湿阻中焦证药膳食疗的组方研究*

2024-04-27 05:46余俊英郑其祥张高传严小军刘丽丽刘红宁
光明中医 2024年8期
关键词:药食两用中焦

李 倩 余俊英 郑其祥 张高传 严小军 刘丽丽△ 刘红宁

湿阻中焦证是指湿邪阻滞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主要出现口黏苔腻、胸闷脘痞、腹胀纳呆,伴随全身困重倦怠的病症[1]。现代研究表明湿阻中焦证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降低、能量代谢通路异常、胃肠道功能改变等[2-5]。患者以胃肠疾患多见,如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等。现代人由于工作节奏较快,生活水平提高,饮食食谱改变,导致饥饱不调,过食肥甘厚味之人增多,致使脏腑功能失常,湿阻中焦临床较为常见,李连成等[1]对石家庄市普通人群调查显示湿阻中焦人群占比10.55%。《中国药膳大辞典》[6]是一部专门解释中国药膳范畴内各类词语的大型工具书,其载药膳方类7000多条,收载范围广,对古今的药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类,为分析药膳组方规律提供载体。本文对《中国药膳大辞典》中改善“湿阻中焦”证的药膳方进行研究,借助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层次聚类的方法挖掘新的药膳组方,以期为药食两用的食疗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药膳大辞典》[6]。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湿阻中焦证的治则,参考《中医湿病证治学》[7]中对湿病的治疗方法;②临床应用脾虚、湿滞、食少纳呆、脘腹胀闷等症状;③功效主要为健脾祛湿、助运化的药膳方;④有具体原料组成,组方完全。排除标准:①组方原料单一;②未标明功能主治的组方等。

1.3 数据库建立将收集到的药膳方进行系统整理,双人录入,专人核对,统一化处理,对于同一药膳名,不同组成和制法的,则分条录入。将“药膳名”“原料”“膳食类型”等项目编码,输入Access 2010,建立“改善湿阻中焦药膳方基础数据库”。

1.4 数据规范中药名称的统一规范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的中药名称,如薏米、苡仁、薏仁米等规范为薏苡仁,莲米、连肉、白莲米等规范为莲子,生晒参规范为人参等。部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未收录的药材,依据《中药大辞典》[9]第2版统一名称。将“药膳名”“原料”“膳食类型”等项目编码,输入Access 2010,建立“改善湿阻中焦药膳方基础数据库”。通过整理,共有药膳方144个。因药膳方中调味品的使用频次较高,影响组方规律的分析,故将药膳方中作为常规调味的原料删除,再进行后续数据分析。

1.5 数据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改善湿阻中焦证药膳方基础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频次统计”,统计录入的所有原料出现的频次及高频原料的性味归经。其次,进行药膳方“关联组方规律”分析,选择高频原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二阶关联规则将置信度设为≥40%,支持度≥2。基于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SAS)公司的数据挖掘系统软件,用Enterprise Miner(EM)为分析平台,选择其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模块(AssociationNode),对规范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聚类分析则采用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从上而下层次聚类。

2 结果

2.1 湿阻中焦证药膳类型分布根据药膳工艺特点将药膳分为菜肴类、饮料类、粥食类、糕点类、罐头类和其他类6大类,通过统计发现录入的144首改善湿阻中焦证的药膳中菜肴类最多,占46.53%,其次是粥食类,占25.00%。防治湿阻中焦证药膳方类型的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改善湿阻中焦证药膳方类型分布情况

2.2 频次统计

2.2.1 湿阻中焦证药膳方中最常用的原料频次参与统计分析的湿阻中焦药膳方中,涉及的中药及食材共计130种,中药53种。使用频次≥5的药材及食材,根据其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列。见表2。依据《中药学》[10]分类。见表3。

表2 湿阻中焦证药膳方中常用的中药及食材

表3 改善湿阻中焦证药膳方高频中药的频数分布

2.2.2 药物的性味归经频次分析对药材四气分析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平性原料为83次,其次是温性、凉性原料。见表4。对药物五味分析发现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为160次,其次为辛味、淡味。见表5。对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为209次,其次是归胃、肺经。见表6。

表4 原料药物药性分布

表5 原料药物药味分布

表6 原料药物归经分布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分析运用EM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模块。二阶关联筛选置信度为≥40%,支持度≥2%,得到以下关联规则10条。见表7。原料组合之间的网络图。见图1。

图1 改善湿阻中焦证的药物二阶关联规则图

表7 改善湿阻中焦证的药物二阶关联规则

2.4 聚类分析将改善湿阻中焦证药膳中的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6个新方。见表8。

表8 基于层次聚类的改善湿阻中焦证的新方

3 讨论

从频次统计结果来看,所统计的144首药膳方中,中药有53种。排名前3的中药为薏苡仁、生姜、赤小豆,3者皆为药食两用中药。薏苡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可“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现代研究发现,薏苡仁具有调控血糖、血脂,抗炎镇痛,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11-13]。食药两用还具有一定扶正能力,近年来,对薏苡仁的产业开发研究也成为热点[14]。生姜既为中药也是调味品,在食品及保健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生姜精油还具有抑菌、消炎及抗氧化的作用[15]。赤小豆对小鼠有利尿作用[16],长期食用赤小豆可以使人体在致病菌侵染时得到一定的保护,对肠道炎症有所改善并能保持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17]。使用频次在前10的中药大多为药食两用中药且性平、温,味甘,多归脾经。可能因为在民间作为药膳使用时间悠久,人们对此类中药的食补、食养使用广泛,接受度较高。根据药膳方中统计的食材情况看,使用频次居前3的食材为粳米、鲫鱼和鲤鱼。粳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鲫鱼能行水而不燥,补脾而不濡,主治脾胃虚弱,纳少反胃。鲤鱼可治疗胃痛、泄泻、水湿肿满等。

对中药进行分类发现,以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温里药和理气药为辅,主要为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与湿阻中焦证的治则一致。对其性味归经分析,主要为性平,味甘,归脾、胃经的药物,湿阻中焦证导致脾胃虚弱,而脾虚不受寒,用药性平和的药物较为普适。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之效,不论寒热虚实均可用,可缓和药性又可调和脾胃。

关联结果包含多条有效的组合,如党参和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药对,党参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偏于阳而实表,二药相合,共奏扶正祛邪之效[18],黄芪、党参药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对胃癌导致的脾胃损伤,运化无权,气血乏源,胃络失养有效[19]。山药、莲子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研究表明两者配伍的山药莲子饼可增强小鼠的抗疲劳和免疫器官的功能[20]。同时,山药、薏苡仁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促进小肠的蠕动,与其滋脾养胃功能相符[21]。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中药新组方。新方治法以温脾燥湿,行气利水为主。究其原因,湿阻中焦证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常所致。脾胃共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升降出入失常,则致使气血不畅,而发生水液代谢障碍,从而产生水湿。故针对湿阻中焦证人群在扶正祛邪的指导下采用健脾祛湿,同时辅以行气。

目前对食疗的研究多侧重于“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作为原料,即从已经确定的110种药食两用的中药中制备新型的中医药食疗产品。结合国内中医药的文化优势,现阶段发展出了多种药食同源的食品,如猴姑米稀、健消轻饮、米有秘密等。一般食疗产品中所使用的中药药性较平和,无不良作用,可以作为食品长期使用,但是无法辨证,并没有剂量。故本研究主要从《中国药膳大辞典》[6]中挖掘出新的中药组方,并根据药食两用目录加减形成食疗组方,将筛选出的数据挖掘加减方与临床常用加减方进行评价,最终确定组方的配伍及剂量,为药食两用的食疗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药食两用中焦
晴雨天两用鞋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