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云浮市石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云浮市是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石材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地位重要,云浮石艺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忽视了文化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分析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证数据揭示石艺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为未来研究石艺产业与当地社会经济提供新的协同发展方向,通过艺术教育和现代文化交流,加强人们对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认同和欣赏。
关键词:石艺;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4-00-03
云浮石艺作为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忽视了艺术价值和文化层面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分析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艺术形式和未来发展文化指向,以期为云浮石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
一、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历史
云浮市是中国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也被市场称为“石材之乡”和“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石雕)之乡”,云浮市石艺历史悠久,发展起源可追溯至古代。《蜀国志》记载,“伍丁”是传说中先秦时期伟大的石艺鼻祖,石工的先师。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云浮市的石材工艺人都以民俗活动纪念石艺鼻祖“伍丁先师”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石艺工匠精神,传承提升石艺技能。云浮石艺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考古发现,云浮地区的古人类生活遗址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打制石器等石器制品,充分证明了云浮地区早期文化的发达。同时,在云城思劳出土的磨制石器,以及郁南罗顺咕噜山发现的古人遗留物品,都证实了云浮地区石器文化的艺术造型丰富性和多样性;云浮新兴国恩寺保存大量1300年前云浮石雕工艺品,也反映了云浮人民的精湛工艺和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1]。
云浮石艺在南北朝时期因地理环境和优质石质资源而发展,初期以神话故事和宗教题材为主,唐宋时期题材丰富,明清朝达到顶峰,作品数量大增,创新水平提高。明朝开始与空间结合,形成东方独有的赏石见解。清末民初受到中原、闽南和西方艺术影响,形成云浮独特的云石雕刻艺术与“巧雕”石艺技艺。改革开放后,云浮快速发展为国内最大石材加工、销售和创新基地,石材国内外闻名,被用于国内外著名建筑装饰。云浮被授予“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以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等荣誉称号,使其成为岭南石雕工艺的重要代表。在融入民族文化、艺术内涵创新、现代科技等元素后,云浮石艺的创意附加值不断提高,艺术价值得以显著提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对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石艺消费、石艺认知、石艺期望与展望。此次调查通过网络连接共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0份。年龄从20岁以下覆盖至60岁以上,本次调查人群类别涵盖在校学生、企业工作人员、职场资深人群等,月收入3000-10000元,总体反映本次对云浮石艺调研样本范围较广。
三、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形式
“云浮石艺”主要分为石雕工艺、石拼画工艺和装饰工艺三大类,是中国岭南石艺的代表,西方称其为Mixed media ART,“通過对多种材料进行混合、拼装,使各个材料都改变、掩饰了其原始的实用性与视觉特征,从而构成了具有艺术家主观意识的艺术作品”。在深入探讨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过程中,从石材工艺形式入手,了解云浮石艺术家对石材审美结合的技艺,使我们更能深入理解其内涵与价值,同时也能了解石艺形式的特点和技巧。
(一)云浮石雕工艺
云浮石雕独具匠心,古人有言:“百工之始,皆在于石”,可见石艺在我国艺术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云浮石雕将“以石为纸,以刀代笔”,诠释着艺术家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梁健坤,石艺行业的佼佼者,他开创了石色巧雕的先河。在《步步高》中,他巧妙地运用石材的天然色彩和纹理,将东风螺与竹笋的布局描绘得栩栩如生,作品充满着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让人与大自然融合的奇妙跃然于作品之上。《一盏马灯照亮长征路》则凸显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巧妙地映衬了不畏艰险的石一般的意志与患难与共的柔情[2]。
潘斌强的《开创鼎盛》则以石为底,用传统的阴阳纹配塑“鼎”之重器,作品既突显了云浮巧妙的石艺技术,又彰显了艺术家本身高雅的磅礴之气。《茶韵飘香》《石南瓜》《老高猪杂粉》《人生旅途》《春天的声音》等石艺作品皆因势造型,构思巧妙,创作者充分利用石艺中“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在欣赏石料艺术形态中结合不同质地的原石进行创作,让人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石料原色肌理的奇妙与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对其的热爱与敬畏。云浮石雕的艺术内涵更是情感寄托和精神象征,传递人类对自然石材艺术的审美与对美的敬畏,这些工艺品,以其独特的石色和精湛的雕工,开拓了石材工艺品雕刻的新境界,逐渐成为岭南石艺创作的主要趋势。
(二)云浮石拼画工艺
石拼画将架上艺术托体移植到石材上,是云浮石艺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云浮石拼画使用石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石拼画将石材的使用不局限于建筑、雕塑等。云浮石拼画利用石头的质感和色泽,使现代艺术更丰富多彩。其特点在于纹理、色彩和质感的自然呈现,使画作更生动、真实。创作中精心雕琢的石材呈现出平滑光亮、时尚的美学特质。石拼画融合了画家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和再创造,以及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因此,石拼画不仅体现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对本土艺术语言的发声。
李森才是现代云浮石拼画的石艺术拓荒者,他制作的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云石壁画《天长地久》是云浮石艺走向世界的代表。他通过拼贴的技法将石料之间的色韵和谐与石料本身的质感呈现得淋漓尽致。李森才先生说过:“石画的本身就是艺术品,艺术的表现不仅是画面的精彩,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它的伸延”,又说:“一幅画、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体现它的意境,体现它的文化内涵,体现它的思想理念。没有内涵理念的作品是没有市场,也没有生命力的。”他的《拾穗》《午休》《播种者》等石拼画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挑选适合自身意境表达的石料,然后进行艺术实践创新的独特见解。陈沛芳的《南方神鸟》开辟石拼画的新方向,画面将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通过石料本身的色彩与纹理制作具有空间体积的石拼画,“似雕非雕”让观者大开眼界,《拿破仑》《百合花》《护林人》等题材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科技中与时俱进,找到了社会热点。观者透过画面时能观看触摸到材料本身的质地与色彩,展现了石拼画的创新可能,赋予了这种艺术形式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胆创新突破拓宽了云浮石拼画的新形式[3]。
(三)云浮石材装饰工艺
云浮装饰工艺因本土经济的支持和审美价值的认可而受到青睐,石艺家对石材进行“并置”与“构思”,利用科技和社会环境消解传统石艺单一行为逻辑。艺术品经过人为改造加工成为产品后产生功能性。鉴赏云浮石材需考虑颜色、纹理、光泽和质地,优质的石材颜色鲜艳均匀、纹理自然流畅、光泽柔和细腻、质地坚实无瑕。云浮石材装饰工艺技术精湛,包括雕刻、切割、打磨和抛光等工序,并利用水刀切割和计算机(CNC)数控技术提高精度和艺术表现力。
云浮石材因其非遗艺术和现代工艺结合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各个领域。在室内装饰中,云浮石材可用于地面、墙面、台面等装饰;在室外装饰中,可用于广场铺装、墙体装饰、园林小品等。云浮石艺为传统本身进行更多阐释可能,每一种原石传达的装饰意义都可能成为新的观念审美线索。国内外知名建筑如北京人民大会堂、故宫、毛主席纪念堂、西藏布达拉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美国白宫等都使用云浮石艺作为建筑装饰。云浮石材装饰工艺不仅是石艺审美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展现岭南兼容百家的智慧和魅力,为世人所赞誉。
四、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艺术价值
云浮石艺融入了岭南艺术内涵,形成了中国民族元素和地方文化特色,其独特的石艺技术在中国南方非物质文化艺术领域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法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中写过:“所有不同种类的材料都服从于某种定数,或者说要履行某种形式的天职”,不同的石艺技巧在云浮却诞生了花样百出的形式。云浮石艺的“巧雕”在中国当代石艺技艺方面有着精深的贡献。艺术家用40多种颜色创作出艺术石拼画面,展现出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手艺。云浮石材因其艺术和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为装饰增添奢华气息。许多国内外著名建筑都使用了云浮石艺,其石材装饰工艺结合了石艺审美与现代艺术,展现了中国文化革新智慧和传承魅力。
石艺在云浮市的文化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风格厚重而质朴,引人入胜。71.5%的人认为,其可以提高家庭氛围与品位,68.3%的人认为,其有投资与收藏价值,67.2%的人表示希望收藏。云浮石艺装饰风格独特,体现在形态、纹理和色彩的结合上。云浮非遗石艺是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应用广泛,体现艺术家高超技艺和艺术修养。德国媒体《Business Stone》主编Peter Becker认为,“掌握石材的特性对于设计师应用石材是非常重要的,石材加工应该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充分发挥石材这种自然界天然的建筑材料本应该拥有的艺术之美,不仅要发挥其建筑作用,还要体现石材纯天然的艺术之美。”人们往往认为石头是灰暗而乏味的,但实际上,石材的颜色非常丰富,从浅色到深色几乎涵盖了整个色谱。云浮石艺巧妙地利用石材的不均匀颜色,创作出了许多有趣图像、雕塑和建筑作品[4]。
云浮石艺作品体现了艺术家极高的传承技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与惠安的“影雕”不同,云浮的“巧雕”注重石材本身的艺术性,以“百工之始,皆在于石”为艺术核心,通过“天人同构”表达出艺术家与材料的内涵。卫鉴嫦的石艺作品《石花》和梁建坤的《出入平安》讲述了云浮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卫鉴嫦的《石中有你》和苏发的《石南瓜》展现了地方民俗中的坚韧精神内涵。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云浮石艺精湛的技艺,还体现了艺术家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材料内涵的独特诠释。云浮石艺在题材创新上展现了多样性和独特性,吸收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元素,如广西的梯田文化、辽宁的涉猎文化以及南方圩田文化的民俗特点。作品以人物、山水、花鸟虫鱼为主题,传递美好、吉祥、美满和如意的情感,展现高风亮节的品质。艺术家通过选择和改变材料,传递个人情感。作品蕴含岭南地区兼容并蓄的内涵和对本土艺术文化发展的期望,创新了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影响了广东甚至全国,构建了本土文化自信。
五、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艺的展望
社会进入多媒体、新媒体、跨媒介时代,传统材料与新技术的结合在艺术创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云浮石艺文化传承融合了石材工艺和中国云浮地方文化,这不仅增强了艺术家的社会包容性和集体创作意识,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调查显示,84.3%的被调查者在互联网上看到石艺会愿意停留了解,这反映出石艺对云浮市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因此,积极推动云浮石艺文化传承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宣传城市形象,可以吸引外资和石艺爱好者。阿瑟·丹托说过:“艺术品与寻常物两者尽管拥有相同的物質属性,但相关的艺术世界的结构决定了它们有天壤之别。”云浮石艺不同于传统石艺,它的发展是传统、现代艺术、社会文化以及科技融合对艺术世界生存的诉求。调查显示,91.4%的人对石艺较有兴趣,81.8%的人看好云浮石艺的发展前景。《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求行业创新应包含产品创新和集成创新。……石材产品与居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有着密切联系,其文化底蕴深厚。同时,石材具有天然的纹理和触感,产品开发创意空间较大。”云浮石艺通过创新性表现形式结合精细的雕刻、绘画以及装饰,不仅展现了云浮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还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推动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了石艺文创产品的制作方法,拓宽了产品生态链[5]。
云浮市石艺面临传承挑战,包括民众意识不足、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足、传统艺术兴趣减少等,导致传承困难。但重新审视传统艺术,其为云浮市石艺带来了机遇。广东云浮梁建坤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云浮技师学院培养了百余名石材工艺专业新生代能工巧匠,缓解了行业技艺与工艺人才紧缺问题。云浮市也开始培养传统工艺优秀人才,与云浮技师学院专业团队共同制定石材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并编写出版专业教材,填补了国内相关专业教材的空白。石艺的独特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进而带动了云浮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云浮市的文化得以丰富和传承的同时,也推动了云浮市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霞.云浮石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J].石材,2018(01):57-60.
[2]潘木林.云石艺术画的拓荒者——记云浮市云石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李森才[J].石材,2009(07):45-47.
[3].“石材艺术与建筑美学”论坛在北京举行[J].石材,2011(05):59.
[4]阿瑟·丹托.艺术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寿嘉华.中国石谱[M].北京:中华书局,2016.
作者简介:王孔镔(1998-),男,福建福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艺术绘画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