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军
【关键词】党员干部 “四下基层” 主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福建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就下决心带领当地百姓摆脱贫困,大力倡导“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掀开了闽东人民向贫困宣战的新篇章,为改变闽东贫困面貌奠定了坚实基础。
领导干部“四下基层”这一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重大创举,不仅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薪火相传,构筑起一座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其所彰显的根本立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为我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智慧经验和科学启示。①2023年,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是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密切机关干部与群众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更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通过深入基层,领导干部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基层生活的磨炼。近些年,各地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让来自基层、熟悉基层的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支持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发展。然而,部分年轻干部成长经历较为单一,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机关门,缺少实践锻炼的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有研究指出,我国年轻干部公共服务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共服务动机的建构不够稳固,现有干部选拔、考核中对公共服务动机的考察信度和效度不够高,以及部分年轻干部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迷茫和现实压力等②。
一些党员干部安于坐办公室,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个别党员干部习惯于用“研究研究”“下次再说”等话语敷衍塞责,抑或是“踢皮球”“净画圈”的空转拖延。部分党员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愿下基层,安逸于自己的办公室,与群众打交道的意识、能力和作风亟待提高,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倾向。近年来,随着精细化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加快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面对数字治理的要求,一些党员干部把台账工作“表格化”、日常工作“微信化”,热衷于制作数字台账,以数字痕迹管理代表基层现场考察。基层治理中数字形式主义具有明显的脱离群众、漠视现实等特征,不仅无益于治理效能的提升,而且会使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大打折扣③。个别党员干部在落实中央政策时,存在逃避、掩盖矛盾和问题的心态以及“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思想。
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唯上不唯下。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不顾客观实际、不按规律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唯上”思维。比如,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多地开展了卫片图斑整治行动,但是考核问责压力促使个别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完成整改任务,而将技术带来的对错之争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
如何开展好“四下基层”工作?我们需要系统认识“四下基层”的四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每一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前提。为了做好宣讲阐释工作,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走向哪里”的原則,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实讲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基层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
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调研不能只看表面,要通过现象发现背后的机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写调研报告也应当实事求是。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基层,通过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调查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主动了解发现问题,避免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陷阱,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提供前瞻性指导,还能为判断群众反映诉求的合理性以及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下基层、到社区、入农家,走进的不只是人民群众的家庭,更是人民群众的心。因此,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带着感情看、带着责任听,往细处问、往实里查,找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必然要求。信访接待下基层是一种反馈机制或评价机制,使“坐诊”变为“出诊”,克服了调查研究的不足,能够及时解决一批信访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信访工作是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党员干部可以在基层设立信访接待点,增强群众的信访意识和法律意识。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兜底”,在联系向下中解民忧、强合力。要依法依规、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持续完善干部包案督访、下访接访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好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做到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落脚点。“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现场办公旨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现场办公下基层,意味着党员干部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直面问题,现场调研、现场指导、现场协调,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现场办公下基层,意味着要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能现场解决的立行立改、不能现场解决的定期整改,既要“稳扎稳打”“马上就办”,也要“小步快跑”“急事急办”,讲究工作方式方法。
“四下基层”的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呈现出普遍联系的实践图景。“四下基层”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以政策为指导准绳,体现了宏观整体视角;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以调研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体现中观社会视角;把信访接待作为关键突破,以接访重点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现微观个体视角;把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体现了国家、社会与个体衔接互动与协同合作的嵌入视角。“四下基层”在理论意蕴上是政策路线、群众路线、社工实务以及行政逻辑的统一。
“四下基层”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继续社会化的机会及场域。继续社会化是指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变化需要,成年人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党员干部的流动为其继续社会化提供了机会。党员干部继续社会化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到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二是通过兼挂职进行半正式的继续社会化,分为“上挂”“下挂”“平挂”。上挂常称为借调,主要目的是选派干部去上级单位协助工作,同时学习优良的管理制度、业务方法等,从而开拓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平挂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学习、协助完成重要工作等。下挂也称下派,规模较大的就是驻村干部,主要目的是承担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等,也是锻炼干部、丰富干部工作经验和履历的主要方式。三是非正式的短时访问考察交流,规模较大的是党员干部下基层。下基层时党员干部仍然负责其本身岗位职责,其临时短期深入基层进行宣传、调研、接访与办公,实际上是一种利用原岗位的影响与资源临时非正式性下挂到基层来进行工作的形式。
借调是一个单位因工作需要而借用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帮助完成任务的一种人员流动形式,一般表现为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借调的用人方式。下派挂职或兼职则是上级机关为了完成基层临时任务而派驻工作人员的方式。下基层则是为了提升党员干部的认识理念、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构建了一个政治、关系和认知三重嵌入的分析框架,展现了干部“嵌入”问题的具体呈现形式及其发生机理。
“四下基层”是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深入基层调研,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自觉扎根群众;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用心服务群众;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持之以恒緊紧依靠群众;始终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持之以恒善于组织动员群众。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奋力谱写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新篇章。
(作者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南大学社会调查与民意研究中心主任)
【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共产党环境治理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2BSH036)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④方江山:《持续落实“四下基层”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人民周刊》,2024年第5期,第18页、第21-22页。
②邓帅:《我国年轻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缺失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11期。
③杨伟民:《治理效能提升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防治策略》,《领导科学》,2022年第11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