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慧琳
“这样想象真有趣”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话题,要求学生以动物为对象,想象其特征发生某种奇特的变化,如失去了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等。这样的变化中必然会经历种种波折,产生有趣的结果。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突破写好波折这一难点呢?下文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三年级学生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之匹配的是有上天入地的丰富想象力,这是写本次习作的重要资源与动力。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本次习作中重点写波折有感受,先呈现曾经引发网民讨论的一件事“一个学生为完成规定字数的习作,不断重复‘还差……字就有一百字了,直到写了一百个字就算完成了习作”,让学生讨论:这样的习作明显的缺点是什么?学生意识到这是记流水账、太直白。笔者顺势指出,解决这样的问题,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习作中写出波折;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水面上很平静,想来点波折怎么办?公路太直了,来一点波折怎么办?之后对接本次习作话题,想象要改变太直白的方法是什么呢?怎么才能使想象有波折呢?你知道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举例说明。有的学生说可以反着去想,如学习过的课文《尾巴它有一只猫》;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变身术,尤其是自己想变得美好的、向往的、稀奇的对象,如《荷花》中“我”变成一朵荷花等。有了上述引导,学生再读读本次习作提示中的动物变形的情形,看看自己最喜欢的是哪种,有什么理由,学生想明白了这些,也就进入了本次习作写波折的门径。
在学生初步选择本次习作的表达对象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以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对象进行想象时,波折是怎么产生的?先以习作提示中的第一种动物母鸡为例,示范产生波折的策略:母鸡是看到大雁在天空飞翔,也扑扇翅膀飞上了天空;后来,它每次看到天空有鸟儿飞过,就扑扇翅膀飛上去比一比;有一天,一只老鹰飞来了,母鸡也扑扇翅膀飞上了天空……学生读到这样的想象,就知道后面一定会出现波折,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之后,学生先独自设计: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有了突变之后,会遇到怎样的波折,想象动物是如何应对这一波折的,有什么样的结果;再把自己想象的波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说说自己在想象中产生波折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样的交流,就为学生后续写好波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想象时容易停留在一个点上,对波折没有细化的办法。笔者针对学生想象表达上的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细化波折的有效方法。以习作提示中的动物蚂蚁为例:你可以想象它可能去哪里?它会遇到谁?会发生怎样奇怪的事情?经历怎样有趣的故事?有的学生想象蚂蚁来到山脚下,遇到了一只兔子,与兔子比赛爬山,结果大方地让兔子先跑上一段后,三步两步就赶上了兔子,还一脚把兔子踢到了山脚下;也有的学生想象蚂蚁来到河边要过河,河面太宽,它从小鸟那儿借了一对翅膀,可是自己已经变成巨型蚂蚁了,翅膀的力量不够,蚂蚁赶忙翻过身肚子朝天睡下,在梦里变回小蚂蚁,插上翅膀飞过了河……这样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找到了往细节上进一步想象的路径。
写出想象故事中的波折,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教师一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指导,如习作的开头、结尾、过渡等表达,另一方面则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巩固与提高写波折的效果。在本次习作的过程中,需要开展评价的环节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实施。如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表达对象时,笔者组织的评价体现在,看看所选择的动物对象有没有在哪方面突变的情形?有没有想清楚突变与产生波折的关系?学生把这些问题在选择表达对象时想明白了,后续的习作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又如习作初稿完成后,笔者让学生自己读读故事,看看有没有童话味,互相读读故事,评一评有没有写出波折,比一比谁写的波折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提高习作质量。
总之,在“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奇妙的想象,通过写波折突出故事的童话味,达成了本次习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