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情境 关联读法 终于感悟

2024-04-27 15:42陈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陈颖

摘 要 2023年福建省中考名著阅读题考查的特点是始于情境、关联读法、终于感悟。结合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考查特点,探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搭建学习支架,创设真实情境;注重读法指导,拓展阅读宽度;基于精神节点,探求成长之道。

关键词 福建中考  名著阅读  考查特点  教学策略

名著阅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现行统编教材中“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重要一环。名著作为学业考试中一个独立的考查板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有明确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强调整本书阅读的地位与作用,重申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本文分析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的考查特点,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2023年福建中考語文名著考查的特点

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

初次阅读整本名著,会遇到一些疑难,有的同学没有耐心读下去。请你以阅读某部名著为例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化解某个疑难的成功经验与获益,启发他们读下去、读完它。

参考答案:

[示例一]如果你也读不了繁难的诗词歌赋,尝试先跳读吧。我喜欢孙悟空,读《西游记》就挑有他的情节读,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我才发现描绘大圣与妖魔各种“斗杀”的诗词歌赋特别精彩、带劲。我回头再看那些文言文,都不在话下了。

[示例二]我喜欢读文学故事,观察与实验类的科普著作很难读进去。偶然看到同学昆虫手绘本读书笔记,其中一页就记录了20多次不同昆虫在各种情境下的“装死”实验,我才发现《昆虫记》也这么有吸引力。我开始每天读一点,渐渐走进了科普世界。

从题目和参考答案示例中可以看出名著的考查特点:

1.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无情境不命题”,本试题设定了具体情境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真实情境:学生在看名著时遇到难题,没有耐心读下去。这个情境学生都很熟悉,一下子把学生拉回现实,日常学习场景有利于缓解学生在考场上的紧张情绪,同时布置任务:分享名著阅读中化解困难的成功经验。这样为人解惑的设题,学生在解答中容易产生成就感,试题与生活融为一体,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

2.呼应教材,关联读法。本试题把学生从纯粹知识的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注重考查阅读的过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检测,与教材相呼应,统编教材和之前以介绍名著内容为主的教材不同,统编教材在名著阅读方法指导方面十分重视,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都设有读书方法的指导专栏。本试题就是关联阅读方法,让学生探究遇到疑难时解疑的过程,并分享自己阅读名著时的心得体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

3.着眼真读,分享感悟。阅读是走向“核心素养”的路径,真正的阅读是读者在阅读中能根据自身的阅读体验带着问题主动阅读,带着疑惑求索,在主动探索中运用理解、分析、判断的高级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阅读感受。此题旨在走真阅读的审题之路,读出阅读名著遭遇困境的真实情境,阅读后分享独特感悟,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获得成长。这样的阅读就像看汽车后视镜,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最终走向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考查特点是始于情境、关联读法、终于感悟。名著考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了解名著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并从名著中感受百味人生,汲取人生经历,提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探究与感悟能力。

当前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大,认知不足,勉强进行阅读,应付考试;有些教师为了节省名著教学时间,会把名著阅读教学换成观看影视作品、刷题的形式。这样学生只了解名著的大概内容,对情节不够熟悉,导致考试时细节出错,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有些学生对“大部头”名著有畏难情绪,教师不作合理导读,学生就一味地蛮力读。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选拔阶段的最后一环,这些“伪阅读”现象,都会导致中考时学生发挥不理想。

二、日常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基于2023年福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考查特点,结合当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应积极探究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搭建学习支架,创设真实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名著阅读活动,搭建各种学习支架,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是搭建问题支架。如教学《朝花夕拾》时,可以提出问题搭建探究支架,例如可提出“《五猖会》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出现在我们身边”之类的问题。这样学生能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更好地从现实过渡到语文学习中,将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了解名著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名著的考查不能只围绕“名著”或文学知识展开,最终要打通的是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让学生把阅读体验迁移到生活中,从而获取更好的教益。

二是搭建活动支架。《西游记》导读课,可以通过项目式的活动支架串起教学,学生通过跳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法进入文本,参与“模拟人生”项目化学习。学生通过“重走取经路”支架,体验师徒四人的成长历程,感受人生抉择的重要性,从而懂得规划人生。这样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学生具备了内在驱动力,消除了阅读大部头名著的畏难情绪。

三是搭建知识支架。阅读名著过程中,思维导图是整合名著文本的有效方式。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布置学生绘制鹦鹉螺号的海底航行路线图,标注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和分析整本书的阅读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梳理情节,掌握人物形象,了解作品内涵。

2.注重读法指导,拓展阅读宽度

要想消除学生对“大部头”的畏难情绪,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要注重读书方法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有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学生才能消除阅读的心理障碍,才能自主地阅读,并慢慢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是读法有常。阅读前,重视序言、目录、后记等在整本书中的作用,通过这些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名著的主要内容。阅读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的策略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对整本书中的重要情节、感兴趣的部分精读,对不喜欢的、晦涩难懂的部分跳读。阅读后,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让他们看完就写。读书笔记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摘要类,批注类,专题类。内容摘抄适合学生通篇概读时完成,旁批注释侧重于细节处品读,专题分类笔记着眼于联读比读的融会贯通。整体上看,做读书笔记是学生以写促读、总结经验的重要途径,让今后阅读有章可循,自主阅读有法可用。

二是文本无常。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样,不同文体的名著阅读教学,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要注意叙述视角的转换,诗歌阅读要关注意象与句式,小说阅读要侧重一波三折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科普文阅读要注意文学性和科学性相融等。基于这些文体性阅读的要求,落实平时整本书阅读教学,如《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要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视角的转换,鲁迅先生将写作时的回忆和童年的感受交叉重叠,不仅要看到那个回忆中调皮好学的“小”鲁迅,还要看到站在文字背后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同样是古典章回體小说,但小说的结构大相径庭,《西游记》是采用滚动式结构,以“难”的发生、发展、结局为一个回合,教学时对每一“难”的情节要反复剖析,引导学生体会曲折情节的引人入胜;《水浒传》是链式结构,日常教学可选择其中单个人物作为抓手,在授课时挑单个人物按情节发展串讲,也可以给单个人物作传记;《儒林外史》是横断式结构,以“儒”群分,蔑视权贵的儒生以王冕为首的奉为儒林清流,醉心功名的以范进为首的划为腐儒,不择手段的以匡超人为首的归为败类,阅读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归类中领悟作品的讽刺意味。文本有别,策略有法,教师日常要研读名著文本,根据名著不同文本特点加以读法指导。

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在平时名著教学中要点滴渗透。只有教师导之有法,学生才会学而有方,还学生一片阅读的广阔空间。

3.基于精神节点,探求成长之道

学生吸收知识,充当知识的容器,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是让学生扎根知识的土壤,获得精神层面的发展,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良好发育。经典名著是人类最肥沃的精神土壤,名著阅读教学更要承担起这方面的引领作用。如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要体会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信仰的力量对个人成长的非凡作用;指导阅读《简爱》,读到简·爱在面对罗切斯特和圣·约翰二人的爱情抉择时,要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教学《骆驼祥子》时,探寻祥子悲剧原因不只从社会环境分析,也要从人物自身发掘悲剧的原因,更要反观我们所生活时代之国泰民安。在平时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名著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学生结合自主阅读的体验,尝试撰写自己独特感悟。这样,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除了积淀知识、获得审美体验外,极重要的是汲取名著中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得独特感悟,用以浇灌心灵,探求成长之道。

虽然教师采用有效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但阅读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又和学生的表达素养息息相关,名著阅读的考查越来越透露出读写结合的信号。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不要忽略学生的读后写作。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道:“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读写结合是打通名著阅读和表达素养的通道,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以名著材料作为写作表达感悟的资源,鼓励学生积累名著材料,勇于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以读促写,以写驱读,读写结合,让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得宝贵的收获,深化学生的人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为日常整本书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也迫使一线教师更重视名著阅读,促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要善于速读名著、深度解读名著,课堂教学中才能根据名著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精选恰当的内容,选用确定恰当的阅读方法,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勾连生活,设置真实的情境,赋予整本书阅读更多的学习内涵和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文化品味,在读写结合中丰富人生体验,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基。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