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表达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自然需要情境任务的支撑。这里的情境主要表现为人物、场景、事件或引导性材料,不仅形式丰富多样,而且相关要素之间可以进行融通与整合,因而属于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境。在设计情境任务时,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文本内容、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宜的方法、路径,对相应的表达任务进行统整和优化,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开展有深度的思维活动,进行有品质的表达。
课文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精心建构的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理的独特时空,属于学生阅读思考与表达的特定语境和进行科学认知的特定情境。教师在落实课文指向表达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关注文本语境,将其有机融入表达任务的设计中,使学生能够进入文本语境描写的特定时空,不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能够使表达任务有新的挑战性,激发学生跳起来摘果实的欲望。
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课后练习安排的训练“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言文简短的故事内容讲述出来,可以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理解文言文课文的主要意思,二是学习讲述课文故事。学生往往以白话文翻译的形式来落实这一训练,看上去也有讲述故事的意味,但并不是真正在讲述故事,与编者意图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换言之,落实这一训练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文本语境认真设计具有表达意味的训练任务:课文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表达的,在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王戎、诸小儿以及问话的人等,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并以这个角色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使故事更有真实感、现场感。这样的设计,看上去还是讲述文本故事,但对于讲述者来说,有了全新的要求:一是需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故事人物的基础上进行角色的选定,这种选定又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理解来决定;二是学生需要在完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进入文本特定情境,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故事环境,根据所选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人物的言行举止,对文本语言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形成新的语言表达。如以王戎的角色来讲述故事,学生就需要站在“我”的角度以第一人称进行讲述,开始的表述就应该是:“我七岁那年的夏天里,与一群小伙伴一起游玩,边走边玩,不知不觉来到了大路边。忽然,一个小伙伴兴奋地指着不远处的一棵结满李子的果树大声喊道……”这样的讲述显得很有张力,能够吸引听众。
学生进入文本阅读,会在不经意间调动自己的经验与情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抓手。在个性化体验中,学生必然会产生独特的情感与心理变化,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设计情境任务,让学生在“有我之境”中进行表达,使个性化体验得以充分体现,与之相关的语文知识与能力都会带上学生的情感烙印。
如教学《桥》,教师从整体感知的角度一般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要求过于普通,难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教师需要通过唤醒的策略,将上述要求转化为带有情境的学习任务,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心情变化突显出来:“阅读这篇感人至深的小说时,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这样的表达要求具有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的心情变化不同,原因各异,表达的结果自然具有个性化体验在其中。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心情隨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看到暴雨引发山洪时感到紧张,看到老支书有序组织大家撤离时心情平静了一些,看到桥塌时老支书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感到担忧,最后看到老太太来祭奠的是丈夫和儿子感到震惊。有的学生说自己是用“惊”字组词来表达心情变化的,“惊吓”——山洪咆哮、势不可挡的灾情;“惊叹”——老支书在危急时刻镇定指挥群众有序撤离,“党员排在最后”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点;“惊奇”——被洪水吞没的两人竟然是父子。这样的表达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体现了学生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在创设情境任务时,教师需要重视引入与学生密切关联的生活资源,一方面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中学会发现、挖掘、加工生活资源;另一方面要善于指导学生将知识与经验在生活情境中有效建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深度的表达。
如教学《花的学校》,课文第8自然段:“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三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你们每天早上离开家,来到学校学习。下午放学后,你们来到学校大门口,有急着想去的地方吗?有迫切希望见到的人吗?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会唤醒自己内心的真切体验。比如,有的学生说想一步就跨到家,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玩一会儿;有的学生说想飞回家,打开电视机看一会儿动画片;有的学生说想扑进妈妈的怀抱,跟妈妈分享今天的收获;还有的学生说想让爷爷带自己去吃肉夹馍。
想象作为学生阅读与表达的一个重要方法,自然也是教师创设情境任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教师设计通过想象呈现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表达时借助想象超越自我,形成有创意的表达。
如教学《走月亮》,课文第6自然段说的是“我”与阿妈走在月光下的所见所想,课后小练笔安排了仿写活动。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6自然段在表达上的特点:从表达对象看是月光下的系列景色,从表达特点看是运用了想象加修辞的表达方法;学生平时写月亮、月光,多是真实的。教师可以借助想象创设情境任务:“请你选择月光下的一处景色,尝试从听觉、嗅觉等展开想象,写出景色的特点。”这样的要求从文本出发,突破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获得新的想法、印象、情感。比如,有的学生写道:“月光像无形的画笔,在大地上随意涂抹,月光与影子的交融就是最生动的画卷。”这样的表达就很有创意。
总之,教师通过创设多种情境任务,促进学生进行有张力、有个性、有深度、有创意的表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