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立意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27 06:55施燕媚
考试周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课题项目:文章为2023年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整体建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KCA202322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燕媚(1982~),女,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泉州市鲤城第三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实施以来,大单元教学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实践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来统整、重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建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优势、实施策略入手,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力求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统整重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9-0052-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積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现行的统编教材以“双向组元”的主题编排方式,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风格中学习语文、感悟生活。那么如何立足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统整教学内容、重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一、 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指的是立足教科书的主题单元,整合单元中的选文内容和实践活动内容,明晰教学目标,厘清语文要素,在单元中进行共性和个性的结合,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知识和能力的结合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基于教材而又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统编教材“双线组元”下统整、重构、创新的教学活动形式。

二、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大势所趋

《课程标准》中提道:“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第2点“深化教学改革”中的要求是:“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这里明确提出了“探索大单元教学”概念,指出了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追求。所以,单元整体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实践选择,当然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的努力方向和实践追求。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提炼“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实施策略

“双减”政策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要求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的“短小精湛”“覆盖面广”“科学合理”“真实有效”,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语文学习全过程的“繁重”问题得以解决,避免因为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繁重”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单元整体教学的前后连贯性和一致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瞻前顾后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发布后,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需要立足单元整体角度,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寻找各个板块之间的连接,再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促进学生语感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为了有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备课过程中对整个单元的所有文章进行研读,并精细划分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开展深度学习。除此之外,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有不同的主题,包括了很多不同题材的文章,例如赞美祖国锦绣河山,讲述历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紧扣单元主题,设计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从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深入到单元内涵挖掘的过渡,真正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从这一角度来讲,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

三、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路

(一)统整——把握元教学内容和重点,做好单元整体预习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要全面整合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又要对单元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和切分,科学合理地划分教材内容,将相似的结构或者表达方式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适时地迁移应用,在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单元整体预习中,因学段的不同,单元整体预习承载的内容不同,从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差异看,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逐渐增多,预习的质量也逐步提升。对学生来说,整体感知课文,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够画出不懂的地方,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不尽相同。低段是让学生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中段在低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预习,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提出问题;高段预习要求有梯度上升,预习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体裁,更多关注文章的主题、题材、表达的角度,还要对文章提出问题等。

(二)重构——确定课型,划分课时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关键是要加强单元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重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历练,重构课型。主题阅读实验的单元教学法,是在不减少课时的情况下进行阅读教学并适度拓展,减少逐篇逐段逐行分析的无效行为,删掉低效耗时的拖沓环节,让课堂“瘦身”,保证减时不减质。这个过程最考验教师的智慧,教师需合理地使用、开发教材,整合教材,使文本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根据预习的程度和学段的特点,单元整体感知的导读课所承载的任务有所不同。低段以“识字”为整合点,增加识字写字的比重,指导重点在词句的理解与朗读;中段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高段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四、 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设计

采用单元整合式教学,重点要突出“整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重构课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课:单元导读课、积累运用课、领悟表达课、拓展阅读课、主题练写课、综合实践课等,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一)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是一个单元的整体感知课,可以充分利用单元导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中学习内容的编排,明确单元语文要素,要掌握的核心素养。统编版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篇章页,引导学生抓住单元导读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而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统编教材六上第八单元“走近鲁迅”,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以人物为主题设置单元。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和背景知之甚少,在此基础上开设单元导读课很有必要。为此,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实践思路,首先要做单元“统整”,设置《走近鲁迅》单元导读课预学单,预学单上的内容包括生字、两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异同等比较阅读、绘制调查到的鲁迅先生资料的思维导图。通过单元导读课,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对单元主题及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二)积累运用课

学语文的基础是积累运用词语、句子。单元整体教学的积累运用课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两种教科书的教学模型:低年级的识字与积累课。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浅显的韵文、故事、词串为语境,融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感受于一体。设计识字积累课型时可以结合本单元识字课《贝的故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注重类别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归类”和“分类”,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效率。中高年级的字词理解与运用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理解与运用课型中,教师要注重及时检查反馈。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生字、多音字;还可以设计猜字谜、编顺口溜、归类识记、字词扩充、听默写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特别是可以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训练和“日积月累”结合起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三)领悟表达课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单元”教学中设计领悟表达课,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学习一定的表达方式,运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

一个单元的阅读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其中精读课文含较多的单元语文能力训练点,需要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包含的能力训练点的同类迁移作品,教学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领悟课表达课,可以有以下两种模式:

1. 精读课文对比阅读。一般有三个程序:交流賞析、比较异同、朗读展示。统编教材六上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中《少年闰土》《好的故事》这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比较阅读《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说说同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什么两篇课文表达的感情不一样,从中了解到一个怎样的鲁迅,从而凸显单元的语文要素,完成学习目标。

2. 精读课文补充阅读,以一篇带出多篇进行深化学习。在交流赏析和比较异同的环节,教师不要零散地赏析和比较,而要让学生站在全文的角度,赏析表达方式的异同。

(四)拓展阅读课

《课程标准》强调了拓展型任务群的价值定位,它在扩大学生阅读空间、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思维品质、发展整体阅读素养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单元整体教学来说,设计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课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领悟表达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统编教材三下第六单元围绕“多彩童年”的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可以在教学《剃头大师》时推荐秦文君写的《调皮的日子》,感受童真童趣。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阅读与儿童成长有关的中外经典小说,也是对本册“小说”单元的拓展和延伸。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童年》,就是要让学生迁移运用小说阅读方法,走进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设计“拓展阅读课”的进阶式课型: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通过阅读任务单,提供阶梯式阅读导向,配合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感知—构建—迁移”中有计划地共读一本书,实现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的多元整合。

(五)主题练写课

主题练写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方法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练写训练(提出任务,运用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主题设计为“这个地方真美丽”,然后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带领学生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在本单元的活动中,教师还要重视情境任务的创建,通过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编排特点,教师可创建三大任务。第一任务,了解南北山川,了解不同地方的物产。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地方在地图上的位置,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各地方的代表物产。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旅游册,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记录到旅游册上,通过摘抄相关的语句,不断回味,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这一板块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只朗诵课文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写字。借助单元大主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借助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我国山川的美,为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任务是“发现这里的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小兴安岭、小城、海岛等美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围绕哪些句式描写眼前的美景,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画画、感悟、讨论等形式总结每个段落的具体含义,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地方的美,提高审美能力。这个过程让学生在文章中徜徉多次,既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深化了自己的情感。第三任务为“我代言”,让学生用自己学习过的语言知识,选择最美的一处风景描述给他人听,这一过程以口语交际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感。

(六)综合实践课

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内语文实践活动需整合单元教学思路,发挥整体效应,突出单元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走进传统习俗大观园”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采访、参加活动等途径了解不同习俗的活动形式和吉祥寓意。可以自己设计表格,做“中华民风民俗卡”,将“节日”“习俗”“寓意”等单元知识要点与查资料结合在一起。然后召开“习俗大观园”展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的习俗,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习俗的丰富性及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 结论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和实践,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单元教学的理念追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用“统整”的思想解读单元教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加强单元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重构单元内容整合教学课时,设计落实语文要素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开展单元整合式教学。这样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生学语文、会语文、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22.

[2]张园.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0):59-60.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