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丹 姜普生 赵骄宜 吴海涛 刘晓青 徐 环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因此相比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影响,且发病后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变化较复杂,如不及时、有效干预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健康,还会导致其脏器、组织或系统的发育异常[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大数据统计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死亡的儿童数量在920万左右,其中超过25%均因肺炎导致,且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2]。而国内每年新发小儿肺炎数量也在30万左右,其中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肺炎占比在20%左右,并且住院治疗肺炎患儿中10%~4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且发展成重症后较为难治,还可能诱发遗留性气道疾病,给其今后发育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3]。治疗该病时,如单纯应用抗生素则效果难以保证,且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均限制了抗菌药物的大范围应用。现代医疗工作者均在探索中医药疗法治疗患儿调节免疫机制,利用扶正祛邪的理念强化治疗效果。本研究针对2023年1月—2023年12月沭阳仁慈医院收治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0例,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红霉素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医辨证属于风热闭肺证)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40例,其中男童20例,女童2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23±0.35)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02±1.03)d。观察组患儿40例,其中男童21例,女童1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31±0.33)岁;病程3~9 d,平均病程(5.06±1.01)d。对比2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重症或难治性支原体感染疾病,符合《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规范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9年)》[4]标准;②无喂养禁忌,可接受中药治疗;③监护人配合度高;④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损伤或消化道疾病;②合并先天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④过敏体质;⑤中途停药或转院。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红霉素注射剂(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028)治疗,并配合雾化吸入缓解呼吸道痰液阻塞。红霉素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根据患儿病情状态和耐受度灵活选择给药次数,每天给药1~2次,给药剂量均需控制在30 mg/kg·d,连续治疗7~10 d。
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组方为:麻黄4~10 g,杏仁6~12 g(打碎),石膏12~24 g(打碎),甘草3~6 g,鱼腥草15~30 g。需根据患儿病情和配伍标准实际选择,如患儿具有持续性发热症状,则需添加连翘6~12 g;如患儿存在痰多症状,则需添加川贝母5~10 g;如患儿具有喘息症状,则需添加炒紫苏子8~12 g。将所有药材均浸泡于清水中,要求水面完全没过药材,浸泡30 min后直接煎制,以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煎,得药汁100 ml即可,每天服用1剂,分别在早餐后、晚餐后各服用50 ml,连续治疗7~10 d。
1.4 观察指标①疗效观察。结合症状表现及X线片检查结果,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效果,划分显效(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患儿体温处于正常范围,X线检查病灶完全吸收)、有效(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明显下降,X线检查病灶面积减小,但未完全吸收)、无效(咳嗽等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3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证候改善所用时间。分别记录2组患儿疾病典型症状改善所用时间情况,包括:咳嗽消失用时、退热用时、肺啰音消失用时、X线阴影消失用时、住院总用时。③炎症指标。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指标予以检测对比,包括: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④T淋巴细胞亚群。分别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予以检测,包括CD3+、CD4+、CD4+/CD8+。⑤不良反应。观察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统计且比较总发生概率。
2.1 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证候改善时间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证候改善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证候改善时间比较
2.3 炎症因子指标2组患儿治疗前炎症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T、IL-4、IL-6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例,
2.4 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2组患儿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例,
2.5 不良反应2组患儿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肺部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类病症又被称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气温剧烈变化的季节交替时发病率更高,但全年内任何时段均可能发病。根据国内大数据调查显示,该病症的高发群体集中在5~15岁的儿童,婴幼儿发病后则主要侵犯毛细支气管,进而伴有支气管炎症的相关症状,大多数预后效果相对较好[5]。但如患儿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或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则可能会导致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普通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即可达到快速缓解和治愈的目的,但重症或难治性患儿病情更加复杂,单纯应用抗生素难以有效控制病情,如通过增加药量的方式强化干预,则不仅会导致不良反应率升高,还可能出现耐药问题,进一步加剧病情的难治性[6]。
根据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症状,将其归入中医学“肺炎喘嗽、痰饮、热病”等范畴[7,8],小儿自身为纯阳之体,化热急速、染病较易,在发病时的早期至中期阶段多表现为风热闭肺证,其病机在于外部邪气侵入小儿体内,使肺、肾、脾功能下降,水液失其运化之功,致使肺气郁结、凝而化痰,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多选择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平喘降逆的方剂,其中麻杏石甘汤较为常用。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中西药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保障治疗的安全性,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几率。同时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用时、退热用时、肺啰音消失用时、X线阴影消失用时、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即联合麻杏石甘汤后可大幅提升各类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具有较强的抗菌、抗微生物功效,且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麻杏石甘汤的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大鼠模型肠道对组胺的释放量,保护细胞免受抗原的侵袭[9,10]。同时还可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利用汤剂对支气管组织进行温浸,也能够降低该区域组织组胺的释放量,治疗效果和苷酸二钠相近,因此在肺炎患儿中应用可镇咳平喘,具有预防Ⅰ型变态反应的效果。该汤剂可抑制支原体内功能性蛋白的合成效率,从而破坏其细胞结构,借此抑制其生长和增殖速度[11]。方剂中的麻黄有效成分对球菌、杆菌、链球菌等抑菌效果明显,对于多数甲流类病毒也存在较高的拮抗效果。同时,该药物还能够降低人体内IL-4等炎性因子的浓度,控制γ干扰素的浓度,借此缓解哮喘、咳嗽等临床症状,降低患儿治疗中的不适感。另外,其还能够调节人体内的Th1/Th2平衡,使呼吸道内免疫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也可避免部分免疫亢进的问题。该方剂应用后可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部分病情较轻的患儿甚至可采取极低药量联合治疗。干预的同时还可预防如肺栓塞、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也可降低高凝状态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2]。
总之,临床治疗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可在西药红霉素基础上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可有效提高疗效,调节患者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症状好转,安全性佳,提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