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伤药膏联合金黄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的影响

2024-04-26 07:30
光明中医 2024年7期
关键词:药膏患肢置换术

黄 悦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矫正关节畸形,缓解痛苦[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因骨质疏松等导致髋关节损伤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逐渐增多,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髋关节术后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症状,且有40%患者会因下肢静脉血栓引发肢体肿胀[2]。肢体肿胀可进一步引发皮疹、水疱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使患者患肢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坏死。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止痛消炎类西药治疗患肢肿胀,但西药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疗效不佳。近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安全性良好。相关研究显示,活血化瘀是缓解髋关节术后患肢肿胀的主要方法[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自制制剂伤药膏联合金黄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3~74岁,平均(53.51±4.27)岁;肿胀发生时间在术后2~15 d,平均(8.52±2.45)d。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3~75岁,平均(54.15±4.45)岁;肿胀发生时间在术后2~14 d,平均(8.24±2.35)d。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有明显的外伤史;髋关节肿胀、疼痛,且有明显压痛;活动受限。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有明确的外伤史,髋关节畸形;髋关节肿胀、疼痛,且功能受损;X线检查显示股骨发生移位。

1.3 纳入标准①术后首次发生肿胀者;②近1个月未使用过抗凝药物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无认知障碍者;⑤近3个月未接受激素治疗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自制制剂伤药膏进行治疗,药膏主要由栀子、白芷、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红花、当归、土鳖虫、制没药研磨后与合适比例的水、蜂蜜在80 ℃条件下调制糊状,冷却后将其灌注至软膏中备用。使用方法:将药膏涂抹于髋关节肿胀处,每日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黄膏治疗,药膏主要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生胆南星、陈皮、苍术、厚朴、天花粉等中药经2500 ml麻油浸泡2 d,再用温火将中药分2批炸至深褐色,最后过滤药渣及麻油而成。将过滤后的麻油与750~1049 g黄丹合制成金黄膏。使用方法:将药膏涂抹于髋关节肿胀处,每日1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

1.4.2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肿胀情况。将患者肿胀程度分为Ⅰ~Ⅳ期,Ⅰ期:无肿胀现象;Ⅱ期:轻度肿胀,皮肤及软组织无变化;Ⅲ期:中度肿胀,皮肤及软组织呈现轻微变化;Ⅳ期:重度肿胀,皮肤周围出现青紫,软组织肿胀较为明显。每期相对应的评分为0~3分,分值与肿胀程度呈正比。②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仪(荷兰皇家菲利浦电子公司,型号:CV650)检查患肢股深静脉和股总静脉血流速度,以判断静脉血栓情况。

1.4.3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显效:肿胀程度减轻较为明显,皮肤处可见皮纹;有效:肿胀程度较治疗前减轻;无效:肿胀程度较治疗前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髋关节肿胀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髋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髋关节肿胀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髋关节肿胀情况比较 (分,

2.3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造髋关节为患者受损关节进行修复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已经历30多年的临床实践,对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疗效。但因其患者多为老年人,血液循环较慢,且易呈现高凝状态,易引发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6]。此外,现代医学认为,手术后由于微动静脉管径较小,血流缓慢,易发生血液淤积,导致血液黏稠,通过静脉渗出,形成局部肿胀[7]。有研究表明,手术后肿胀会促使局部组织粘连,不仅会加剧患者伤口处的疼痛,还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继而导致患者增加患静脉血栓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因此,对术后患肢肿胀采取安全有效的应对措施很有必要。西医治疗肿胀一般采用消炎止痛类药物,但该药治疗疗效不明显,且不良作用较多,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依据中医基础理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属“瘀血”范畴,治疗该病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中医认为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是导致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手术后气血瘀积,离经之血外溢与肌肤腠理之间,从而形成肿胀[9]。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制制剂伤药膏联合金黄膏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使用伤药膏的效果,且患肢肿胀改善较为明显。分析其原因,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自制伤药膏中的白芷具有止痛、消肿之效,栀子属苦寒之品,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之疗效[10],二者在伤药膏中占比较多,当为主药;生半夏具有消肿止痛之效,生川乌、生草乌具有祛风除湿之效,当归、红花具有理气活血之效,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之效,制没药具有活血止痛之效。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金黄膏中大黄、黄柏为君药,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破积滞之效;姜黄、白芷、苍术、厚朴为臣药,姜黄、白芷具有通窍止痛、消肿化脓、破血行气之效,苍术、厚朴具有行气除肿、祛风健脾、燥湿散寒之效;生胆南星、陈皮、天花粉为佐药,具有消肿散结、益气健脾、祛热生津之效[11]。本研究将上述2种药膏外敷于皮肤上,可促使药膏经皮肤、毛孔、静脉、穴位达病灶处,加快血块和瘀斑消退,降低瘀血对周围静脉、淋巴管等组织的压力,抑制液体外溢,从而达到缓解局部肿胀的效果。手术后创口的疼痛会加剧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使机体内血小板聚集,长期处于高凝状态,增加静脉血栓的形成[12]。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制制剂伤药膏联合金黄膏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研究中所用2种药膏均有活血化瘀之效,可阻止体内血小板的聚集。此外,中药膏药性较为温和,患者较为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治疗质量,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13],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可减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对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的患者给予自制制剂伤药膏联合金黄膏治疗,可有效阻止机体内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缓解肿胀程度,促使机体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药膏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药膏要按不要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药膏要按不要涂
不要动不动往宝宝脸上涂药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