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深度发展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推动高校教育实现全面发展。文章对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政策文件等进行综合梳理,旨在了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和思政工作骨干进行深度访谈,探讨红色文化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路径和发展策略。深入高校,观察红色文化传播和思政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文献综述中可以得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深度访谈可以得出专家学者和高校领导对红色文化与思政融合发展的观点和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实地观察可以揭示红色文化传播和思政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实际工作提供改进和创新的思路。研究发现,高校师生普遍认为红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有待提升。新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强化其传播效果。研究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此为高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文化;高校思政;传播;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19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五个三 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zsszsx12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探讨新媒体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推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新媒体的兴起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元化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能够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新媒体的普及能够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一)传播渠道多样化
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形式,能够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更为广泛和立体的传播渠道,使红色文化更快速、更广泛地触达受众,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1]。通过网站、博客等互联网平台,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受众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途径便捷地获取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红色文化相关账号、参与话题讨论等方式与红色文化产生互动,从而推动红色文化传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发展,红色文化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传播,传播途径更加丰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红色文化的资讯和知识。例如,一些红色文化知识学习类的应用,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吸引用户参与学习;抖音、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通过视频平台,红色文化可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强化传播效果[2]。
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红色文化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和传播,覆盖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这些新媒体渠道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能够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二)互动性增强
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能够使受众更加直接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讨论中,增强传播效果和受众参与感。新媒体的出现显著增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交媒体互动。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账号、话题互动。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用户互动交流,形成互动社区。第二,在线直播互动。在线直播平台如B站、快手等,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互动方式。通过在线直播,用户可以实时与主播互动,提出问题、互动问答、共同分享红色文化内容,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第三,话题讨论互動。红色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一些热门话题和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其他人互动,形成多方交流和碰撞。第四,用户生成内容互动。新媒体平台提供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机会,用户可以通过录制视频、发布文章、上传图片等方式创作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其他用户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评论、点赞、转发等,与作者互动[3]。
这些互动形式能够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参与性和社交性,能够使受众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中。互动性的增强能够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同时,能够促进红色文化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取得更加立体、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播效果[4]。
(三)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迅速,这有利于红色文化及时传播和传承,同时能够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引领力。第一,即时发布。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红色文化相关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增强信息的即时性。这样一来,当红色文化相关的重要事件发生时,就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传播,触达更多受众[5]。第二,跨平台分享。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内容分享功能,可以实现跨平台的内容传播。红色文化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多个社交媒体分享,从而迅速扩大传播范围。第三,实时互动。新媒体平台支持即时互动和评论,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红色文化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信息传播的实时互动效应。同时,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能够提升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6]。
(一)强化红色文化教育
高校应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可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旅游、红色讲座等,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体系中,如历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让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观;在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精神;通过红色文化主题展览、教育培训、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制作红色文化教育资料,如图书、影视作品、数字化教育资源等,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7];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推广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8]。
以上方法有助于强化红色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9]。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视频等,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同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态度[10],为思政教育提供有力依据。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官方账号,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用于发布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和资讯;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内容,包括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精神内涵解读、相关资讯等,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和学习;制作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11],包括短视频、专题文章、故事配图等,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根据数据优化内容发布策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12]。
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限制,将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更广泛、更便捷地传播给大众,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新媒体环境的教学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如线上直播、虚拟仿真等。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人物和精神,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开展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迹,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和体验[13];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表演、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红色文化情感和实践能力;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和研究,自主探究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将艺术与教育结合,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感;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设计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乐趣[14]。
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高校思政工作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需要拥有丰富的新媒体经验的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挖掘与传播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另一方面,高校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吸收其他高校在培养思政队伍方面的经验,打造一支懂技术、有水平的团队。
另外,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新媒体技能,并作出评估。同时,要建设线上学习平台,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新媒体,在线上开展宣传活动和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总之,要探索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有效路径,能够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学习教育和相应活动。总之,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思政教育又熟悉新媒体技术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5]。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鑫鑫.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4(1):208-210.
[2] 丛旭文,黄晶梅,刘遵龙.新时代视域下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路径研究[J].学术探索,2023(12):59-65.
[3] 林海.“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23(36):25-28.
[4] 来小康,任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天南,2023(6):102-104.
[5] 付安玲,张文秀.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承路径探析[J].红色文化学刊,2023(4):84-90.
[6] 廖卫华,樊心颖.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探究[J].红色文化学刊,2023(4):91-98.
[7] 于师懿.新媒体视域下强化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23):194-196.
[8] 宋璨璨.当红学遭遇新媒体:古代小说微信公众号所刊《红楼梦》文章问卷分析报告[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57-59.
[9] 孙卉.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23):200-202.
[10] 李广霞,李欣.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旅游传播路径的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3(21):85-88.
[11] 刘灿璨.新媒体生态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新聞前哨,2023(21):69-70.
[12] 朱晓莉.媒介融合时代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J].文化产业,2023(30):145-147.
[13] 刘映霞.高校红色文化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5):114-116.
[14] 吴靖芸.构建高校学生党员红色文化教育机制的探索[J].广西教育,2023(30):53-56.
[15] 杨凡.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10):98-100.
作者简介 贾茹,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