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4-04-25 05:43区煦桐
中国经贸 2024年7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绩效评价绩效考核

区煦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强,作为各类顶尖人才聚集地和高端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众所周知,高校资金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对其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如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资金浪费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以保障教学和科研的相关经费得到更加科学地使用。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反馈出高校的预算编制、执行的合理性,并能够反映出高校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产生的效益,进而改进预算管理水平。从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来看,高校预算管理要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让资金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通过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新时期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 当前很多高校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绩效管理的理念在预算体系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停留于多要钱、少花钱的局面,希望压缩各项开支,争取更多经费支持,没有实现对高校各环节工作的统筹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其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没有认识到预算绩效的理念,将导致资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在预算绩效评价中,评价工作仅由财务部门负责,没有明确不同层级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无法让全体成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其次,管理体系不合理。当前很多高校绩效考核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各部门缺乏与财务部门的配合,预算绩效的各类信息无法在高校内部得到及时的传递。再次,预算绩效考核的频度不合理。预算绩效考核的频度要结合高校实际进行设置,但是很多高校按照年度为考核周期,由于考核周期过长,不利于帮助高校准确分析出预算管理的问题,不利于帮助高校整改预算管理体系。最后,监督激励机制不合理。当前很多高校没有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开展监督和激励,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忽视非财务绩效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财务绩效,忽视非财务绩效的要求。高校非财务绩效中教学、科研等环节对高校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高校仅关注财务维度而忽视非财务维度,将导致预算绩效考核顾此失彼,不利于帮助高校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新时期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重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 第一,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机制,是预算发挥应有作用的依据。预算绩效管理是帮助高校避免浪费的重要方法,若高校在预算管理中仅注重资金投入而忽视资金使用效率。当前高校资金来源也在趋于多元化,同时高校资金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高校要将各类资金实现合理分配,从而改进高校管理水平。第二,形成上下结合的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在开展预算编制时,为了让全体员工配合以及参与,要形成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体系,由高校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分析下一年度具体的资金使用需求并形成预算草案。同时,在预算管理中要对资金使用的用途等进行详细说明之后,将预算草案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结合各部门的需求,对高校整体的资金需求进行汇总,分析预算草案是否合理,之后由高校结合预算绩效目标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完成提交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在这一过程中由基层部门参与其中,能够让预算编制更加具有可行性。第三,高校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的建设。首先,高校在内部要建立适合高校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要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刚性要求。其次,高校要认识到人为因素对预算绩效考核的影响,针对预算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考核机制,以提高預算绩效考核工作的严肃性。

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第一,完善预算绩效考核组织。高校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组织,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定、实施、监管,以保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更具有权威性。高校要结合政策设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流程。通常而言,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第一层是管理层,高校的管理层作为预算绩效评价决策层,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情况有总体的了解与掌握,不仅能够建立符合高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而且能够引导各层级人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中去。第二层次的人员由高校财务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具体的预算计划,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管理方面的支持。第三层次的人员为具体的执行部门,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执行预算,并将具体的管理任务分配到各部门的最基层,以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具有规范性、可靠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为了有效落实预算绩效评价的要求,高校要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首先,高校财务部门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参与者,财务负责人要在部门内部召开预算绩效考核会议,明确财务部门工作的具体管理要求,主动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并优化预算绩效管控规划。其次,高校的员工在预算绩效评价中,要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要鼓励全体人员主动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去,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降低部门之间的隔阂,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最后,财务部门要对预算绩效中关键环节重点关注,促使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

第三,合理确定预算绩效考核的频度。预算绩效考评频度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对高校各部门考评的次数,还可能导致内部的人员产生不满。若预算绩效考评次数过少,不利于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也容易导致预算产生较大误差。单位预算绩效考核频度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通常而言,高校可以结合财务报表的报告期来设置考评频度,保障高校管理层了解资金使用的情况。

第四,加强预算绩效的反馈。如果在预算绩效没有实现有效反馈,那么将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考评结束之后要将考评效果传递给高校内部的各层级人员,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让高校的人员了解自身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督促责任主体改正工作过程中的不足。通过优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帮助高校发现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反馈方式包括当面反馈与网络反馈,当面反馈指的是由各部门领导对部门内部的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反馈的时间存在限制,再加上当面反馈可能要占用教职工的工作或休息时间,会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网络反馈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收集各类反馈信息,也是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反馈方式,让员工了解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五,建立预算绩效的专业监督机构。预算绩效工作要实现对各部门的有效监督,如果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可能存在费用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监督效果。因此高校在内部可以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监督部门,而且会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六,要更加关注非财务绩效。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关注财务绩效,对非财务绩效的关注度不够,考核指标不细化,导致预算绩效考核的效果不够理想。预算绩效管理中,财务数据是高校较容易获取的数据,但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有充分重视预算绩效情况,充分关注非財务绩效,才能切实发挥资金价值。高校非财务绩效主要是教学方面的情况,教学作为高校管理重点,只有确保所有资金在投入之后都产生预期作用,才能保障高校的资金投入科学。高校在对非财务绩效进行管理时,要充分关注资金是否发挥了效益,判断是否有效提高了就业率以及办学水平。高校管理中的非财务绩效项目对高校较为重要,高校要从不同维度关注如何提高高校的非财务绩效,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例如,某高校在预算绩效目标设置时,针对教学维度、科研维度、财务维度三个维度分别设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并以此开展考核。通过量化明确预算指标的要求,规范了预算需要达到的标准(见表1)。

第七,正确处理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再加上高校迅猛发展,高校在教师等资源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各高校为了吸引优秀教师的到来,纷纷给予了十分丰厚的条件,再加上当前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高校也将创新作为重点,从而提升高校自身的整体实力。所以,高校在短期内既要花费巨资吸引大量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合理分析自身的短处和长处,改进自身管理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资金实力,实现资金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合理分配。

第八,重视激励约束机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完成预算绩效评价之后,建立健全控制措施。如果发现人员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等问题,就要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严格按照预算绩效要求执行预算的人员予以激励。通过形成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如何合理利用资金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难题。在既定的预算额度内,改进预算绩效能够帮助高校将资金应用到最需要之处。通过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对预算进行评价,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预算计划。高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针对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汇总并制定解决方案,以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本文认为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让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只有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才能让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更高。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绩效评价绩效考核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