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与乡村经济的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为了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国家逐渐重视乡村建设,推行新农村建设政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经济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能直接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所以,加强对其的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成为整个社会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使消费者增加支出;农产品价格下降则会导致农民减少购买行为。同时,农产品价格还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经营的关注,探讨合理可行的经营战略,努力推动农业经营的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业生产管理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工作,它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一种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随着信息化、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中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现代的农业发展也催生了与之相匹配的新的农业管理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的农业的发展,管理者必须结合农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指标,并在农业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积极对我国农业经济经营模式进行总结,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提升自身农业经济经营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质,从而为农业经济经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由于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民的总体素质偏低,所以,在促进农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体制上的保证,首先应该是农业经济经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只有当农民的收入被纳入正常的经济轨道时,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否则,这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并且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这样就会导致农户无法有效完成农作物种植任务。而要想改善这一现象,就要从土地流转入手,以此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在保证整体水平的同时,还要保证整体乡村居民的整体质量,并根据各地区的发展要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举个例子,一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在改进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农村发展要素结合起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同时,还要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要素纳入其中。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大环境作为支持,而农业经济的管理又涉及了农业生产的每一个方面,所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能,扩大了工作的内容,扩大了工作的范围,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加强对农村经济的调控,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深化的过程中,实施了各种改革措施,有效地转变了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为未来的发展计划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以农户为代表的各种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组织等,对农业生产活动更为活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其次,加强对农业经营的经营,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以现代农业思想为指引,以农村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经营行为,对农村社会的资源分配发挥着重要的影響。综合考虑地方的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特征、地理地质特征、水文特征以及气候特征,综合考量,优化本地资源,探寻适合自身的生产方式,开拓更多有效的发展路径,减少资源的损耗,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农户的收益,推动乡村振兴的尽快实现。
提升农村资源配置效率 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能够综合科学地规划乡村的生产资源,根据农业的生产目的,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分配。这样一来,既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又能大幅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让农业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升,从而使乡村的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此外,为了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寻找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也需要在乡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乡村地区能够开发与利用的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并进行优化的集成,从而真正地推动乡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值。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信息化水平不高 从农业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网络覆盖面也不大,造成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利用的水平低下。此外,我国农业生产与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农户在进行种植、养殖和加工时,由于缺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导致农户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比较滞后,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都不太完善,制约了它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国内,由于互联网的不发达,农民和农民很难利用互联网获得市场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更新缓慢 首先,我国农业经营中政府功能不明确,造成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在某些应该由市场调控的领域,政府介入过多,而在那些需要政府扶持、指导的领域,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其次,在政策制定上存在着不够科学、不够透明的问题。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或项目时,由于缺少广泛的民意调查与专家论证,造成了决策的错误与资源的浪费。另外,政府的规制能力也需要加强。我国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一些违法现象,由于政府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执法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从而造成了农业经济的混乱局面。
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备 从目前多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来看,民主化管理相关理念与手段还不够健全,部分地区农民团体自身正当诉求无法及时得到有效表达并得到有效整理与概括。久而久之,极有可能使农村经济难以发展。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的地方干部不能够充分了解、不能够适应、不能够把握新时期、新背景对他们提出的有关要求。部分地方农村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从而无法对农民进行有效且高效地全方位服务来更好促进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未充分利用县乡村级媒体宣传平台广泛传播、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引入专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员 新时代下,农业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但与此同时,同时,还需要有专门人才的支持,因此,要使我国的农村在现代社会中健康发展,就需要引进专业的农村经济和经营人员。首先,要在大学中设立农学相关专业,并加强农学相关学科的建设;其次,在农村,要扩大招募农业技术人员的规模,提高其工资待遇,调动其积极性。
农业经营体制的调整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方式需要科学调整。进而,结合具体国情制定一系列运行与管理方法,为未来的运营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管理人员的日常事务和行为提供一个系统的依据,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经营变得更加科学,也使得管理人员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另外,管理者也要按照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吸取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自身农业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助于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又能预防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创造支柱型企业 骨干公司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市场地位,制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经营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的变化,骨干公司也要不断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保证公司内部发展的同时,骨干公司还需要保证自己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与外部市场接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在一些乡村地区,粮食作物的产量很大,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产粮食作物的资源价值,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食物原料,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可以推动乡村绿色食品产业链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乡村的资源价值,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要想让骨干公司在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发展生态农业系统 在新的时代,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互相依赖的,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要保护好环境。因此,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各个方面都应该引起重视。在实施中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充分發挥其自身优势,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由于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都不一样,因此,在发展地方的农业经济的时候,要对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天气情况进行重点关注,遵循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和地方农业经济的有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稳步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内容,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为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引入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便能够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使农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经管统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