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夏妮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纳税实务”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对接涉税岗位,内容对接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和智能财税、金税财务应用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会计实务、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智能财务管理技能大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国家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改革创新;另一方面,培养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此背景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亟待考虑的问题。
目前纳税实务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认识税种、税款计算及核算,较少涉及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等实际操作及实践运用,学生动手能力弱,毕业后人、岗、技匹配度不高,影响顺利就业。
从最近几年的技能大赛来看,税收知识在比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大多数院校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并未与职业技能大赛进行结合,教学模式单一,考试模式僵化,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大赛的要求,为了取得优异成绩额外对参赛学生进行集训和辅导,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与纳税实务课程相关的证书有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和智能财税、金税财务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有考证需求的学生,需针对性的对考证知识点辅导和讲解。但在纳税实务课堂授课中,未能全面涵盖考证所需,也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纳税实务课程育人目标主要涉及到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并未深入到价值引领;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足,忽视思政教学;对思政教育建设缺乏整体认识,缺乏课程思政挖掘和融合的方法,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要求为基础,将思政观念和体系融入其中,构建“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并基于这一育人模式对纳税实务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如图1 所示。根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纳税实务课程标准,结合初级会计师、智能财税、金税财务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标准以及会计实务、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智能财务管理等技能竞赛项目赛事方案的要求,同时挖掘匹配的课程思政资源融入课程中,课程整合为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其他小税种会计业务操作五个教学载体,将纳税实务的基本原理、方法分散融入到各个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依法依规核算税务业务、进行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税收征管和税收风险防范的能力。
图1 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纳税实务课程重构
整合优质教材、优秀教师团队、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下软硬件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支撑,及时融入最新税收法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按照学校“双高计划”的任务要求,构建了“云企”教学支撑平台,利用“云资源+企业行业教学专家库”的资源整合平台,支撑“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下的日常教学。
1.打造云教学资源
通过纳税实务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作,集体备课,共建纳税实务课程资源库;纳税实务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共同研讨,共建纳税实务思政资源库;纳税实务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轮岗实践,共建纳税实务案例资源库。
基于共享资源课程,运用“学习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基于新时代对学生智能财税智能化工具熟练运用的要求,课程精心选取智能财税“1+X”证书应用平台、国家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APP、学习通、微信、Mind Master 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视频教学、课件、案例分析、票证账表等课程资源;为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及业务拓展,将国家税务总局官网、中国知网、中国MOOC 作为教辅资源。
2.构建企业行业教学专家库
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打造“纳税实务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企业导师+行业专家+教育大师”的“六师”优质师资团队。
“云企”形成六师联动,合建云资源,打破专业壁垒,融合思政元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资源融合、内外循环,解决课程难统一的痛点问题。
针对以上纳税实务教学重难点,依托校企合作、遵循“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融入“岗、课、赛、证”的育人模式,运用情境模拟、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打造理、虚、实三位一体“1+2 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依托“1+2 课堂”教学模式,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内化(包括“导→学→仿→评→悟”五个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拓展三步实施教学过程。
图2 “1+2”课堂教学模式图
1.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在平台发布课前预习资源、话题讨论、头脑风暴、课前测试及小组案例分析,学生完成各自任务及小组案例分析,师生通过平台进行交流。教师根据资源学习数据、讨论词云、头脑风暴、测试结果及案例分析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2.课中内化
第一,复习已学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概况简单述评,通过课前案例、情境再现引导出本次教学任务;第二,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课前案例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弹幕评价或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讲评,结合讨论、头脑风暴、测试等教学活动,实现检测内化的效果;第三,每小组根据修订的案例分析,进行纳税仿真实训系统填报,通过平台系统自行检测,实现小组间PK;第四,通过平台进行组内评价实现知己知彼,通过组间评价促进交流进步,通过师生互评达到教学相长;第五,学生独立完成课次教学思维导图,思悟学习重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教师通过学生表现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3.课后拓展
课后进行巩固拓展,布置阶梯任务,实现分层次教学;利用第二课堂学生进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考取,以实现书证融通的目的;利用第三课堂,参加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教的效果。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梳理思政元素,将依法纳税、诚实守信、科技创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思政与专业技能并重,促进两者的融合以及相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知法懂法、明技能、会应用的职业全能型人才(如图3 所示)。在进行相互融合时,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概念和形式上的契合,避免生硬教学。如在讲“纳税认知”知识点时,让学生思考税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融入思政元素“爱国情怀、道路自信”;在讲“消费税征税范围”知识点时,让学生观看生态破坏视频,分析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融入思政元素“生态文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和环保理念;在讲“企业所得税计算”知识点时,让学生观看河南水灾企业捐赠视频,融入思政元素“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图3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实施“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综合育人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办法。一是引入与涉税岗位相对应的企业评价、与技能大赛对应的社会评价、与证书相对应的行业评价,结合纳税实务课程对应的校内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通过这四个领域的评价结果,形成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二是通过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纳税实务课程思政情况,在显性评价上,以基本的语言和阅读考核为基础,利用判断、简答的题型进行考核,锻炼学生思维;在隐性评价上,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提问、小组互动、主题讨论和演讲等形式体现出来,每个项目设置考评环节,通过课堂考勤、课堂发言、随堂测试、学习成果提交、小组协作自评互评、问卷调查等方式给予不同的权重,把学生的语言表达、礼仪礼貌、情感态度等方面作为考核的因素,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选取项目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精准对接岗位标准、1+X 证书标准与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提升职业能力,实现精准育人,学生的综合素质较教改前有显著提升(见图4)。
图4 教改综合能力对比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诚信纳税等职业素养,以赛促学、以证促学,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技能,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纳税实务课程具有强大的专业和行业背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与税务会计岗位、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大赛、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对完善学生税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竞赛成绩,将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建设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