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夷婷 钱 玥 邹 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病主要与饮食、感染、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1]。多个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之一,但也有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并未感染Hp[2]。Hp是一种螺旋形细菌,能在胃内生存并定居于胃黏膜表层的黏液层中,造成黏膜分泌减少、胃酸和胆汁反流、免疫反应紊乱等多种不良影响[3]。Hp感染性慢性胃炎是指由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胃癌等严重后果,危害性极大[4]。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的关键,而Hp检测对于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是临床检测Hp感染的有效手段,准确性较高,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且费用较高。呼气试验通过收集呼气气体进行Hp检测,操作简单、无创,且成本较低,但14C呼气检测具备一定放射性,不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IgG、IgA、IgM等Hp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可帮助判断Hp的感染情况,但难以准确反映患者是否为当下感染。故临床上仍需继续探寻更科学、有效和实用的Hp检测方式。近年来,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开始用于Hp感染检验,并显示出无创、无放射性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尚未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仍需进一步论证其诊断效能。故本研究尝试在Hp感染性慢性胃炎诊断中应用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方法,观察其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98±4.06)岁;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38±1.16)kg/m2;慢性浅表性胃炎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纳入标准:诊断为慢性胃炎,临床诊断与《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中相关标准相符;伴有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嗳气、腹痛及反酸等症状;意识清晰,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能够配合相关检测操作;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并发恶性肿瘤;伴有精神障碍或患精神性疾病;检测前1周内出现消化道出血;检测前1个月内有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及铋剂使用史;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的女性。
1.2 方法 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胃黏膜活组织取样前,需告知患者食物禁忌、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避免影响检查结果。取样前对患者进行局部表面麻醉或口咽麻醉,以减轻患者不适感。规范化置入胃镜,显露胃幽门区,通过活组织钳夹持胃黏膜组织并进行样本切取,将样本送入采集瓶内待检。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活检样本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依据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Hp感染判断标准:组织学镜下或组织培养显示幽门腺体区存在螺杆菌,快速尿素测试显示Hp阳性。
粪便Hp抗原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及美国Maxim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进行检测。采集100g新鲜粪便样本,以样品稀释液400μL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粪便标本胶乳置于滴定板孔(已用抗体包被)内。添加100μL酶标抗体,对其进行震荡处理30s,将其放置于25℃环境中孵育60min。对滴定板孔进行反复洗涤6次,之后加入底部溶液,继续震荡30s,放置于25℃环境中再孵育10min。之后,加入反应终止液,在15min内通过酶标仪[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型号:Multiskan FC]对各微孔在450nm波长下的吸收光度进行测定。阳性判断标准:A值≥0.12。
唾液抗Hp IgG检测:通过美国Maxim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实施检测。叮嘱患者清晨刷牙后1h内禁饮禁食,采集患者唾液2mL,将其放置于专用试管内送检。使用酶标仪(同上)对唾液中的Hp IgG水平进行检测,标记IgG形成抗原复合物,待标记的亲和物显色之后,对450nm波长下的吸收光度进行测定。阳性判断标准:A值>0.20。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三种检测方式单一检测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2)对比不同胃炎类型患者的Hp感染率。(3)诊断效能。以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单一粪便Hp抗原检测、单一唾液抗Hp IgG检测和联合检测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
2.1 不同检测方式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对比 胃黏膜活检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高于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抗Hp IgG检测,差异显著(P<0.05);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式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对比
2.2 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Hp感染率对比 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75.64%(59/78),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88.24%(90/102),差异显著(χ2=4.918,P=0.027<0.05)。
2.3 不同检测方式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效能 粪便Hp抗原联合唾液抗Hp IgG检测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粪便Hp抗原及单一唾液抗Hp IgG检测,差异显著(P<0.05);两组检测方式单一诊断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效能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式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效能对比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胃黏膜炎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善,慢性胃炎在发病率上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慢性胃炎患者可出现反酸、呕吐、腹部隐痛以及腹泻等临床症状,给其造成生理上的不适,并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引起胃癌等,威胁生命安全[6]。慢性胃炎的病因复杂,Hp感染是引起该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且Hp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口粪等途径传播和感染,家庭传染风险较高[7]。Hp感染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潜伏期较长,易造成Hp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加重胃黏膜损伤,耽误患者病情。故临床加强Hp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炎,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对于Hp感染性慢性胃炎主要通过胃镜活检等方式进行诊断,该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高,但其存在一定创伤性,且价格相对较高,患者接受度不高。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等虽然能够在Hp感染发挥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概率,且血清学检测无法确定患者是否为当下伴有Hp感染。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开始被引入到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本次研究发现,胃黏膜活检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为78.33%,与陈薛霖等[8]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目前慢性胃炎患者中的Hp感染率仍偏高,也从侧面说明Hp感染确实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Hp感染检测十分必要。本研究中,胃黏膜活检的Hp感染性慢性胃炎检出率比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高,但后两项检测的检出率相差不大,提示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在Hp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近,检出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次研究显示,较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更高(P<0.05)。推测原因为,Hp感染时,Hp可增加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重对胃固有腺体的损伤,从而造成胃窦萎缩,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相对较高。汤淼等[9]研究指出,Hp感染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易感性。说明,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之间确实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慢性胃炎临床诊断工作中,可着重加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检测,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因,提高临床治疗针对性及整体疗效。本次研究中,粪便Hp抗原联合唾液抗Hp IgG检测对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灵敏度较单一检测高(P<0.05)。粪便Hp抗原检测及唾液抗Hp IgG检测均属于非侵入性检测方式,具备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可用于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诊断。但是,粪便Hp抗原可能受到食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唾液抗Hp IgG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口腔卫生、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两种检测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导致漏诊率偏高。通过粪便Hp抗原联合唾液抗Hp IgG检测,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Hp感染性慢性胃炎诊断灵敏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漏诊。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具备较高的Hp感染检出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更高,粪便Hp抗原检测联合唾液抗HpIgG检测可促进Hp感染性慢性胃炎诊断灵敏度的提高,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