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伟 蔡灵静 陈雅珠 福建省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353100
结直肠癌(CRC)作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病因涉及饮食习惯、环境、遗传等多因素,调查显示,该病发病率位居全部肿瘤第三位,且近年来发病率、病死率呈升高趋势[1]。CRC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部分患者出现便血、大便形状改变等症状时,肿瘤已进展,无法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CRC,以杀伤肿瘤细胞,遏制疾病进展,但临床应用发现该方案单独治疗效果不达预期[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中药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可增强疗效,改善患者预后[3]。补气益肾方作为中医常用方剂,其具有补气益肾、生精养血等作用[4]。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补气益肾方对CRC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具示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CRC患者,按患者入院单尾号进行分组,单号纳入对照组(42例)、双号纳入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8.48±2.67)岁;肿瘤分期:Ⅱ期9例,Ⅲ期23例,Ⅳ期1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12±2.67)岁;肿瘤分期:Ⅱ期10例,Ⅲ期20例,Ⅳ期11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5]伦理原则。
1.2 诊断标准 (1)西医符合相关标准[6],伴有便血、大便形状改变等表现;(2)中医符合脾肾亏虚型[7]诊断标准,症状:腹部隐痛,肿物增大,久泻,便下脓血,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畏寒,纳呆;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1.3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CRC经病理检查确诊;年龄18~80岁;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体力状况评分<2分;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意识清晰,精神正常;知情同意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疾病;合并肝肾等功能障碍;凝血异常;合并其他部位肿瘤;吞咽困难或消化功能障碍;入组前接受手术、放疗等相关治疗;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4 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d1,予奥沙利铂[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203216,生产批号:EBIY2018,规格:50mg]静脉滴注,将奥沙利铂100mg/m2溶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滴注,于2h滴注完成;d1,予亚叶酸钙(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55,生产批号:ZC0037B09,规格:10mL∶0.1g)静脉滴注,400mg/m2,于2h滴注完成;d1,予5-氟尿嘧啶(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113,生产批号:02211217,规格:0.5g)静脉推注,400mg/m2,后再予5-氟尿嘧啶2 400~3 000mg/m2静脉泵入,于48h泵注完成;间隔14d用药1次,28d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化疗4个周期。
1.4.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气益肾方治疗,方剂由黄芪30g,党参15g,白花蛇舌草15g,女贞子15g,补骨脂15g,白术15g,半枝莲15g,制龟板15g,炙甘草6g组成,以水煎煮,取汁250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至化疗周期结束。
1.5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参照RECIST标准[8]评价,完全缓解(CR):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长径总和减小≥30%;稳定(SD):病灶长径总和减小<30%,但增大<20%;进展(PD):病灶长径总和增大≥20%,或可见新病灶。总有效率(ORR)=(CR+PR)例数/总例数×100%。(2)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mL,用流式细胞仪(北京北嘉美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Aria Ⅲ)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4+/CD8+。(3)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mL,离心(转速:4 000r/min,半径:10cm,时间:10min)吸取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4)毒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ORR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6,P=0.022<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免疫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指标对比
2.3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CEA、CA125、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2.4 两组毒副反应对比 研究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9,P=0.086>0.05)。见表4。
表4 两组毒副反应对比[n(%)]
CRC作为第二位恶性肿瘤病死原因,其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自觉不适就诊,病情多已进展,延误最佳时间。目前,中晚期CRC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其中FOLFOX6为最常用化疗方案,方案中奥沙利铂为广谱抗癌药,可抑制肿瘤DNA合成;亚叶酸钙协同5-氟尿嘧啶可干扰肿瘤DNA、RNA合成,且能够减轻毒副反应[9]。但FOLFOX6化疗方案单独治疗CRC效果未达理想预期,且化疗毒副反应较多,容易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近年来,中医各类治疗手段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且取得较好效果。中医将CRC归置“脏毒”“肠癖”等范畴,认为该病是因脾肾亏虚,致使气血推行无力,气血瘀滞,加之瘀毒互结,经络痹阻,从而引发疾病,治疗原则在于补气益肾、活血化瘀、解毒等[10]。补气益肾方作为常用补肾方剂,其药方中黄芪、党参可补脾益气,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女贞子可补益肝肾,补骨脂可补肾温脾,白术可健脾固表,半枝莲清热解毒、化瘀,制龟板可补肾,炙甘草可解毒并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补肾健脾等作用[11]。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ORR较对照组高,说明CRC患者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补气益肾方治疗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在于,采用补气益肾方辅助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可契合CRC中医病机,起到补肾健脾作用、益气等作用,从根本上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细胞免疫功能监测重要指标,其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降低肿瘤细胞杀伤作用。CEA、CA125、CA199作为CRC诊断、预后评估主要标志物,其可反映肿瘤细胞恶化程度。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CEA、CA125、CA199水平较对照组低,说明CRC患者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补气益肾方治疗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原因在于,补气益肾方中黄芪化学成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发挥抗肿瘤作用;白花蛇舌草内萜类、多糖等成分可诱导肿瘤凋亡,发挥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半枝莲内挥发油、黄铜等成分可抗病毒、抗肿瘤等,从而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12]。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补气益肾方辅助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毒副反应,这一结果可能与方剂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炙甘草均具有解毒作用有关,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也可能是受治疗周期、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CRC患者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补气益肾方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毒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