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2024-04-24 00:43曾泉黄昌泉王晓鹏孙波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7期
关键词:湿热型龙胆火针

曾泉,黄昌泉,王晓鹏,孙波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8;3.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痤疮又名“粉刺”“肺风”,是一种好发于颜面、前胸、后背等处的慢性炎症性皮脂腺疾病[1]。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痤疮发病率为8%左右,有小部分痤疮患者会在疾病后期留有瘢痕,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2]。痤疮初期产生黑、白头粉刺,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形成丘疱疹、结节、囊肿等,并伴有瘢痕和色素沉着。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雄激素分泌过多、免疫失常等因素有关,治疗以外用抗生素和维A 酸为主,见效虽快但存在耐药性与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3]。痤疮患者多处于青春期,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心情抑郁。肝为刚脏,五行属木,具有条达通畅之性,气主升发、主动,可调节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易化火,同时木旺乘脾,使脾生湿热。火热、湿热之邪上犯头面,可见粉刺、脓疱等症,证属肝胆湿热。清·吴尚先《理瀹骈文》提出“以热治热”理论,认为热证得热则行,以热引热,可使热邪外出,从而疗疾。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火针在治疗热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5]。火针具有温通特性,可发散郁火,解毒散结,湿热、火毒之邪随针刺排出体外,加速皮损消退[6]。龙胆泻肝汤为清热剂,上可泻肝胆实火,下可泄肝经湿热。基于此,笔者将火针与龙胆泻肝汤联合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皮肤科治疗的60例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3~20岁,平均(15.21±3.13)岁;平均病程(3.43±1.32)年。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12~18 岁,平均(15.38±2.11)岁;平均病程(3.22±0.9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规范[7]。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痤疮的诊断标准:发病于青春期;以面颊、胸背部多见;皮损对称分布,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及囊肿[8]。

(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中肝胆湿热型的辨证标准:皮疹色红或伴痒痛、脓疮,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9]。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超过半个月;能够配合检查与治疗;参与研究前半月内未使用治疗痤疮的药物;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心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等重大原发性疾病者;有手术史与外伤史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晕针或惧服中药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处方:龙胆、当归各15 g,生地黄、柴胡、车前子(包煎)各12 g,木通、泽泻、黄芩片、栀子各9 g,甘草片6 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汁200 m L,分早、晚2 次服用,每周服药5 d。服药6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具体操作:嘱患者清洁面部皮肤后取平卧位,对皮损局部进行酒精常规消毒,取0.5 mm×40 mm 的火针,在酒精灯上灼烧针尖,以烧红为度,随后在皮损局部进行速刺(快进快出,以落空感为度),囊肿部位5~6针,结节部位3~4针,粉刺部位1~2针,同时助手用碘伏棉签迅速按压针眼以缓解患者的烧灼、疼痛感,清洁皮损处分泌物,保持针眼处干净、干燥、清洁。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6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痊愈:皮损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明显改善,60%≤疗效指数<90%;有效:皮损有所改善,20%≤疗效指数<60%;无效:皮损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疗效指数<20%[10-11]。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皮损评分。根据Doshi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评分。Ⅰ区:前额(2分),Ⅱ区:右颊部(2分),Ⅲ区:左颊(2分),Ⅳ区:鼻部(1分),Ⅴ区:下颏区(1分),Ⅵ区:胸及上背(3分),括号内分值为不同皮区的因素分值。局部最严重的皮损决定该区的分值,无皮损,计0 分;≥1个粉刺,计1分;≥1个丘疹,计2分;≥1个脓包,计3分;≥1个结节,计4 分。每区总分值=因素分值×皮损分值。皮损总积分=每区总积分相加之和。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计分,严重焦虑:HAMD 评分>24 分;明显焦虑:17 分<HAMD 评分≤24分;可能焦虑:7分<HAMD 评分≤17分;无焦虑:HAMD 评分<7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皮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观察组30 22.66±0.48 7.10±0.77△▲对照组30 19.56±0.55 12.13±0.82△

(3)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观察组30 11.59±0.33 6.64±1.05△▲对照组30 12.13±0.57 9.85±0.21△

4 讨论

痤疮在临床中较为普遍,其发病机制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雄激素分泌过多、免疫系统失常等因素有关[12-13]。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愈或减轻,但部分患者存在瘢痕遗留与色素沉着的问题。痤疮患者以青春期人群为主,遗留的瘢痕与色素沉着影响美观,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治疗方面,西医多选择外用抗生素或维A 酸等,虽然抗生素改善皮损效果明显,却存在耐药性的问题;维A酸能起到抗炎作用,并有效减少皮脂分泌,但容易出现唇炎、皮肤干燥、瘙痒等不良反应。

痤疮归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黄帝内经》言:“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奠定了基础。此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总结。《诸病源候论》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时,外风如“风热气”易侵犯人体而生痤疮。《圣济总录》也有“风邪乘之,风热相搏……搔之成疮”的记载,佐证了风邪致病的观点。明·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言:“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本病为湿热上熏于面部,血热郁滞,阻于肌肤所致。青春期痤疮患者血气健旺,易肝胆火旺,加之喜食肥甘厚味,易生湿热之弊;学习压力又较大,情绪易波动,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久化热,肝木乘脾,脾虚生湿,湿热上蒸头面,蕴结肌肤,发为痤疮。基于此,本研究选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经之火邪,利肝经之湿热,调畅气机,舒畅情志。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方以龙胆为君药,乃大苦大寒之品,可清肝胆实火,利肝经湿热;黄芩、栀子为臣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木通、泽泻、车前子导热下行,引热邪外出,亦为臣药;当归为佐药,活血补血,助生地黄滋阴,使邪去而不伤营阴;柴胡调畅气机,舒畅情志,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药理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具有调节免疫、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14]。君药龙胆中的有效成分为龙胆苦苷,对痤疮中囊肿、丘疱疹引起的疼痛可以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15];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可影响痤疮杆菌的生存条件,减少炎性皮损的发生[16];栀子的活性成分栀子苷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17],而其活性成分京尼平苷及柴胡的有效成分山柰酚、异鼠李素均具有抗抑郁效果[18-19]。关于痤疮的治疗研究颇多,如秦琴等[20]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1例肝经湿热型痤疮患者,以调肝为主,清利肝经湿热,经治疗后患者的丘疹、结节大部分消退,心情也得以舒缓。张青岳等[21]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1例19岁肝胆实火型痤疮患者,治疗后患者面部、背部黑头、脓肿全部消散,且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白海龙等[22]以寒热平调、活血化瘀为法,运用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治疗痤疮,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火针疗法应用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23-24]。研究表明,火针通过破坏病变组织,促进白细胞渗出及炎症消退,并且能减轻皮肤表皮复层鳞状上皮的厚度,改善毛囊角化、扩张状况,抑制皮脂腺囊肿增生,从而改善痤疮症状[25]。火针同时具有普通针刺与艾灸的特点,通过火的温热作用及针的机械刺激效应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疏畅经络气血,开门祛邪,引湿热火毒外出,使火热毒邪随火针外泄。采用内服中药联合火针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可收获良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火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疗效较好,可明确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减轻其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湿热型龙胆火针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和比较
四种龙胆的显微结构特征比较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