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宾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小儿肺炎是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咳嗽、发热、喘息为典型症状,病情加重时可致呼吸困难[1]。因病原菌感染直接导致或使用抗生素疗程偏长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部分患儿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继发腹泻,且多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2]。针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在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需注意保护其胃肠功能,尽快控制腹泻,预防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3]。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可纠正胃肠功能紊乱,对控制腹泻症状有益[4]。因此,本研究通过对50 例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的分组观察,进一步探究双歧杆菌对症状改善的影响。
共计纳入50 例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5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1 ~3 岁,平均(2.50±0.21)岁;病程3 ~9 d,平均(6.25±1.18)d。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1 ~3 岁,平均(2.46±0.23)岁;病程3 ~9 d,平均(6.78±1.35)d。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 版)》[5]诊断标准;(2)入院治疗48 小时后出现大便性状及次数改变,如大便变稀、次数增加等;(3)患儿家长知情且同意研究。排除标准:(1)用药禁忌;(2)其他病因如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腹泻。通过讨论,医院伦理委员会认为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故批准研究可以通过。伦理批号:20230825—07。
对照组:常规治疗,对症应用面罩吸氧、雾化吸入、化痰止咳药物,给予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用药按照肺炎治疗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20060010,0.5 g×30 片)口服,1 粒/次,3 次/d。用药2 周。
(1)腹泻症状消失时间;(2)肠道微生态指标,以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细菌数量,包括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腹泻与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s)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s)
组别例数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大便异常食欲不振观察组252.35±0.481.62±0.581.26±0.342.68±0.242.48±0.62对照组254.15±0.622.35±0.482.62±0.414.52±0.653.84±0.57 t 值-11.4784.84812.76713.2788.074 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
用药前,组间肠道微生态指标测定值无差异性,用药后2 周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肠球菌、肠杆菌测定值较低,拟杆菌、双歧杆菌测定值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肠道微生态指标对比[lgCFU/g(湿重),±s]
表2 两组患儿肠道微生态指标对比[lgCFU/g(湿重),±s]
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组别 例数用药前用药后2 周用药前用药后2 周用药前用药后2 周用药前用药后2 周观察组 25 7.68±0.59 6.02±0.358.26±0.646.59±0.846.45±0.598.79±0.627.85±0.489.59±0.46对照组 25 7.69±0.45 6.82±0.418.30±0.567.41±0.586.48±0.677.42±0.537.86±0.518.62±0.58 t 值-0.0677.4200.2354.0170.1688.3980.0716.552 P 值-0.947<0.0010.815<0.0010.867<0.0010.943<0.001
观察组1 例便秘,1 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对照组1 例便秘,1 例大便干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 >0.05)。
小儿肺炎主要病因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各种病原体感染,在我国患病率较高,是儿童最常见疾病,一般以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等药物对症治疗[6]。治疗期间,部分患儿因抗生素或有害物质刺激(如痰液)、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继发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常规用止泻药物缓解,同时注重调节胃肠功能[7]。如应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治疗,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对缓解腹泻及胃肠道不适有效。
双歧杆菌为厌氧菌,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主要作用为调节肠道菌群[8]。该菌群可形成肠道生物屏障,对增强免疫力、提高肠道功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9]。针对大便异常症状,或其他肠道菌群紊乱表现,可通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改善[10]。
依据本研究结果,首先,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腹泻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在罗洪霞[11]的研究中同样有此结论,在对106 例肺炎伴腹泻患儿对比观察中,与常规抗生素治疗组对比,加用双歧杆菌后治疗有效率较高,可促进腹泻等症状改善。小儿腹泻可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无脱水或全身酸中毒表现,则多数患儿可在数日后恢复,但若病情严重,出现脱水倾向,则一般与肠道内感染相关,需对症用药[12]。常规补液与抗生素治疗,具有抑制局部感染的作用并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但对胃肠功能作用有限,因此,常规表现为恢复时间较长或部分患儿获益不明显。在此情况下,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进一步强化肠道调节作用,对缩短康复周期具有积极作用[13]。其作用机制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均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可用于直接补充,可辅助抑制病菌,保持肠道正常蠕动功能[14]。同时,给药后能够及时补充正常菌群,加快吸收不溶性物质,破坏病菌繁殖环境,形成肠黏膜生物保护屏障,配合抗生素作用促进致病菌清除。
其次,用药前,组间肠道微生态指标测定值无差异性,用药后2 周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肠球菌、肠杆菌测定值较低,拟杆菌、双歧杆菌测定值较高。在邓静等[15]研究中,通过对400 例腹泻患儿治疗情况观察发现,相比常规治疗组,在对症用药同时加用双歧杆菌的治疗组患儿肠球菌属数量较低,而乳杆菌与双歧杆菌数量较高。同本研究结果相当,均提示双歧杆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分析原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直接补充人体内有益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在促进有益菌数量增加的同时,可抑制病原菌,为肠道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益生菌生长、肠道黏膜修复、提高防御功能。
最后,经安全性评估,少数患儿出现便秘、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反应,但组间无差异性。以上不良反应容易出现在抗生素治疗中,双歧杆菌本身作为有益菌群不具有毒副作用。在抗生素治疗中,通过双歧杆菌辅助调节胃肠功能,甚至可减轻便秘与大便干结等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常规治疗中,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促进症状消失,且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