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

2024-04-24 13:19刘珊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5期
关键词:全血肝素阻塞性

靳 露,刘珊珊,朱 辉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患者伴有持续气流受限的特征,临床症状为喘息、咳嗽、咳痰等,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且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1]。若病情持续进展,患者可发生缺氧,此时血液容易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及血管堵塞,增加危险性,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几年有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钙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大优势,可发挥抗凝、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加快血液流动,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另外,低分子肝素钙还可以通过分泌脂蛋白脂肪酶来调节血脂,降低炎性介质的活性和炎性细胞的作用[2]。本研究就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我院10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22 年1 月—2023 年12 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 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接受对症处理,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并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以止咳化痰。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氧疗,经双侧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流量设置1 ~3 L/min,吸入气体温度保持在37 ℃左右,氧浓度维持30%~60%,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方式给药,每次注射5000 U,每天3 次,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按照治疗后症状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具体如下: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为80 ~10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5 ~45 mmHg,肺部啰音、咳嗽、喘息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压、心率逐渐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为60 ~79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6 ~50 mmHg,肺部啰音、咳嗽、喘息等症状体征好转,血压、心率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s 表示,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如下: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25.89±3.85)ng/L、 肿瘤坏死因子-α(356.34±50.27)ng/L、超敏C 反应蛋白(21.34±5.28)mg/L;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25.93±3.61)ng/L、肿瘤坏死因子-α(357.02±51.38)ng/L、超敏C 反应蛋白(21.49±5.01)mg/L。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36、0.0669、0.1457,P=0.9574、0.9468、0.8844)。

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如下: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12.13±2.01)ng/L、 肿瘤坏死因子-α(152.97±12.48)ng/L、超敏C 反应蛋白(7.53±1.15)mg/L;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9.41±1.75)ng/L、肿瘤坏死因子-α(121.37±11.07)ng/L、超敏C 反应蛋白(5.01±0.74)mg/L。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68、13.3943、13.0303,P=0.0002、0.0001、0.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如下: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38.24±3.45)%、 心排出量(4.43±0.38)L/min;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38.37±3.08)%、心排出量(4.52±0.44)L/min。两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88、1.0946,P=0.8429、0.2764)。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如下: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44.07±4.06)%、心排出量(5.01±0.27)L/min;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47.11±3.97)%、心排出量(5.56±0.29)L/min。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56、9.8152,P=0.0003、0.0000)。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如下:对照组血浆黏度(1.75±0.55)mPa·s、血细胞比容(51.42±4.33)%、全血高切黏度(6.35±0.48)mPa·s、全血低切黏度(10.59±1.31)mPa·s;研究组血浆黏度(1.71±0.48)mPa·s、血细胞比容(51.47±4.28)%、全血高切黏度(6.27±0.51)mPa·s、全血低切黏度(10.61±1.27)mPa·s。两组治疗前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5、0.0581、0.8077、0.0775,P=0.6993、0.9538、0.4212、0.9384)。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下:对照组血浆黏度(1.52±0.33)mPa·s、血细胞比容(49.87±3.01)%、全血高切黏度(5.78±0.34)mPa·s、全血低切黏度(9.42±0.78)mPa·s;研究组血浆黏度(1.20±0.28)mPa·s、血细胞比容(47.05±3.32)%、全血高切黏度(5.02±0.38)mPa·s、全血低切黏度(9.13±0.69)mPa·s。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84、4.4496、10.5393、2.1167,P=0.0002、0.0001、0.0001、0.0368)。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具体发病机制尚没有得到统一定论,研究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吸烟、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本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还可能诱发呼吸衰竭,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及致残、致死风险[3]。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点是改善低氧血症、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会造成肺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从而促进各种炎性介质的分泌,刺激机体的凝血机制,加剧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如果机体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方法有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等,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尽早进行抗血栓、抗凝治疗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关键[6]。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抗血栓形成药物,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抗凝效果显著,但其对血小板的凝集则无明显影响。低分子肝素钙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高,能作用于血浆中的纤溶系统,减少凝血,抑制血栓形成[7]。同时,此药还可降低内皮素水平,起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有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钙可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全血比黏度,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期间,全身炎症反应是促使病情进展的关键。检测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症指标较高,如超敏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上述三项血清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同时可抑制氧自由基与补体活化,防止炎性因子过多释放,进而可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大量分泌会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血液处于高黏、高聚的状态,而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解除这种病理状态,促进疾病转归。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效果显著,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及微循环,降低心脏收缩时的前负载,改善肺功能,增加心肌细胞的供氧量,进而可有效促进心功能的恢复[8]。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中,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现象。分析原因,低分子肝素钙属于低分子氨基葡萄糖钙盐物质,可与人体内的凝血酶结合,影响多个凝血因子的活性,抗凝效果显著。此外,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并能发挥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出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常规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钙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同时小剂量给药可进一步降低出血风险,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治疗安全性也较高[9-10]。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因此本研究结论仍然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并结合既往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全血肝素阻塞性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