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珊珊 康洁 张炜霖 张凌媛
[摘 要] “实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类的中医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夯实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中医药研究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对“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重视力度不足、课程设置保守、专职教师缺乏和学习效果不明等问题,通过对课程的反思提出了优化教师平台、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师能力和完善考核方案等改进策略,旨在为“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实验中医学;教学反思;改进策略
[作者简介] 丁珊珊(1987—),女(回族),福建晋江人,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证的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4-0081-04 [收稿日期] 2023-05-06
“实验中医学”是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以验证、阐明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是现代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开展“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加深对中醫基础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并进行应用与实践,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阐释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中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再创新。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已相对成熟,但仍然存在不足,现将“实验中医学”的教学现状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程教学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医学专业大学生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生力军,因此,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同时,亦需要提升中医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助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2]。“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目标切合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目标,旨在引导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加深对已学习的中医基础课程的理解,帮助学生培养中医科研思维并掌握科研技术与方法,了解中医药研究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能力[3]。
二、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开展的情况
“实验中医学”是中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医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相结合,培养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科研等能力的一门课程。20世纪末以来,中医药院校陆续开展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一般选择在中医学五年制和八年制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该门课程,该阶段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诊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验中医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加深对已学中医知识的理解,并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进一步掌握科研思维方法,树立科研意识,为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中医学”课程内容包含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侧重中医科研思维,进展、方法等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拓科研思路。课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中医药研究领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选题,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方案。课堂上由各小组汇报选题内容及实验方案,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展开讨论。实践部分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先结合多媒体和演示视频讲解各项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再以实物对各项操作进行分部示范教学;随后由学生自行操作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和个性化指导;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的普遍优缺点进行分析和点评,巩固操作要点。此外,教师还将自己在科研中的体会,尤其是实验操作中曾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操作。
(二)课程面临的问题
1.重视力度不足。中医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需求,其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4]。“实验中医学”是中医实验教学的主要课程,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但目前,从教育管理层面到学习主体层面,对于中医是否需要开展现代科学研究仍然存在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中医是历经千年总结而来的经验医学,与现代科学研究具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现代科学方法不适合用于研究中医学,导致其中医实验教学意识形态薄弱,对“实验中医学”课程开展不重视。
2.课程设置保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专业知识的更新迭代,“实验中医学”课程的设置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培养目标的需求。现阶段实验内容多数为对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治疗疾病效果的验证,如气的推动作用实验、温病模型退热实验等。多是对理论知识碎片化的验证,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设置,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限[5]。此外,由于时间、经费、场地等的限制,教学实验设计较为粗糙、实验步骤简单、实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实验误差大,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带来了阻力。
3.专职教师缺乏。参与“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较深厚的中医学知识和科研经历,对仪器设备使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并未设相关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任务多由中医药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兼职完成。由于兼职教师的时间、经验有限,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积极性不高。另外,科研实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兼职教师缺乏时间精力外出进修与深入钻研,科研实验水平没有及时得到更新。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降低了教学质量。
4.学习效果不明。“实验中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往往只注重课程教学,忽视了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反馈。现阶段主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撰写的实验报告和课堂出勤率进行综合评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主观上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该课程的应付本质。部分学生课堂上实验操作不积极,实验报告也存在明显的抄袭现象,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体现和评价。
三、课程教学反思
随着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处于一个不断摸索、改革的过程中。要想切实发挥“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在摸索和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各方辩证地看待科学研究在中医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关注,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从教学平台、课程内容、教师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共同促使该课程在既有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优化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实验中医学”课程教与学的依托。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开展不同类型实验的教与学,如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创新发展。然而,现有“实验中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常会出现地点分散、功能单一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和管理,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应由学院设立独立的实验教学中心,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安排课程,避免地点分散、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场地和设备利用率。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的优势,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和实验设备硬件、软件的升级换代,切实提高教学效能。
其次,合理完善管理办法,保障教学过程规范化。应注重加强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协调安排好在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的各个教学环节,制定落实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档案材料,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平台教学情况进行自查反馈,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查后有思,确保教学过程规范有序。
(二)更新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实验中医学”课程内容也应及时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更新重组。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出发,课程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理论讲述和验证性实验,而是应该进一步融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的设计和开展,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平台,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如科研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讨论的能力。此外,还可进一步根據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程内容向外延伸,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竞赛等,启发学生进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教师能力
“实验中医学”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教学平台的运行管理离不开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专职的教师队伍。同时,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应从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6],促进其教学能力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第二,开展教学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揭示教学的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三,加强学术交流,参考借鉴,开拓思路,悟出心得,反馈提高教学能力;第四,定期教学反思,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实验教学平台的运行、实验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可取之处和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探寻改进教学的方法。
(四)完善考核方案
通过合理更新课程内容和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对“实验中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这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效果的反馈和评价。现阶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考勤”的考核方案已不再适用,需要结合更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完善考核方式,合理增加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成果展示的各个环节的考核,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得到评价和反馈,又可以使学生在互评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对比思考,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加强实践与实验整合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直观理解、应用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与实验教学紧密相连。通过对实践与实验的深度整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的中医药领域,许多复杂的医学问题往往需要实验与实践的双重检验来进行探索和解决。将实验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真实的医学案例,将其融入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模拟实际的中医药操作,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验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学习到一系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临床决策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六)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中医药科学不仅仅是传统的医学理论与实践,它在不断发展中与许多现代学科相交融,如生物技术、化学、物理、数据分析等。这种交叉融合为中医实验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也使学生有机会在实验中接触和应用到更多学科的先进知识和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帮助解析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物理与化学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中医药的精准提取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则可以为复杂的中医药实验数据提供有力的解读和评估。因此,实现学科间的深化交叉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实验中医学”课程的内容,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医实验的同时,提高跨学科的研究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中医实验基础,更要求他们具有广阔的学科视野和跨学科合作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实验人才。
结语
“实验中医学”作为现代中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在近二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实验中医学”课程取得了一定发展,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在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该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才能够进一步助力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參考文献
[1]杜娟,殷子斐,张亚妮,等.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实验中医学”教学中的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49-52.
[2]孙宏志,王微.“传承创新”理念下中医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6):805-810.
[3]张萌,张宏萌,魏盛,等.中医药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1):39-41.
[4]贾九丽.中医实验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162-164.
[5]李姿慧,王茎,董昌武,等.中医基础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11-14.
[6]梁家辉,卢鲭宇,杨帆,等.提高中医院校实验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4):84-85.
Reflection on Teaching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DING Shan-shan, KANG Jie, ZHANG Wei-lin, ZHANG Ling-y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122,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practical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elps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knowledge,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 studies,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of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found tha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nsufficient attention, conservative curriculum setting, lack of full-time teachers and unclear learning effect, etc. The following improvements are proposed through reflection on the course strategies: optimize teacher platform, update course content, enhance teachers ability and improve assessment plan, etc.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Key words: Experiment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lection; improve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