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玉 刘芳
武当文化特色课程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各学科知识的联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融合知识,开阔眼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从武当山建筑探索古建筑美学”活动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确定探究主题,整合课程资源
“大美武当”主题下,笔者以美术学科视角探究武当历史文化、民间故事、建筑特色、武当道乐特色、太极拳法妙处等,聚焦具有代表性的武当山建筑,确定了“从武当山建筑探索古建筑美学”探究主题,并梳理不同学科的教学元素,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增进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了解,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首先,结合历史,探究变化缘由,体悟武当建筑群的底蕴之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历史背景,体会武当山建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刻地认识武当山在明朝的特殊地位。
其次,勾连诗句,体会自然人文,感受武当山建筑群的壮美之姿。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朗诵描写武当山自然景观的古诗文,之后出示武当山建筑图片和相应的诗句,引导学生诵读诗句,从气势磅礴的古诗名句中感受武当山建筑群的壮美。
再次,呈现数据,直观展示建筑智慧,发现武当山建筑群的和谐之韵。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设计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武当山建筑曲线优美的屋面、造型舒展的飞檐斗拱、尺度和谐的仙人走兽将建筑造型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教师可以呈现建筑曲面空间的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建筑智慧,并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废旧物品和美术工具仿制武当山建筑。
最后,破解建筑之谜,拓展科学知识,领会武当山建筑群的理性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結合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武当山“雷火炼殿”“海马吐雾”“神灯长明”三大奇观做出合理解释。
二、逐步推进,推进跨学科学习活动实施
课前,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二十万人修建,十二年才完工,武当山在明朝为何具有如此特殊的地位?”自学。学生从搜集到的资料中发现武当山在唐贞观年间只是建立了五龙祠,宋代继续发展,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建造了大量道教建筑,形成了现在这样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
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先朗诵描写武当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的古诗文,如唐代诗人吕洞宾《题太和山》中的“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宋代诗人辛弃疾《题武当山道士壁》中的“入门深似许仙家,四面山光照云霞”等诗句,引发学生对神秘、灵动的武当山的向往。之后,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诵读明代洪翼圣《武当道中杂咏》中的“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王世贞《武当歌》中的“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等诗句,让学生感受武当山建筑群的壮美。
接着,教师进一步介绍明朝“南修武当”的两个原因。一是政治原因。朱元璋从元朝手中夺得天下,为了证明自身是天命之人,就选择了自己敬仰的武当张三丰来提高北方护佑神“真武大帝”的地位。朱棣进一步加固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为了强化正统,笼络民心,稳定皇权。二是军事原因。武当山作为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是重要的军事据点,明初政府在这里的统治力量薄弱,百姓容易逃避赋税劳役,而周围驻军王府较多,少不了骚扰百姓、欺压民众,明朝中期还发生了较大的荆襄农民起义。为了防止农民暴动,这里被划为军事禁区。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对武当山建筑群修建的政治原因和军事价值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一组数据(①从檐口到屋脊,以圆弧拟合屋面曲线,得到圆心角基本在30°±2°;②从檐口到屋脊,坡屋面高度半径H与半坡宽度W的比值为0.57±0.3),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建筑智慧。学生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最速降线原理,即物体沿轨道下降的速度既取决于轨道的长度,又受到轨道形状的影响。这样设计既能保证屋面不积水且能将雨水排到最远处,又能保持古建筑的美观。同时,学生还发现,檐椽下面以斜三角形态支撑的斗栱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实现了力与美的统一。
在学生对武当文化特质和武当山建筑智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以武当山建筑、图腾纹样等题材内容作为文创作品的基本元素,结合已有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技能进行武当山建筑主题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环节,学生用纸盒做宫殿主体,用宽窄不同的竹条和牙签搭建屋顶,再用彩泥捏制琉璃瓦、门窗纹饰,呈现出富有特色、风格特异的建筑作品,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仔细观察武当山建筑屋顶的飞檐翘角上的“仙人走兽”,根据它们的外形、神态、动作,捏制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圆雕,如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猴子)等。结合神秘的“海马吐雾”奇观,学生制作出彰显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和较高审美趣味的作品。贴着金箔纸的重檐庑殿式“金殿”熠熠生辉,让人眼前一亮。
拓展环节,教师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破解武当山“三大奇观”之谜。一是“雷火炼殿”。据说每当下雷雨时,金殿周围火球来回滚动,闪电劈向金殿,顿时金光万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无论雷火怎样肆虐,金殿却从未有过损伤。二是“海马吐雾”。每到夏季,金殿屋脊上的海马一旦口中吐出白雾,之后一定会狂风大作,暴雨来临。三是“神灯长明”。金殿三面密不透风,内有一盏明灯,不管外面是怎样的狂风暴雨,相传从金殿建成至今灯火一直没有熄灭过。
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别做出了如下解释。首先,“雷火炼殿”是一种自然现象,金殿作为金属导体,当带电积雨云向其移动时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势差,产生强烈的电弧,即为闪电。闪电产生的高温和强光便形成了“火球”,并伴随着雷鸣。其次,“海马吐雾”是因为金殿内部温热空气从海马口中排出,遇冷形成的雾气。最后,“长明灯”的制作并不复杂,它在一个容器中装满灯油,灯芯浸泡过醋,然后在外层装满水以冷却灯油。长明灯通过空气对流和热传导,使得火源在灯芯上保持不灭的状态。种种解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明确了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王苗玉,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芳,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国瑞分校)
“幻影武当”主题下的《山水光影画》是一节自主研发的创意实践课程。第一次上课,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拿着4张白纸告诉孩子们,老师可以不用颜料就把它变成一幅水墨画。“我才不信!”坐在最后一排的小羽脱口而出。我不慌不忙地随意将纸撕成波浪状。这4张纸按照从后往前一张比一张矮的层次排列,整齐地放在相框里。孩子们还不以为然,说:“老师,水墨画怎么还没出现呀?”我让叫声最大的孩子关闭窗帘和灯,同时,我快速把灯带往相框周围一贴。灯带亮起的一瞬间,孩子们一起惊叹:“哇,这光影一层比一层浅,真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于是,我开始讲光影灯的历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一节《山水光影画》调动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他们想到更多武当文化中的特色建筑、武当功夫、龟蛇图腾、道教八卦等元素,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主题多次尝试自主创作多维立体剪纸,成功制作出能表现色彩层次、明暗和空间感的武当光影剪纸灯。
“大美武当”主题下的《武当山纹饰之美》是我自主研发的美术欣赏课,旨在引导学生热爱地域特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中,当我讲到中式纹样中每一个小花纹都有独特的含义时,如祥云纹是古代吉祥的图腾,被赋予祥瑞的含义,回纹素有富贵连绵不断头之意等,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举手发言,汇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各式纹样,如儿时佩戴的金锁上的如意纹,奥运火炬上的祥云纹,马面裙上的孔雀纹、回纹、莲花纹等。这时,我引导学生探究武当山建筑、藻井上的纹饰及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有一天,讲武当山建筑欣赏课,我充满激情地以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历史引入,从与故宫太和殿齐名的武当金殿建筑样式为最高级别的重檐庑殿顶讲到单檐歇山式、悬山式等建筑样式,从梁、柱、门、窗讲到传统纹样,我想学生肯定对武当山有了深入的了解,就问:“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武当山建筑群的知识,你有什么感受?”一名学生积极举手,他说:“老师,我跟着你转了一圈都转饿了!”全班学生哈哈大笑。我突然灵光一闪,说:“老师也饿了,我平时喜欢吃甜品,喝咖啡,如果让你们当‘小小武当茶点设计师,给我的甜品和咖啡打上专属符号,你觉得什么可以成为武当的标志符号?”有的学生建议图案要动静结合:“静”指建筑形态,可选用武当标志性建筑金顶造型,“动”指武当武术,可选用体育课上学的太极28式人物形象。第二节课,我用电视剧《梦华录》中精彩的斗茶场景引出“茶百戏”的历史变革,引发学生对创新表现武当摩卡咖啡与武当甜品的思考。学生尝试在卡纸上用镂刻的方法做出剪影,将剪影放在咖啡杯或蛋糕上,然后将抹茶粉或咖啡粉洒在上面,这样蕴含着武当文化的图案就呈现出来了。
(组文系湖北省2022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武当文化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成果。項目编号:HBJG2022063)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