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
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实际,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出在美术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策略。
一、搜集本土文化资源,让课程思政主题本土化
教师要积极搜集本地的文化资源,为美术教学积累思政教育元素,让课程思政教育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各地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建筑艺术、自然景观及传统民俗活动等数不胜数。笔者所在地区有谭鑫培(京剧艺术大师)公园、熊廷弼(明代兵部尚书)公园两大历史名人文化公园,有为纪念革命烈士李求实、唐义贞而命名的求实中学、义贞小学,有中山舰博物馆、贺胜桥革命烈士陵园、天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江夏画派手指画、草把龙、南桥、湖泗古窑遗址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传统的舞龙、舞狮、采莲船等民俗活动。这些本土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教师实施美术教学的资源。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资源设计“京韵飘香”“追寻先烈足迹”“名人故事——画说熊廷弼”“探访身边的古迹”“舞动的江夏民俗”等课程思政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增强课程思政情境吸引力
教师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美术课程中有助于更好地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为落实思政教育奠定基础。武汉市江夏区使用的是人美版美術教材,该套教材的编写以典型性和普适性为原则,部分内容与本地学生的认知距离较远,学生对学习内容缺少感性认知,教师难以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更不用说落实其中隐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或是在课堂上补充相应的背景介绍等,师生都需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做准备,而有机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则可有效改变这一状况。
如在《多彩的民间美术》一课中,大多数本地学生没有接触过教材中提到的安徽年画、北京沙燕、陕西泥狮等民间美术作品,教师直接使用这些素材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小学的美术教师把本地民俗活动“采莲船”和“蚌壳精”表演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观看民俗活动表演视频,赏析人物服饰和莲船、蚌壳等道具造型,说一说观看体验,并模仿表演。学生一下子被带入学习情境中,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了解了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和色彩特征,体验到民间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祈盼。教师利用更贴近学生的本土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探究活动,为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亲历情境任务,让课程思政教育有主线
为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艺术学科教学中真正落地,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一条思政教育主线,让学生在融入一以贯之的思政教育元素的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实践学习过程,让课程思政教育从点到为止走向沉浸式体验。
如在《百变团花》教学中,教师一开始设置羊村过新年需要大家剪团花装饰新年场景的情境;然后围绕折、画、剪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剪出形态各异的团花;最后将学生剪出的团花装饰在羊村的场景板上。从课程思政教育角度看,以上教学过程表面上是让学生剪出形态各异的团花,帮羊村装饰新年场景,实质上只是走个形式,思政教育没有真正落地。经过改进,教师在外形花边、图案内容的设计活动中贯穿了添加新年祝福语“欢欢喜喜过大年、热热闹闹过大年、庆祝丰收年、年年有余”等设计要求,引导学生把喜鹊、梅花、烟花爆竹、莲叶、莲花、麦穗、鱼等纹样画进剪纸图样中,最后贴团花时再口述祝福语。基于祝福语的思政教育主线贯穿了课堂始终,学生沉浸在设计祝福语、剪祝福纹样、送祝福的系列活动中,剪出了丰富多样的团花,获得了学习成就感。
四、校本化实施美术教学,让课程思政教育校本化
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还比较陈旧、缺乏创新,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感到乏味。校本化实施美术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状况。
如教学《设计生活标志》一课时,武汉市江夏区藏龙第二小学教师以学校校徽作为教学主线,创设参与评说校徽含义、分析校徽符号元素、探寻校徽设计方案,以及尝试设计班徽、队徽等一系列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式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对校徽符号的认知、认同中自然地接受爱学校、爱集体、爱生活的熏陶,在尝试设计中自觉地探索运用蕴含积极向上意义的符号表达班徽、队徽积极向上含义的具体办法。实施校本化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接受课程思政教育。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站)
艺术课程思政教学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融入时代特质,践行以美育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根据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学科中有利于培育政治认同感、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课程与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