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
摘 要:大思政工作强调要建立“三全育人”格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过程中,必须坚持资助加育人的原则,进入新时代,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赋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的使命,如何开展新时代资助育人成为新的研究视角。各高校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系统研究资助育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系统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和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资助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的特殊群体,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数量巨大,农村学生较多,困难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大。只有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稳定收入,才能做到帮扶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资助育人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高校资助工作一方面要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另一方面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促进教育公平。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各高校尽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还没有提高的应有高度,与“三全育人”要求还有差距,基本原因就是部分院校在校级层面就缺乏基本的认识,首先作为统领全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专门做好资助育人计划或方案,其次,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部门的学生工作系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往往忽略了面对贫困生实施的特殊的教育手段和任务。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环节存在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资助育人的基本前提,把确实需要资助的学生精选出来,是确保资助精准性的条件,因此,精确认定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存在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糊,不精准的问题。第一,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这一现象在大一新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们认为自己和自己家庭的贫困让他们在同学中间“低人一等”或者“自惭形秽”。从调查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卑是贫困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比较敏感,怕受到伤害,有时候其他人随便的一句话,都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和一些贫困学生的谈话中发现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抑郁情绪,少数学生还比较严重。因此他们不愿意被人看做是特殊群体,因此也不会主动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第二,由于各区经济发展不一样,各地民政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标准不一样,导致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官方认定的可信度和精确性不高,这就给学校对贫困生的鉴别造成一些影响。在认定标准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状况不完全一致,且存在地区差异,采用完全统一的标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的方法不够科学,难以保证最贫困的学生受到最高标准资助。第三,困难学生认定的时候需要获取其他部门的数据,比如后勤学生用餐消费数据,校内商业消费数据,学生校园卡进账数据,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导致无法确保精准认定。并且,随着每年贫困学生数目的扩大,使得资格复查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三)资助育人工作宣传有待加强
当前,在实际的学生资助管理当中,此项工作任务多、人手少,这样导致我们资助宣传工作被弱化,甚至被忽视。资助宣传工作没有健全的资助宣传体系,资助宣传停留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才的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在资助育人宣传对象上面不够全面,忽略了对所有学生的宣传教育。校资助育人的质量评价既是质量检验的重要举措,也是经验总结的来源,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的路径策略
(一)建立科学精准的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摸清所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是科学精准认定的基础,也是资助育人工作针对性开展的前提。一是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新时代要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校园卡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学校的学生校园卡消费数据作为贫困认定的数据之一。同时可以积极联系学生的属地政府,获取及时准确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保障我们困难学生认定的参考依据科学且真实可靠。同时,健全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全部的学生了解贫困生认定中出现的问题,对获取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了解,对困难学生档案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数据并及时完善数据。二是丰富工作方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在日常资助工作中,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实地查看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有助于更准确的把握学生家庭情况,做好困难学生认定。
(二)丰富與创新贫困生资助育人的形式和方法
受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刻板单一的影响,高校在实施资助育人环节中,也显得比较被动乏力,因此在进行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所以,高校在具体的资助育人实践中,应当加强与贫困生深切有效的沟通,通过了解不同受助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所在,获取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方法,真正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
(三)提升资助工作宣传效果
第一,创新高校资助宣传理念。新时期资助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元化互动式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让资助政策入脑入心。第二,高校要建立专门的资助宣传队伍。一是组建由各学院资助老师组成的资助宣传队伍,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由专门的老师担任资助课教师,通过“资助两节课”等形式,针对本学院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二是选拔资助宣传大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资助宣传大使”选拔赛,通过这些宣传大使在校内外进行资助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返乡时间,回母校、回家乡开展资助政策宣传。三是加大高校资助宣传的覆盖面。高校要立足校内,构筑宣传主阵地。同时,高校应加大与社会媒体的对接,通过社会媒体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资助理念和资助措施等。四是提高高校资助宣传的精准度。在高校资助实践中,资助宣传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调整,把握资助工作节点,宣传资助知识。同时,要抓住资助工作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宣传,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0).
[2]杨振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5).
[3]李淑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关键问题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