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梅
深静脉血栓(DVT)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常见术后并发症的一种,相关研究显示,直肠癌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若未行有效预防措施,DVT发生率可达到37%~46%,不仅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且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致使病人死亡[1-2]。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需予以人工气腹建立,可促进静脉管腔扩张,损伤血管内膜,并对下腔、胸腔等静脉产生压迫作用,导致血液回流出现障碍,加之麻醉、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DVT风险较高[3]。因此,临床上对直肠癌病人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时,不断强调DVT的预防,而以往临床护理措施多为笼统性、同质性护理干预,未在充分考虑病人血栓风险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DVT总体预防效果不够理想。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对病人DVT风险进行评估后,制定与实施分级管理措施,可使不同血栓风险病人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提升DVT预防效果[4]。本院近年来将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应用于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中,现以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90例病人为对象探讨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2)凝血功能正常;3)年龄>40岁,且<80岁;4)手术时间2~4 h;5)配合研究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术前已经出现DVT;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3)术前血小板异常、出血倾向;4)认知功能障碍;5)语言交流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6(60.51±7.68)岁;体质指数(BMI)24~28(26.01±1.34)kg/m2。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6~75(60.53±7.70)岁;BMI 24~29(26.05±1.35)kg/m2。此次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预防DVT
向病人介绍DVT的相关知识,对各项手术准备工作进行完善,遵医嘱实施规范治疗,妥善安置体位,早期指导病人床上、床下活动。同时,予以DVT物理预防,包括术中穿梯度压力弹力袜、应用足底静脉泵,术后实施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等。
1.2.2 观察组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
1.2.2.1 DVT风险评估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对病人DVT风险进行评估,0~1分表示低度风险,2分表示中度风险,3~4分表示高度风险,≥5分表示重度风险[5]。
1.2.2.2 分级管理
1)低度风险病人护理。病人麻醉清醒后,指导病人尽早实施主动活动,包括上肢运动(握拳、屈肘、扩胸等)、呼吸运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下肢运动(踝泵训练、直腿抬高等),以上活动每个部位5~10 min,每天3~4次,同时行DVT基础预防,包括舒适体位调节、适当垫高下肢、定时翻身等。2)中度风险病人护理。在低度风险病人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实施护理,充气压调节为9.5~10.5 kPa,设置每腔加压时间为10 s,每次30 min,每5 h进行1次护理。3)高度风险病人。每8 h对病人肢体温度、肿胀情况等进行1次观察,并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连续动态评估DVT风险。同时实施与低度、中度风险病人一致的预防性护理,遵医嘱予以抗凝治疗,用药后注重对病人口腔黏膜、皮肤等处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4)重度风险病人护理。在以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每隔4 h进行1次肢体温度、肿胀等情况观察,并及时进行FIB、D-D水平检测、超声检查,若病人已经确认发生DVT,遵医嘱予以相关治疗,并停止肢体按摩、推拿等操作,以免血栓脱落。
两组病人均持续护理至出院,观察以下指标。1)凝血功能指标:术后2 h、术后72 h时予以两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通过全自动血凝仪(日本CS-2000i)对FBI、D-D水平进行检测。2)静脉血流速度。术后2 h、术后72 h时,以两组胫后静脉、腘静脉、股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DC-N3S,迈瑞)检查,测量血流速度。3)DVT风险及DVT发生情况。术后2 h、术后72 h时对两组病人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观察DVT风险。同时,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深静脉血栓发生判定标准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的诊断标准为参照。4)术后康复效果。术后7 d时,通过40项术后恢复质量调查问卷(QoR-40)评价两组术后恢复质量,共包括情绪(9个条目)、疼痛(7个条目)、躯体舒适度(12个条目)、心理支持(7个条目)、躯体独立性(5个条目)5个维度,各条目行1~5分计分,得分高,术后恢复质量更好[7]。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病人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单位:cm/s
表3 两组病人DVT风险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单位:分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腹腔镜根治术为现阶段此病常用治疗方式,可有效予以肿瘤病灶切除,使病人生存期限得以延长。然而,直肠癌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存在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DVT为极常见的一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需予以全身麻醉,并对人工二氧化碳气腹进行建立,麻醉状态血液流动变缓,人工气腹可对双侧髂静脉、下腔静脉造成压迫,阻碍血液回流,致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增加DVT风险[8-9]。不仅如此,直肠癌腹腔镜术后,病人需卧床较长时间,肢体无法得到有效活动,可致使静脉血流速度变缓,诱发血栓[10]。因此,临床上需注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的DVT预防性护理措施,针对病人实际情况,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术后康复质量。
本次研究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FBI、D-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胫后静脉、腘静脉、股深静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P<0.05),且观察组DVT风险及DVT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及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风险,减少DVT的发生。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是临床常用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之一,涵盖较为全面的危险因素,可较为准确地了解DVT风险[10]。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通过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对病人实施评估,依据评分将病人分作低度、中度、高度、重度风险4个等级,分别予以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基础预防、指导病人早期主动活动、定时监测、抗凝药物应用等多个方面,予以不同风险的病人个性化护理,可使病人肢体得到有效活动,促进血液正常流动,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加快血液回流速度,进而达到降低DVT风险的效果,减少DVT的发生[11-12]。
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DVT的发生可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并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直接影响术后康复效果[16-18]。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7 d时的QoR-40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13-15],提示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病人中可进一步提高术后康复效果[19-20]。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在评估了解病人DVT风险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分级管理,低风险病人注重指导其早期主动活动,并实施基础性DVT预防措施;中度风险病人在低风险病人基础上增加间歇性气压治疗护理;高度风险病人每隔8 h进行1次FIB、D-D水平检测,并遵医嘱实施相应的抗凝治疗;重度风险病人则增加DVT症状观察频率、凝血功能检测及超声检查频率。针对不同风险病人,实施上述分级护理,可使不同等级病人的DVT风险得以规避或降低,有效降低DVT发生率[21-22]。不仅如此,通过对腹腔镜直肠癌病人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病人凝血功能、静脉回流速度明显改善,可有效促进病人术后康复,使血液高凝状态对术后康复产生的不良影响减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术后康复质量的效果[23-25]。
综上所述,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管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病人中可有效对其凝血功能、静脉回流速度进行改善,降低DVT风险,减少DVT的发生。但此次研究存在不足,包括仅单中心选取90例样本、未纳入更多客观性指标等,需展开更大规模研究,以对本文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