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疾病感知研究的范围综述

2024-04-22 06:45赵晶晶李瑞玲王乐欣陈少如陈颂歌
全科护理 2024年7期
关键词:条目维度问卷

赵晶晶,李瑞玲,程 芳,王乐欣,陈少如,陈颂歌,支 慧

据统计,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病人致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9%。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1-2]。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当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病人生存期,但PCI术并不能逆转病人原有病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服药,出院后仍需要对疾病进行全面管理,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3-4]。大量研究表明病人的疾病感知与之息息相关,个体疾病感知水平影响个体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从而对健康结局产生影响[5-6]。疾病感知(illness perception,IP)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侧重强调疾病症状、患病原因、后果、疾病持续时间、疾病控制等方面的认知及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是一组对疾病相关信息的注意、解释和行为的过程,病人利用过去积累的疾病相关知识、经验,来解释、分析当前所面临的疾病症状,同时对疾病形成自身独有的看法,指导其应对[4,7]。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IP对推动冠心病健康促进计划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范围综述报告框架,总结冠心病PCI术后病人IP相关研究,分析影响该人群IP的因素、归纳测评工具及整理干预方法,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定研究问题

本综述要探究的问题有:IP对于冠心病PCI病人的影响有什么?哪些是影响冠心病PCI病人IP水平的因素?适合该人群疾病感知水平的评估工具有哪些?开展了哪些关于冠心病PCI病人IP的干预方法?

1.2 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0大国内外数据库。中文检索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疾病感知/疾病认知”;英文检索词包括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coronary intervention*,percutaneous/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percutaneous/revascularization*,percutaneous coronary/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intervention*,percutaneous coronary/pci”“perception of illness/perception of disease/disease cognition/illness cognition/disease perception/illness perception”。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8日。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participants,P)为冠心病PCI术后病人;2)概念(concept,C)为有关疾病感知相关的研究;3)情境(Context):包含医院或社区。排除标准:1)无法获取全文文献;2)非中、英文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与整理

通过EndNote X20检索,由研究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后再次阅读全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文献的纳入。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文献纳入288篇文献,依据纳排标准,最后纳入文献34篇,筛选流程图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文献纳入的基本特征

最终纳入文章中,中文18篇[8-25]、英文16篇[26-41]。发表的时间为2006—2023年,其发表量于2017—2022年增长迅速,研究内容包括IP对病人的影响、IP的影响因素、测评工具的验证及护理干预措施。

2.3 IP对病人的影响

2.3.1 相关横向研究

文献显示,IP影响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远期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首先,针对治疗依从性,张亚楠等[22]研究表明IP影响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遵医行为,得出IPQ-R评分(疾病相关性、疾病急/慢性、疾病后果、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周期性、情感陈述)对PCI病人治疗后治疗依从性有重要影响。与王菊等[21]研究结论相似。

其次,段淋佳等[20]探究IP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证PCI术后病人IP中行为因素与自我管理各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生理因素与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呈正相关。纪小雨[19]通过临床分析,证明IP是PCI术后自我管理的独立影响因素,柳志敏等[8,11-12]也得出了相似结论。

刘瑞卿等[25]探讨PCI术后病人长期生活质量和IP之间的关系,发现PCI术后病人仍存在不正确的IP,证明了IP与病人远期的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Bagherian-Sararoudi等[30,34,39]也为此结论提供临床依据。

心理方面,Monirpoor等[38]通过临床研究明确了IP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有学者也提出了IP的消极状态可能导致应激、焦虑、抑郁等心理后果[29,37],影响希望水平[10]。

2.3.2 相关中介效应研究

目前,有学者开始大胆探索IP对接受PCI的D型人格与健康行为或自我管理方面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17,26],突出了IP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看法,Thagizadeh等[29]研究证明了IP与身体活动、营养、睡眠、生物特征值(胆固醇、葡萄糖、血压)之间、心理因素(抑郁、焦虑和压力)和总体健康之间呈正相关,但Wolfshaut-Wolak等[33]研究结论得出,除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引起的情绪困扰外,IP特征与危险因素控制的关系大多不显著,因此针对IP病人的影响学者需进一步探究。

2.3.3 相关纵向研究

研究表明,IP会影响病人参与预防行为的动机,有学者运用纵向方法学,探究其影响因素。Ashour等[35]针对IP本身,研究PCI病人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的IP变化以及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指标对IP的影响。Sigurdardottir等[40]通过调查病人出院时和5个月后IP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强调IP与生活质量有关,呼吁医务人员应对心脏病病人进行评估和讨论,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Duijndam等[41]在此基础上也提出相似结论。

2.4 IP的影响因素

IP对病人健康结局发挥着重要影响。窦豫等[9]表明PCI术后IP得分与健康素养之间呈负相关。并呼吁临床通过相关策略改善病人IP,促进病人的预后。于莉[18]研究表明了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IP状况并不理想,并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出个人特征及疾病特征、社会支持等是IP的预测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水平影响病人个人对自身及病情的认识程度,社会支持与后果、复发、情感陈述各维度呈负相关,与治疗控制呈正相关。其次,医学应对中“面对”应对与后果维度呈负相关,与疾病一致性呈正相关,同时与症状识别维度呈负相关。但病人对疾病理解程度还不足,症状识别较差,因此,应采取积极应对来降低病人负性感知,与唐云云[16]研究结论相似。因此,呼吁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及时发现病人负性感知,树立积极的IP,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2.5 PCI术后的IP评估工具

2.5.1 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IPQ-R)

宋莉等[13]在疾病感知问卷修定版(IPQ-R)[42]的基础上对该问卷进行修改并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进行检验,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IPQ-R)分为三大方面,共80个条目:第一方面是症状识别;第二方面是病情认知,包含38个条目,7个维度;第三方面侧重病因,包含2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十分不同意计1分,十分同意计5分,验证结果显示,IPQ-R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除个人控制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6外,其余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0,重测信度为0.38~0.60,该结果与国外研究[42]发现的个人控制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低于其他维度相似,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2.5.2 简明疾病认知问卷(IPQ)

由Broadbent等[36]修订而来,与之相对比,中文版在疾病感知问卷基础上缩减了条目,使其更易于在临床上使用。BIPQ有9个条目和4个维度,其中认知型表征含有5个条目,情绪性表征含有2个条目,疾病了解度含有1个条目,以及病因含有1个条目。条目1~条目8均使用评分法0~10级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消极情绪越大,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测得Cronbach′s α系数为0.84[43]。

2.5.3 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疾病感知及行为问卷

该问卷由唐云云[16]编制,包含3个维度,30个条目。问卷内容将疾病感知与行为维度相结合。研究结果显示问卷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7,问卷整体折半信度为0.94,从研究结果可知问卷整体信度系数值均>0.8,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外测信度,稳定性较高。

2.6 疾病感知相关干预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了IP在病人健康结局中的重要价值。Ashour等[35]通过对PCI病人6个月的随访数据统计,强调在PCI病人的护理优化中纳入病人IP评估和随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王艳萍等[24]研究通过动机性访谈,肯定了其干预方法的积极价值。与万宝艳等[23,32]研究结论相似。针对不同的护理模式,仲玉芳等[14-15]运用不同模式肯定了干预方案在改善IP中的积极价值。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大胆探索,通过临床对照试验,探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显示血管造影对病人焦虑和IP的影响,为提高病人IP提供了新的思路[31]。

3 讨论

3.1 关注疾病感知在病人健康结局中的关键作用

个体IP水平作为衡量病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对病人的主观体验产生影响,一方面实际行动也会受到影响[44]。病人在面对临床症状时,会启动IP程序,以往经验结合个人、文化情绪反应,对当前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价,并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影响病人的健康结局。即使面对同样的健康问题,个体会产生积极的IP或消极的IP[45]。因此,对于医护人员应在认识到IP的基础上重视感知弹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2 完善IP影响因素,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IP影响着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丰富和研究其影响因素必不可少。相关医学亚专业(如心脏病学,内分泌)的研究推荐对个人的IP进行干预[46-47]。但目前针对IP的干预性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评价指标多集中于主观,特有客观指标有待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医护人员需运用不同的护理理论,积极探索IP有关的护理方案,改善该人群疾病感知水平,促进病人转归,从而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3.3 调试和开发专科疾病病人疾病感知评估工具

准确评估IP是病人管理疾病的基础,是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的首要任务[48]。目前,评估PCI病人IP多使用普适性问卷,未与疾病特点相结合,具有普适性。冠心病PCI病人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危急、体内放置异物、终身服药,独立危险因素众多且极具个体化等特点,与其他慢性病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断调试与开发验证适用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P评估工具十分必要。

4 小结

IP是病人适应疾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外有相关学者注意到PCI术后IP的重要性,不断丰富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甚至不断创新追踪长期纵向的数据变化,IP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临床课题,特别是针对特有人群。在未来研究中,深入探索不同变量与IP之间的相关性、开展大样本的前瞻性纵向研究,明确具体的因果关系,面对存在分歧研究结果,医护人员要大胆验证,从而明确相关研究的关键机制;不断调试和开发专科评估工具;丰富客观结局指标,积极发展和应用于临床病人,促进病人病情转归,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条目维度问卷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问卷网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