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鹏 曾兵 孙建文 刘畅 林强
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成渝地区经济形成了极大的促进,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汽修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成为中职汽车专業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中职院校需要围绕“四个精准”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力求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调整学校的课程结构设置,培养专业的理想人才。本文以汽修人才培养为研究方向,围绕“四个精准”目标开展论述,重点阐述汽修人才培养路径,以期能够实现成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汽修人才 教育培训 四个精准 中职
1 引言
自2020年成渝两地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成为该地区汽车产业的新目标。基于此,中职汽车专业应当为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肩负起专业型人才输送的重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型汽修人才。为达成精准就业,可通过校企合作、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等方式,保障汽修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有效衔接,从而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的中职课程标准。
2 中职汽修人才教育培养方向
2.1 汽修行业技术骨干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正以每年平均24.5%的速度增长,并有望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因此,专业化的汽修人才成为现阶段汽车产业的迫切需求,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已经将汽修人才的培养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职汽车专业亦应当响应国家人才培养号召,抓紧汽修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培养的大量汽修行业的技术骨干人才,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做出贡献,切实保证成渝经济圈汽车产业人才的质量。
2.2 推动成渝汽车产业发展
现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初步具备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基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汽车产业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背景下,中职汽车专业应当致力于高职业素养的汽修人才培养,使学生不光具备较强的汽修专业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为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贡献自身的力量,并将建立对口方向的职业理想,能够快速成长成为高水准的汽修人才,为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和经济建设助力,肩负起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责任。
3 现阶段中职汽修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结合成渝地区的汽车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即学生的本地就业率较低,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去外地就业,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各院校间的合作不足,常常存在中职汽车专业与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及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人才相似度高,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分;部分学校未能及时的与地区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导致政府能够为汽车专业人才就业提供的专项帮扶力度不大;其中最主要的成因在于部分学校与成渝地区的汽车企业合作不够紧密,进行的深度合作项目较少,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深入企业了解其实际的岗位需求,进而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差异,最终形成学生在本地就业难,而企业对口人才招聘难的“双难”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高职专业课程重叠。汽修人才培养不仅要是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其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在了解汽车机械结构的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车辆的实际问题。然而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存在中高职专业课程重叠的问题,中职课程的实施缺乏针对性。在教育教学方面,中高职沟通不到位,对各自的课程体系了解不深入,经常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致使在课程设置方面,中高职专业课程有交叉,相同的知识在重复讲解,导致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无法充分掌握知识。
第二,企业参与学生培养项目少。针对中职院校而言,主要办学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高水平、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期间,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期间,存在校企之间合作不密切的情况,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项目较少,不能为在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平台,导致课程设置实用性不强,进而无法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将严重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地方对当地就业专项扶持不强。现阶段,虽然学校对中职汽修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学生本地就业率依然无法有效提升。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与中高职专业课程重叠,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项目少之外,还与地方对当地就业专项扶持不强有较大关联。中职院校在对汽修人才培养期间,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不到位,对市场的最新就业需求掌握不充分,导致当地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无法结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而定,不能对本地区就业进行针对性帮扶,致使汽修专业人才就业渠道迟迟得不到拓宽,阻碍了学生本地就业率的提升。
4 中职汽修人才教育培养的路径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中职汽修人才质量提升机制不完善的现状,需从根本上解决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技术要求存在偏差、地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突出“四个精准”举措的有效性,全面探寻中职汽修人才教育培养路径,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4.1 中职课程对接高校课程,实现精准升学
为了有效的增强区域就业,实现高质量、高学历的汽修人才培养,中职院校应当加快校院之间的有效衔接,调整学校课程设置结构。将中职课程体系与高校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作为打造汽修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现中职教育与高校教育在学科和课程体系上的对接,方能实现精准升学。此种衔接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举措,需要中职院校进行一系列的课程结构重置。第一,要制定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衔接,实现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中职专业课程内容,不仅要注重专业课的内容建设,还要增强文化课的内容衔接,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体系。其中要以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习状况为出发点,并从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角度进行分析,使其能够优先具有实际就业素质,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能力的发展。第二,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专业课程技术认证,在保证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外,要逐渐的加强中职课程与高校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并开展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的体系,要在汽修专业课程中融合行业实践技能的教学,并形成较为深入的渗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具备专业的职业能力。第三,要强化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为后续的升学奠定基础,可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成长成为优质的专业人才。第四,中职院校可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选择学习的课程,实现其专业能力的拓展。其中可适当将高校专业科目的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选修课程,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能为其升学打下基础。
4.2 课程标准对接企业标准,实现精准培养
在中职汽修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对专业型人才的精准培养,学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企业(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修订现有的课程标准,让课程标准更有时代性和实践性。众所周知,汽修行业各项技术和技能更新较快,中职汽修人才培养需要结合此种更新速度,充分认识到技能更新的重要性,开展产教结合的实训教学。彻底地摒弃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及时的了解市场的需求,方能实现中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上的变革,增强教学有效性,提升汽修人才教育培养质量。首先,中职学校可要求成渝地区优秀的汽车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尽量将企业的人才技能需求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到实用属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在就业中快速的适应岗位。如,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保养等,可作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形成系统化的学习,对新能源汽车出现的常见问题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其次,学校可与企业制定汽修人才定向培训,使其能够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跟随企业的老师傅进行技能学习,便于学生快速的掌握汽车理论及汽车构造,掌握使用的汽修知识。在实训教学中,还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子技术等,均可对学生的汽修专业能力有所帮助。在深入企业进行实训过程中,学校还可借助企业的岗位制度,强化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并让其跟随企业的老师傅学习其工匠精神,进而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超前地适应企业岗位。通过此种校企实训合作,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认知。第三,中职院校还可以以校企订单的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此模式中,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还能让学生得到更深入的教育与锻炼。学校可依据学生个人的能力与意愿,让学生定期、分批次地到企业进行实践,确保其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岗位汽修能力的培养。此种校企订单模式相比传统实习方式,更具灵活性,便于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难易程度进行实践指导,并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学校还可建立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实训学习需求。
4.3 人才培养对接政策扶持,实现精准帮扶
中职院校大力推进汽修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可加强增强自身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便于实时了解市场的最新就业需求,并以此制定更具地方特色的专项帮扶政策建议,拓宽本校汽修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实现精准帮扶。国家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倡导构建政府与学校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政府的精准帮扶政策。为了推动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学校应当与政府建立帮扶合作,在政府的指导下实现汽修专业的动态调整,促进汽修人才与成渝地区汽车产业结构的紧密对接。政府可为中职院校提供较为合理的资源分配,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帮扶投入,其中可按照中央预算对中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将职业教育汽修人才产教融合纳入地方政府的专项教育扶持资金中,借助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更多有困难的中职学生能够得到相对良好的职业教育。另外,学校还应当根据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内容,积极全面地实力产教融合过程,便于针对性地解决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政府提供的创新激励扶持举措,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职业教育指导方针。
4.4 学生预期对接企业预期,实现精准就业
中职院校在进行汽修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还要帮助从学生需求、企业需求两个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预期,与企业的预期对接,以此达到精准就业的目的。在人才培养期间,学校要为学生制定良好的教育设计,使其能够具备汽修职业发展的能力,并在教学中逐渐渗透胜任岗位的专业技能与经验,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汽修述评,便于其在就业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其次,要针对现阶段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形成全面的分析,并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汽车行业发展,使学生看到成渝地区的汽车行业前景,进而坚定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的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当地各企业的人才招聘要求,有計划地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第三,中职学校应当针对学生的汽车岗位职业核心素养要求,开展1+x证书考核,让学生能够获得汽修专业的专业技能认证,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意识,使其能够找准自身定位,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技能水平,进而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展现出良好的技能优势。通过中职院校对汽修人才进行的职业规划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精准就业。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修人才的教育培养,需要借助“四个精准”的教育举措,全面的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型汽修人才,使学生能够掌握足够汽修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汽修职业素养,进而快速的适应岗位,在就业竞争中展现出良好的实力。学校需要结合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详情进行校企合作,进一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该地区的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借助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能够切实有效的让学生获得汽修专业知识的提升,并在实训中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成长成为汽修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本文系“2022-202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校院企地”协作的成渝经济圈汽车产业人才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ZJG2022-2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郭磊.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与模式的探索[J].时代汽车.2023(20):70-72.
[2]李能辉.中职汽修专业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专用汽车.2023(9):136-138.
[3]韩冰.产教融合下中职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J].时代汽车.2023(12):29-31.
[4]张才辉、王乐.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的应用研究[J].时代汽车.2023(7):95-97.
[5]崔奉山.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多维模式探析[J].汽车实用技术.2021(3):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