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塑造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路径

2024-04-22 15:02:58韦小燕
国际公关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1.2023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多维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Hnjg2023-189);

2.2023年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日語时事新闻选读” (项目编号:Hwykc2023-28)。

作者简介: 韦小燕,女,壮族,广西河池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价值塑造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涉及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学情、外语学科特殊性和全球化三方面均体现了价值塑造的重要性。高校外语人才的价值塑造实践路径包括制订明确的价值观和培养目标、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价值塑造;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要突出价值塑造的重要性。本文从学情、外语学科特殊性和全球化视角等方面分析价值塑造的重要性,并探讨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塑造

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传递和培育,[1]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2]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加强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塑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精神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利益的自觉维护。同时,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坚守中国立场,在与国外文化进行互动、融合的过程中牢记 “尽管学术无国界,但学者永远有祖国”。

(二)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敏感度和文化包容度,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目标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等,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能力,对语言和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的价值。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四)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视野,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国际形势等,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够适应全球化环境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让他们了解目标语言文化的历史、传统、习俗以及社会价值观等,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同时了解和关注人文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如文学、艺术、哲学等,关注人类的福祉和命运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明白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合作和协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如时间管理、学习策略、自我评估等,能够主动学习、自我更新并持续发展。

上述素质和能力是外语人才培养中价值塑造的重要内容。突出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4]同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环境,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二、价值塑造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从学情看价值塑造的重要性

从学情角度看,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在这个阶段,突出价值塑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价值塑造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涉及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时,具备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能够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决策。

2.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适应社会变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保持坚定,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具备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3.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通过价值塑造引领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积极传播中华文化。正确的价值塑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通过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识别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具备正确价值观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從外语学科特殊性看价值塑造的重要性

外语学科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外语学习常常涉及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碰撞和交融。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角度看,突出价值塑造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跨文化交流与价值观传播

外语学科的本质是跨文化交流,不仅涉及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涵盖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沟通。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同时积极传播本国优秀文化。如学生可以了解并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外语学科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外来文化,同时积极传播本国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外语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需要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学生往往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拓展职业发展前景。

(三)从全球化看价值塑造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融更加频繁。从全球化视角来看,突出价值塑造对于培养全球化人才、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国家软实力以及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国际化人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国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通过在高校教育中突出价值塑造,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也日益频繁。在高校教育中突出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积极传播本国优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3.增强国家软实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在高校教育中突出价值塑造,可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交流中,具备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代表国家,传播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魅力。

4.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需要适应这一趋势。通过突出价值塑造,帮助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应对能力,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跨文化沟通、国际合作、全球问题解决等。

三、价值塑造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价值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正确的价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路径方面,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制订明确的价值观和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案中,明确规定价值观和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课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学术、实践和创新等各个环节中体验、感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专业教育中,除了传统的外语课程外,还开设跨文化交际、国际关系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交际规则。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思考和表达,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和交流平台。如在外语阅读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良好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如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研究经费、学术合作机会等,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五)推行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价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积极组织社会调查、外语角、模拟外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和文艺体育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如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环保、创新创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围,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价值塑造是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价值塑造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大影响。高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的引领者。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把价值塑造融入日常的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价值塑造的力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又具备高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哲.外语教育中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J].外语界,2020(12):56-63.

[2] 王海林,李八方.外语人才的价值取向与培养路径:以外语学术期刊为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21(100):56-63.

[3] 陈林汉.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高校外语研究, 2021(20):25-32.

[4] 李明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外语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19(10):56-63.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人才培养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34:03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2:47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2:20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