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 张红伟
民族院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要把培育各族青年学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当前民族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层面存在着主题性建设更新缓慢、校园文化的核心主题不突出或缺乏深度等问题,使得校园文化“润物细声”的育人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将以H高校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社团活动、网络平台、展板等层面切入,结合民族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民族院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好融入校园文化针对性意见。
校园文化在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加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主线贯穿其中,渗透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青年学子,是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时代民族院校的使命和责任。
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现状及问题
一、内容建设不足
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校园文化主题内容较少是民族院校的一个问题。以 H 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发现:校园文化关于该主题的建设不够明显,校园广播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频率较少;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标识更新缓慢;教学楼内部等宣传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过时;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宣传位置偏僻、宣传版面较少等问题。例如,H高校博物馆一些藏品,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展品内容极少。
二、核心主题不突出
新时代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增进共同性建设为目标,但目前很多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这一主题建设不突出的共性问题。以H高校为例,H高校在突出该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缺乏深度、形式单一等问题,例如,部分宣传标识系统中,侧重于对某一民族宣传的同时,忽略了各民族的“共同性”,突出某个民族个体元素的同时,忽略了各个民族“共同性”的元素,没有准确把握统一性和多元性的关系。另外,在学校所主导的宣传媒体,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中,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校园文化主题的宣传内容较少。
三、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不突出
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不强,针对性不够是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个显著问题。以H高校为例,H高校为加强各族青年学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了云岭大讲堂、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各式各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但大多数为理论宣讲性质的活动,缺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相配套的实践性质活动。
现状原因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民族院校的一些领导单纯认为思政课堂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因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的重心放在课堂上,忽略了校园文化在促进各族青年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思政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渠道,不可替代;校园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一环,无法取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院校工作的主线,民族院校要抓住主要矛盾,发挥思政课在加强各族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阵地中的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关于中华民族共同體教育的主题建设。
二、系统理念不强
当前,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融入方面存在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系统理念缺乏。具体表现H高校在校园文化的系统构造不足,缺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载体的校园文化配套建设,层次性和多样性不够丰富,没有充分体现 H 高校多民族的特色优势和定位。这是由于H高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层面缺乏系统理念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众多要素的协调搭配,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不仅要重点推进以思政课为主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建设,而且要系统推进以社团、广播、网络平台等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建设思路不明
当前,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应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基本原则,但是当前许多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多聚焦于民族团结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的校园文化主题内容较少,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思路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升级版或者加强版,实则是对二者的理解模糊。以H高校为例,H高校开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但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系方面缺乏深刻的解读,导致很多学生理解二者的关系层面存在模糊不清晰或者理解偏差,客观上也导致H高校仍然延续传统思路建设校园文化,使得 H 高校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中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元素太少,突出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元素缺乏。
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校园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起着“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根本原则,以彰显时代性为主基调,以突出特色性为重点,是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共同性原则
新时代民族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转换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根本原则。民族院校不同民族的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彼此存在各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行为上的冲突。因此,民族院校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差异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既要将不同民族的风格特色展现出来,增进各族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在差异性中突出共同性,突出我校各族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奋斗的主旨元素,发挥校园文化在营造和谐氛围中的作用。
二、时代性原则
民族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时刻保持校园文化建设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新变化的相向同行。民族院校应将新时代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故事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同时,又要将新时代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民生进步的生动蓝图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来,也要将本地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来;还要将民族院校各族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案例展现出来,充分赋予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活力,增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展现时代特色的独特作用,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深入人心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特色性原则
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因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交汇融合,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民族院校汇聚了来自我国五湖四海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莘莘学子,为民族院校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族院校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发掘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标识,让各个民族的文化在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中都得到出彩展现,又善于发掘各族文化中具有共同元素的“文化因子”,民族院校既要不断凝练各族文化特色,又要结合时代,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彰显各民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在展现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学校特色的独特作用,让这种特色成为紧紧铸牢民族院校各族青年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催化剂,成为增强各族青年学子民族凝聚力的文化标识。
有效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和血脉,汇聚学校之精华,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基。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内容的社团活动、网络平台、宣传展板等平台,是有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
一、社团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活动为引领
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为主体的自发性组成团体,民族院校应当积极引导社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活动,并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和场地保障。用以支持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社团活动朝着形式多样、层次多彩、内容丰富的方向发展,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活动的同质化和单一化倾向。积极引导不同民族协会定期开展交往交流交融的联谊活动,鼓励各个民族研究协会定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同时,激励各个民族研究协会充分凝聚团队力量、结合个人专长,挖掘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元素,开展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题标识设计大赛。利用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各民族传统节日,通过这些庆典和舞会营造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氛围,增进各民族师生的交流与了解。
二、网络平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文化推广
当前,如果民族团结教育单靠传统的理论灌输来完成,势必与信息化时代不相适宜,没有网络技术的跟进和支持,民族团结教育愈益显得单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其教学的效果也难尽如人意。民族院校应该不断改进宣传方式,丰富传播途径,利用好微博、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来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院校应当建立一个以网络平台为主要宣传途径的“三个一”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网络平台融入校园文化,其中包括打造“一个中心”,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建立“一个平台”,包括网络宣讲平台、大众学习平台、理论学习平台;开展“一系列活动”,即鼓励各族青年学子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引导各族青年学子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民族院校特色,组织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活动、专题视频创作大赛活动。
三、宣传展板: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展示
展板作為展现民族院校底蕴和内涵的宣传工具,具有受众面广、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等特点,在宣传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民族团结氛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院校应当重视展板的作用,优化展板的空间布局和艺术设计,给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主题内容宣传一定比例的宣传排面,同时也应当在人流密集的区域设置专题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展板内容,既要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又要释放吸引力。民族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展板的图文并茂的特点,不能仅仅以文字内容为主,而且要配备生动切题的图例,充分挖掘我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案例和云南各地开展民族团结的鲜活事例,利用展板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展板更有吸引力,进一步发挥展板的宣传作用,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当前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民族院校要充分营造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常开展专题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优化展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宣传的排版布局,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大喇叭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宣传途径展现民族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是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简介:
张猛,男,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