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佳
随着教育部门“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基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语文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媒介,还是启迪学生思维、加强情感培养的关键学科。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语文学习的方式将深刻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实践性语文作业,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动力的必要途径。本文研究“双减”政策下创新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以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双减”政策对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重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规范校外培训,是对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这给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双减”政策推动了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这一改变意味着,语文教学不再单纯追求课本知识的讲解和记忆,而是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书面习题,而是包括了更多的口头表达、阅读分享和实践探究,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更加全面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换言之,“双减”政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为其提供了更为宽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语文低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原则
(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依赖于感官经验和直观印象。因此,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游戏和故事为载体,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象化,使之简单易懂。作业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比如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学习新词,或者通过简单的家庭活动来实践课堂所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语言的魅力。这种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性,又能够有效促进其认知发展。同时,实践性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发现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文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其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设计低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必须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着眼于发挥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展开。具体到实践中,作业应允许学生在多样的语境中使用语文,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活动,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练习表达与交流,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求答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这样的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结构,还培育了学生的个性和品格,为其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融入生活实践
将实践活动融于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中,是贯彻“双减”政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应将课堂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家庭、社区等熟悉的环境中发现语文的足迹。
例如,设计收集长辈常用的谚语或成语,并在家庭聚餐时与家人探讨其含义和用法的作业,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或者,让学生观察周边的环境变化,如季节的更替,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用自己学过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这些变化,从而加深对词语准确性和丰富性的认识。
作业设计还应更具生动性,如模拟市场购物场景,让学生列出购买物品清单,并描述购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对话。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实践性作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三、目前低年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心理和兴趣的关注
当前,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心理和兴趣的深入关注。这一状况在课堂内外均有体现,尤其是在作业设计和学习评估上。作业以完成知识点的覆盖和技能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兴趣的挖掘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容易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单调乏味,甚至是压力重重的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自发探究的动力,他们的学习态度逐渐由积极变得消极,学习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而且,课堂上,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教学进度和课程标准,忽视了对学生情绪变化的观察和心理状态的引导。这种对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缺乏关注的情况,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状态。
(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未能循序渐进,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逐步构建过程,一味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节奏推进,这种做法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存在较大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面对超出自身认知范围的学习内容时,不仅难以吸收和理解,還会感到迷茫和沮丧。此外,教师忽视了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设置和难度安排,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不必要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会逐渐累积,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进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更多的具体化和生动化的教学支持,而忽视这一点的教学安排,造成学生的认知过载,不利于他们健康心智的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作业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学校普遍采用传统的书面作业,如填空、选择和解答题等形式,这些作业重复性高、创新性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而且,这种单调的作业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去探索知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甚至对某些学科产生抵触心理。此外,单一的作业形式也没有有效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工具,缺乏对学生多重感官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多元化能力发展的要求。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缺乏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由此丧失了通过作业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机会,对长远发展是一种潜在的不利影响。
(四)设计理念过于陈旧
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未能与时俱进,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这种过时的设计理念导致课程内容缺乏现代性,难以反映最新的学术发展和行业动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与现实世界的快速变化相适应。同时,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固化难以契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未能有效采纳更具互动性、探索性的教学策略,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过分依赖标准化测试结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这些陈旧的教育设计理念不仅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障碍。
四、“双减”政策下语文低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对策
(一)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创新精神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的感受,引导他们将个人情感与想象力注入学习中。精心设计的作业可以将学生的创意潜能激发出来。
例如,在阅读经典故事《小红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构思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设想小红帽走过了森林,她会遇到什么新的冒险,也许她会教森林中的动物们学习读书写字,或者和他们一起种植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这样的创作任务既能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也能让他们展开自由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文字和语句,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语文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尊重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是设计作业的重要考量标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动且好奇心强,因此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特点,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寻宝游戏作业,事先准备一系列基于近期学过的课文的线索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谜语或者提示。这些谜语或提示与课文内容或新学的汉字有关,学生需要在家里或学校的指定区域寻找隐藏的卡片,每找到一张卡片就解开一个谜题,最终集齐所有卡片并完成一个相关的语文任务,如用这些卡片上的字组成一个故事。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结合了体育锻炼,符合幼儿活泼、喜爱运动的天性,使学生在解谜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这种互动性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更具体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策略。
以阅读理解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故事接龙”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从一本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图画书中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读到高潮部分时暂停,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接着讲述故事发展的方向,每个学生创编一小段故事情节。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了学习乐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故事情感,帮助他们总结和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自己想象中的故事情节,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进一步巩固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绘画兴趣。这种结合阅读与艺术创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阅读与表达的关键技能。
(四)重视识字表达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字卡互动游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和表达训练,强化学生的这些技能。教师为每个新学的字准备一个字卡,上面除了字本身之外,还有该字的基本笔画、结构、部首和一个或多个常用词组。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随机抽取字卡,然后根据卡片上的信息快速说出该字的读音、笔画顺序和至少一个含有这个字的句子。例如,对于字“明”,学生需要识别并说出它的读音、笔画,并能够造出如“今天阳光明媚”这样的句子。这种互动性的练习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记忆,还通过造句练习提升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和乐趣中掌握了新词汇,为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阅读及实践性作业,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深刻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实践性作业的结合上。
以“我的生活小词典”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关于家庭、学校或节日的介绍。其次,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例如,在学习了关于“家庭”的文章后,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家中听到的关于家庭成员的称呼、家务活动的名称和常做的家庭饭菜等。学生将这些词汇和短语整理成一本个人的“小词典”,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同时用句子简单描述这些词汇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有的学生写下:“爸爸每天都会对妈妈说‘早安,‘早安是一个温暖的问候语。”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课本知识,更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语文实际运用能力,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有效的作业设计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升其语文素养。本文分析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设计原则和对策。重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融入生活实践等原则,为作业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识字表达训练以及结合阅读与生活实践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这些对策不仅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优化这些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注:本文系霞浦县2022年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研究”(课题编号:2022X-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