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慧
民族民间舞蹈内容特点及意义
一、多民族性
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的长河中,各民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生产劳作条件和生活方式中,共同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舞蹈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姿多彩,56个民族风貌迥异、色彩纷呈、形式各异。比如汉、藏、蒙、维、朝等民族地区舞蹈风格就具有典型特点。汉族、壮族、朝鲜族等以农业文化型民间舞为主,其动律主要是对农业劳作生活方式的描述,舞蹈形态也有着农业文化型优美的特点。蒙古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藏族、羌族等以传统农牧文化的民间舞为主,其动律是农牧业劳动生活的写照,也正是因为少数民间舞蹈以高原和草原环境地域之下的生产劳动所决定。如蒙古族生活在高原和草原蓝天白云之下,产生了辽阔、豪迈、磅礴的蒙古族舞蹈风格。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由于生活在大漠边绿洲的村落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重镇,因此在舞姿上也是承袭了古代西域乐舞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与传统农耕文化类型相同的还有海洋文化类型,在前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海洋的特色,如黎族、高山族等。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条件等的不同,从而形成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教育中,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舞种、多组合的文化特点直接造成了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内涵丰富与选择多元化。总之,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特色,是其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主要特色。
二、文化传承性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占地面积很大、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经过这种历史文明的沉淀,已经形成了全国56个民族,同时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灿烂夺目,已经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我国各个民族民间的传统舞蹈中,都不同程度地积淀了本民族的民俗心态、审美趣味、文化习俗等历史原型以及原生态的社会人文生活现象。如位于新疆的塔吉克族,由原先的草原牧骑生活转化为定居的农业生活,现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在这里的人们喜爱、崇拜鹰,他们把鹰视为高原上英雄的象征,因此,他们把鹰与舞蹈结合了起来,他们不仅仅是模仿鹰的动作、造型,还运用舞蹈来展现鹰自由、豪迈的精神。这也就使鹰文化成为塔吉克族文化中独特的文化之一。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技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保存和弘扬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者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独特风格的舞蹈动作,还有舞姿本身所蕴含的古老文化的意义。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舞蹈教育既是打上民族印记、刻下民族印象,了解民族舞蹈也是寻根问祖、对民族认知的最生动、最直观、最有力的舞蹈教学过程之一,这也是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传播性
民族民间舞蹈是由民众在劳作中创造的,主要是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元,民族舞蹈简便易学,且易于在人民群众中直接流传,而现在的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有着非语言文字的文学特点,它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而得到了广泛传播,因为文字毕竟是可以描述为抽象的内容方式,而舞者则是以生动的身体动作姿态为表现形式,直截了当地展现和傳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比如舞狮舞龙的舞蹈是人扮作狮和龙的模样进行舞蹈,外在体现了龙腾狮舞的形象,内部也是展示了人的品质与精神面貌,这生动、威武的动物形象,让人难以忘怀,实际上也是民族崇拜和图腾的象征,让人们留下了灵动震撼的深刻印象,从而使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性得以展现。
四、实用性
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不但能够使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同时还能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减少传统文化间的距离感与隔阂感还是很有裨益的。比如,蒙古族舞的学习使人们可以了解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和马背文化的特点。因此,民族民间舞的美育教育的实用性的学习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的,从中也使后人更加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毋庸置疑的。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及意义
一、口传身授
“口传身授教学法”包含老师的口头讲授和以身演示两个方面,由于跳舞艺术是一项身体有旋律的艺术,而人的文字是无法进行全部的感情表达,在《六大舞》中,“嗟叹之不足,不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很好地讲述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点。所以舞蹈教育从古至今就沿用“口传身授法”。“口传身授法”中“身授”是指在跳舞实践中边做边说,边做边感悟。在舞蹈教育中,理论知识始终要伴随着实际。在舞蹈课程中,手不舞、脚不蹈不是跳舞。也可以说,舞蹈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应是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得最密切的课程,所以,可以肯定“口传身授法”是跳舞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合乎舞蹈教学基本规律的。因为“口传身授法”是老师和学员之间面对面的课堂,是形象生动展示的教学,这说明教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多媒体
多媒体的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使用多种媒体工具来进行教学。是除了传统“口传身授教学法”以外,现在新出现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具体来说,可以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等各种媒体工具的先进技术的图像、声音及文字等进行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受众面大、能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式、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记录手段,最形象、最逼真的方式进行广泛的传播。它的特点是老师运用这些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的空间也能接受多种诸如此类民族舞蹈艺术美育的教育学习。这也就在更大空间进行了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育的学习传授。它相较于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更具有现实及更好推广舞蹈美育教育的意义。这种教学的媒体记录方法是传统口传身授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这种新式的教学法也比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法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顾名思义是在田野中进行调查研究,也称作实地研究,它属于人类学的范畴。这种方式是在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入研究以及老师教授学生的同时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课程中,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品种很多,教师的上课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将全部的民族舞蹈都教授给学生。利用田野调查法的方式,让学生把在课堂里学习的课程转化为深入当地民族体验的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了解、学习当地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从中了解该民族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也能更直观、更深入地让学生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舞蹈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使那些我们熟知的民族民间舞蹈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也可以让那些快要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舞蹈得以继续留在大众的视野。这就是田野调查法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意义所在。
四、利用多元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手段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也并不能根据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特点加以革新,学生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生的舞蹈表演才能也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把基础的舞蹈理论知识及技法传授给学习者,而缺乏实际的过程,这也会使得学习者最终的舞蹈技术水平不能得以提高。在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课程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对舞蹈课程形成浓厚兴趣,同时,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针对性教学方式,为他们带来更为充实的课程,给他们提供更为充分的实践环境。
五、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设计合理化
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课程,指导老师必须根据实际的舞蹈课程做好教学的基础选择工作,在选择过程中还必须了解舞者的基本美学特征,把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艺术才能当作基本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展舞者的基本审美才能。老师通过在舞蹈课程的基本内涵和实际的舞蹈课程体系中进行对知识点的综合筛选,再根据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整体构建,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基本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老师通过学生接触知识的程度入手,逐步找到最适合学校的舞蹈教材内容,再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民族民间舞蹈人才培养的需求,逐步实现全面融合。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作用
一、加强了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观念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舞蹈文化教育内容,而这样的舞蹈文化教育也是中华民族内涵的重要体现。老师可以在学生开展日常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将这样的文化知识融入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可以在民族民间舞蹈理念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开展舞蹈的教学,既可以融入学生自身的文化情感,也可以通过舞蹈的教育方式表现出来。而舞蹈文化的教学主要是在观念方面的培养,通过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教育的延伸,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学校的教育优势,把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充分表达,在舞蹈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更大程度体会到舞蹈的艺术美感,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
二、加强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群众性,它是以自娱自乐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在原生性民间舞蹈中,人们主要是用来庆祝、娱神娱人等。如维吾尔族的夏地亚纳是盛大聚会、欢庆礼仪场合中的舞蹈表演形式,队形不固定,舞蹈人数不限。因此,我们跳舞可能是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这使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中增强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舞蹈的过程中,要相互配合、互相沟通和尊重彼此,这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集体精神,也使得学生在人際交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获得技能,主张培养学生获得健康独立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获得这些都要有一个正常的心理状况。而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恰恰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舞蹈是愉快的活动,在舞蹈中学生也是愉快的。在接受舞蹈训练中学生体会到的是坚持。每一名学生通过刻苦的训练后都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因此说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促进多方面的心理健康,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学生在抑郁、人际关系等敏感问题上的情况明显低于普通学生,这表明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是全民实施文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改中艺术课的教育分量明显增加,表明教师对美学教育的关注,中小学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是以培养审美观才能为目的,要使他们更喜欢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通过对民族民间舞的教育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因此,舞蹈教学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更加了解舞蹈的艺术性和舞蹈所给予我们的精神享受,并利用舞蹈特色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我国优秀的舞蹈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不仅可以传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使学生更好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民间的文化以及舞蹈,更好掌握课堂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