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策略

2024-04-22 12:00张晶
中国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问题链单元教学初中数学

张晶

【摘 要】本文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以单元教学为视角,总结了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基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流程,概括出了引入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总结性问题链、拓展性问题链5种问题链形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单元教学 问题链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关键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由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的问题链,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连贯性,弥补在单元教学中单个问题的不足。问题链是在教学背景下师生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设疑、释疑的动态交互过程,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围绕一系列问题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2]。问题链通常围绕一个主题或目标,逐层深入,通过连续追问来逐步解决问题,由一系列子问题构成,这些问题之间具有逻辑联系,可能是递进或并列的关系。为了解决一个主问题,需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问题。

一、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的基本要素

初中单元教学问题链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组,这就需要注意整体把控,掌握好问题链的目标、主问题、子问题三个基本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 问题链的目标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的类型不止一种,包括一系列主问题和子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最终指向的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问题链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逐渐深入,教师要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思维、 价值功能。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在设计单元教学问题链时,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形成以问题链为引导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此外,在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经过数学探究过程才能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基础,充分考量学生的已有知识、认知发展程度,从而挖掘和显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2. 问题链的主问题

问题链的主问题是指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关键问题的设置,寻找關联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探究思路。主问题的形式并不是随意相接,不仅在知识点上有所联系,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方法和思维上的内在衔接[3]。主问题的特点主要是“大”“源”“核”。“大”体现了涵盖知识的范围广度,“源”指的是知识的源头是什么,“核”指的是问题的核心是什么。问题链的主问题不是简单按照教材内容随意设计的,而是要通过主问题明确教学设计的主要架构,不仅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在明确问题链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主问题的内容,同时确定采用何种呈现方式,如封闭性问题、半开放问题、全开放问题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3. 问题链的子问题

问题链的子问题是围绕主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如同锁链一般,形成前后知识的内在衔接。子问题是围绕主问题展开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子问题不只是多个问题的罗列和堆积,而是具有逻辑性的问题整合,形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整体知识串联。教师要思考如何将主问题拆解成有逻辑关系的子问题,充分考量问题表述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让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解决这些子问题掌握课堂重点内容,解决数学知识学习的难点,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拆分和细化,形成有效的学习过程。

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的基本原则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实现学生的认知与行动、方法与思维、知识与能力、情感与问题的统一。

第一,学生的认知与行动相统一原则。教师在问题链设计中要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一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主问题与主问题之间、主问题与子问题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使学生逐渐明白认知需要行动来达成, 围绕问题链进行不断探究。

第二,学生的方法与思维相统一原则。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将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两者对应在问题链中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问题链中的数学知识看到内部的数学思维方法,对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学生智慧碰撞,激活学生数学体验,拓宽思维的宽度和广度[4]。

第三,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原则。问题链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并且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学习、创新、探索等能力的综合提升。

第四,学生的情感与问题相统一原则。教师在问题链设计中要把问题与情感态度相结合,巧设问题,将情感教育渗透在问题链设计中,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改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的基本形式

数学问题的解决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总是一步步推进,一环紧扣一环,复杂的数学问题总是能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去逐步突破,这本身是一种巧妙的思维路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在教学中承担的功能不同,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笔者按照课堂引入、知识探究、巩固拓展、课程总结、布置作业5个教学环节,总结出了引入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总结性问题链、拓展性问题链。

一是引入性问题链。引入性问题链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自然衔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设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师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结合,进而引出新课,辅助教师将教学内容从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中来。

二是探究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是通过问题设置为学生提供一种思维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实现学习迁移。教师在设置探究性問题链中,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实现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相互关联、前后相连的多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都围绕主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提升。

三是诊断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是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不同情境中进行运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总结性问题链。总结性问题链一般是在每堂课的新授内容结束时为了巩固知识、梳理学习思维脉络、提炼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设计的问题链[5]。教师可以通过较为系统、开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足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开展自主反思,实现深度学习。

五是拓展性问题链。拓展性问题链是指通过主问题和子问题的设置,给予学生充分体验和探究时间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合作分享,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看待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将数学知识的拓展学习转化为不同梯度问题组成的问题链,让学生基于此进行知识的复习,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可以实现任务层级化,使得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构建起数学学习的路线图;可以实现内容聚合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基于已有知识的,问题链可以将学习活动和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行聚合;可以实现实践体验化,基于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数学探究与实践,有助于建构数学课程秩序,达到数学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2] 李想.初中数学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问题链教学的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 胡婷炜.指向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问题链设计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1.

[4] 王建强.课堂问题链的设计、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4):71-73.

[5] 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问题链单元教学初中数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