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流浪猫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4-04-22 09:52:34宁美娟祝婷婷祖汇琦
国际公关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宁美娟 祝婷婷 祖汇琦

基金项目: 202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S202312714017X)。

作者简介: 宁美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祝婷婷,女,汉族,陕西汉中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祖汇琦,女,汉族,河南长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摘要:本文利用实地走访和半结构化访谈法的方法,对高校校园流浪猫出现原因和生存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大学生对流浪动物及成立流浪动物管理组织的看法和态度,探讨建立以TRN流浪动物管理模式和 “以商养善”模式相结合的流浪动物管理组织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调查研究表明,人为管理下的校园流浪猫有利于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建设,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更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流浪动物;以商养善;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流浪动物问题出现,被弃养的流浪动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高校相对稳定的校园环境和学生定期喂养为流浪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校园流浪动物也成为高校的一部分。同时,校园流浪猫的大量存在成为校园建设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校本部流浪猫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以西安市其他部分高校为次要调查研究对象,用实地考察和半结构化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对校园流浪猫出现原因、生存现状和产生影响作出分析,并对校园流浪猫管理和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

1.外来型

西安高校位于居民区,附近饲养宠物的家庭很多,一些宠物猫走失后,不具备主动回家的能力而进入高校成为流浪猫。有些猫受到惊吓后发疯奔跑,跑出其熟悉的区域之后就可能成为流浪猫。

2.弃养型

寒暑假时,学生回家不能携带宠物,出现弃养高峰期。有些学生喜欢养猫,但学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不允许在宿舍饲养宠物,但他们无视规则养在寝室。一旦被查到或者举报,就不得不把猫处理掉。但短时间内找到领养人难度较大,大多数是被丢弃在校园内。每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一些学生要出去找工作,他们忙着奔波,携带猫咪不方便,就只能丢弃。

3.自行繁殖型

数据显示,母猫一年的繁殖次数多达2—4次,每一次怀孕都能产下3—6只小猫。当猫咪超过8个月大之后,就会具备繁衍能力。高校内的流浪猫都没有进行绝育,缺少人类的干预,数量就会逐日增多。

(二)研究方法

1.实地调研法

此次的主要调查范围为西安翻译学院东西校区,调查中共设三个调查地点,分别是教学楼区域、宿舍楼区域和教学楼与宿舍楼交界区域。

如表1所示,西安翻译学院校内流浪猫总数在40—50只,分布在教学楼与宿舍楼交界区域最多,原因是教学楼与宿舍楼交界区域行走和居住人群固定,有爱猫的学生或职工等的固定投喂,还有学生为流浪猫搭建的临时住所。观察到流浪母猫的怀孕次数约为10次,按照每次生产3只计算校园内应有30只幼猫,但野外幼猫存活率较低,真正存活下的幼猫数量无法获取准确数据。

2.半结构化访谈法

由于流浪猫活动不固定,为避免样本重复,还采用了实地观察记录、半结构化访谈附近学生。规划五个时间点对各区域出现的流浪猫进行统计,统计过后结合附近学生的表述排除干扰样本。

(三)研究结果

1.现状分析

(1) 居住现状

据调查,高校內部流浪猫居住条件极差,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在实地调查流浪猫分布的过程中发现,校园中用来保护管道的下水道是很大一部分流浪猫居住的地点。下水道中潮湿阴暗,且可能有老鼠、蟑螂、蜘蛛等存在。流浪猫有时为了温暖还会躲在学校中停放的汽车底下,驾驶人没有注意到就有可能酿成惨祸。虽然有些好心的学生会为流浪猫准备纸箱子供其居住,但据反映,纸箱子时常会被职工收走或是被雨淋湿泡坏,准备再多也于事无补。有些流浪猫直接睡在四面透风的灌木丛中,加大了生病的概率。

(2) 饮食现状

高校流浪猫的食物来源一般多为学生投喂。学生在校期间,食物来源十分充足。但寒暑假期间大部分学生离校后,流浪猫仅能通过在野外捕猎老鼠、鸟类或是在垃圾桶中翻找垃圾果腹。一些流浪猫经常会在一个长假期后消失无踪。寒暑假期间流浪猫的生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给流浪猫投食时没有固定的容器,时常会把食物放在地面、草丛或者花坛中。但露天的环境会使久置的食物变质,甚至招来蚂蚁。倘若它们再次食用变质的食物,则极有可能感染病毒或者细菌。

(3) 健康现状

西安翻译学院地处山林,会有黄鼠狼、果子狸、蛇类等动物出没,基于猫咪捕猎及防御的天性有可能会与其他动物发生冲突,导致受伤。在与其他动物接触过程中也有一定概率感染寄生虫,导致腹水、猫癣等疾病的产生以致死亡。

在日常的观察中,经常发现一些流浪猫身上有或深或浅的伤口,最严重的甚至有撕裂伤。以时常出现在西安翻译学院东区八号楼花坛中的奶牛猫为例,左眼坏死许久,伤口分泌物时常染黑毛发,但因其性格不稳定,至今左眼都未得到妥善的处理。

在调查过程中,有学生反映曾在校内发现没有外伤的流浪猫尸体,发现时判定死亡已久且很有可能是病故。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高校流浪幼猫存活率仅有50%。稍微年长的幼猫在没有母猫陪伴时可能会受好奇心的驱使在校园中进行探索、觅食,会发生高处坠落或误食老鼠药等意外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幼猫能够顺利长成成猫的概率仅有40%。

2.影响分析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提出 “为生命呐喊”的口号,旨在保护动物,尊重每一个生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1]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关于校园流浪猫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我们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

(1) 自然方面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流浪动物成为高校校园的独特风景—当小猫躺在草坪上享受暖阳时,总会吸引部分学生围观拍照。研究表明,捕捉老鼠是猫的天性,校园流浪猫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少校园内的老鼠的数量。灭鼠对于大学校园环境来说是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鼠对餐厅食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为师生的食品安全和生活安全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高校流浪猫并没有固定的喂食点,学生们喂给流浪猫的食物有时会残留,久而久之会腐烂有异味,影响校园环境,留下来的包装袋等垃圾影响校园美观。校园清洁人员不仅要打扫校园道路卫生,还要照顾存在于校园角落的食物残渣,工作量在无形中被加大。

(2) 人文方面

人类和其他所有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环境演变、物竞天择的产物。人类拥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文化适应和创造力,因此产生了独特的思想和人文精神。[2]这种人文精神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愈加富有价值,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获得更高的精神追求。

一方面,据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停下脚步投喂流浪猫,呵护流浪猫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对于爱猫人士来说,能偶尔抚摸小猫、细心喂养并关注猫的行踪,不仅是兴趣的满足,也是心灵的慰藉。人与猫的互动交流也在投喂的过程中显得更加生动与和谐。

另一方面,部分天性凶残的猫,由于其不亲近人的天然特性,当外界人员靠近时,它们会时刻保持警戒状态,以攻击 “敌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这是部分学生被猫抓伤或咬伤的主要原因。在发情期时,公猫会因为情绪暴躁和抢占地盘的行为而打架,有时也会误伤旁边的学生。

随着校园流浪猫的大量繁殖,越来越多的猫跑窜在校园中,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管理难度加大,不仅不利于正常的教育管理和交通秩序管理,还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流浪猫在发情期,会发出叫声,在寂静的晚上格外明显,影响学生正常休息。安静有序的校园环境极易被流浪猫打破,在安静的教学过程中,此起彼伏的猫叫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校园流浪猫因其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往往缺乏定期的清洁和免疫工作,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其体内极易携带狂犬病毒、弓形虫等,加大了传染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据调查,携带弓形虫的流浪猫极易通过粪便使人感染弓形虫病。特别是在免疫力低的人群中,可能引起脑炎和神经系统的疾病。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据调查,高校流浪猫对人文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多,主要表现在对人身体的伤害。因此,合理协调流浪猫与人生存的关系问题成为制定管理措施所关注的重点。主要从协调学校相关社团合作及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解决学生对流浪猫关注度低和学生弃养、伤害流浪猫问题。

(二)建议

1.国家层面

国家应加强流浪动物保护相关法令的实施,全方面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责任是指依照社會要求和规范抑制个人冲动,坚持遵守规范,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3]坚决抵制一切虐待生命的暴力行为。

2.社会层面

据调查,西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曾就校园流浪猫无法得到有效救助的问题向西安市各大高校开放分会注册板块,鼓励各大高校成立西安市××大学小动物保护协会 (社团),以寻求更多高校师生帮助解决救助流浪猫的问题。高校中的爱猫人士需要一个具有统一目标的、管理高效的团体,有组织和计划地对流浪猫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救助。

西安市部分高校现已成立相关管理组织。据调查,西安市部分高校流浪动物管理组织已为流浪猫设置了固定的喂食点和猫窝。以社团为主要力量,在它们经常觅食的地点设立喂食点,改善它们的生活环境。流浪猫的喂食器主要由组织成员进行清洁,防止招虫。同时在喂食点安排饮水器,派遣组织成员定期清理,确保食物、饮用水和猫窝的干净。

3.学校层面

(1) 成立相关组织

据调查,西安翻译学院译之猫组织秉持 “以商养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校内的流浪猫为创作对象,开展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制作与售卖活动。文创产品将文化创意与相关产物相结合,将该产物所承载的精神和含义在实物中体现,帮助人们理解以及更好的传播。让公益救助变得可视化、透明化。

(2) 加强教育宣传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因心智和能力不成熟,其观念的养成与具体行动的进行需要高校进行系列管理。宣传动物保护知识、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是从根本上减少流浪猫产生的主要措施。同时,高校需加强与校园流浪猫保护和管理相关的校纪校规,妥善处理学生弃养宠物事件,为校园流浪猫的管理提供制度保护。

以学校为主导、社团为主力军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定期发放流浪猫保护宣传手册、开展流浪猫科学喂养讲座培训和定期开展宿舍检查等措施,是目前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提出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新战略新目标。这些理论为我们协调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调查报告以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人猫和谐共生为主题,以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生命观念为目的,通过实际采访与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校园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

[2] 汪瀛.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M].长沙:岳麓书社,2008:10.

[3]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中航集团(在京)财务系统党建课题组.责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4.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试论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19:49:30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11:05
毕肖普生态精神一瞥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38:19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9:07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商情(2016年43期)2016-05-06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