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2024-04-21 01:06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南白初级中学葛金刚
家长 2024年7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南白初级中学 葛金刚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美术课堂作为美育的重要环节,是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对学生全方位培养的重要课程。美术欣赏课是发展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应设计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并在此之上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欣赏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使学生从多角度完成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并从中收获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为适应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与特定能力,根据内容将核心素养划分为科学精神、学习能力、生活方式、人文底蕴、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这六大方面。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之上,结合学科特征,将素质教育中的相关概念做明确化解读,继而在特定的学科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美术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对美术表现力的理解、个人的审美判断、创新实践能力及美术文化理解这五大方面。上述五项学科核心素养间存在内在联系,五大素养互为补充,可帮助学生完成美术学习。

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课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关键。学生可以在美术欣赏课上赏析其他名家大师的美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图像识别能力,能够从美术图像信息中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特定信息。同时,在欣赏作品时,获得对美术表现力的理解,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美术作品,通过综合的欣赏方法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其文化底蕴。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融入个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为学生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加大对美术欣赏课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下以灌输式教育为学生讲述美术作品内涵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策略

(一)明确欣赏目标,开启学科素养培育程序

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应从确定欣赏目标和确切的教学目标出发。在目标的引领下,开启以欣赏课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道路。纵观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全册可以看出,其中特意安排的美术作品欣赏课占比不大。所以一些教师在解读完教材后,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美术创作能力之上,忽略了对美术欣赏素养的培育。但实际上,美术欣赏的内容和对象极为广泛,除教材相关内容以外,对一切美术作品、图像信息和具有美术特征的美术视觉符号的解读,都属于美术的欣赏活动。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是发展学生审美情趣的第一步,也是让学生正确解读美术元素,生成个性化审美偏好,并完成美术创作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要明确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根据教材安排及学情解读,确定合适的欣赏目标供学生欣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美术素养基础,细化欣赏目标,让学生一步步掌握正确的美术欣赏方式,处理好美术欣赏课的活动流程、活动规划,让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更自然、更流畅,促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做个性化解读。

例如,浙美版初中美术《山水画小品》中,教师将本课的欣赏目标做了细化。首先,在对图像释读时,要对图像的整体做直观解读,了解图像的造型、色彩、质地、纹理等内容。其次,根据美术作品做视觉评价,形成审美判断,并完成个性化解读与表达。最后,在文化理解层面,让学生从文化视角解读美术作品,形成情感认同,使学生建立起美术意识。在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北宋范宽的画作《溪山行旅图》,并在课上给学生提供了确切的欣赏指导,先告知学生,画面中展示了北方山水的特征,作者以巧妙的技法展示出了悬崖峭壁的森严之感,请认真观察画作,从画作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特色等方面对画作进行欣赏,并谈一谈你对这幅画作的看法。

(二)精选欣赏内容,积累多种美术欣赏经验

美术欣赏课可用的资源类型极其丰富,教师要正确整合教育资源,不要将目光局限于教材之内,要加强课内外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多种方法,收集对教学有价值、有意义的欣赏内容,丰富美术欣赏课的素材,使学生在大量欣赏经验的指导下,渐渐找到正确欣赏美术作品的感觉。在对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图像和美术工艺品的综合欣赏下,形成个性化的欣赏审美价值观。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拓宽学生的美术欣赏视野,从课堂出发延展欣赏领域,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美术欣赏机会。同时,要让美术课堂与社会实践接轨,将对艺术的赏析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健全学生的美术欣赏自觉意识,激活学生的美术欣赏思维,使其生成完整的美术欣赏及美术审美观。

首先,教师应就美术欣赏课堂的训练内容及欣赏内容做进一步延伸,除了让学生完成美术教材上各种有记载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外,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事情以及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感,领略自然景观中的艺术美,以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其次,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将美术欣赏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看待生活现象和生活场景,学习从生活中发现寻找创作灵感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美术作品的本质就是对生活现象的艺术化呈现,以此发展学生的生活美术观念,并实现艺术、生活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让学生在探寻艺术之美的同时,感悟其中的文化底蕴,实现对美术文化理解素养的培育。

(三)开展欣赏实践,选择新型素养培育方法

1.强调问题引领,启发深层思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层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与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的引领性问题可以使课堂的探究内容朝着预设的方向行进,也可以为学生的探究与思考指明方向,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有帮助。在问题的引领之下,教师能在课上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走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状态之中,完成高效率的学习。

以浙美版初中美术《齐白石》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在正式带领学生赏析齐白石的名画《虾》之前,教师便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为各组学生发放了本课的教具——实物虾,让学生在小组内细致观察虾在活动时的状态,并在组内交流,总结出虾的特征。要求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思考如何通过美术技法体现出虾的特征。通过给学生划分小组,设置小组研讨课题及具体的问题,在美术欣赏课上构建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情境。教师给学生提供实物虾,让学生对活体虾做直接观察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意愿与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及美术技法,让学生根据此前学过的美术知识思考问题,真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各组学生应在课上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其次,教师使用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高清版本的齐白石的艺术作品,通过媒体设备的放大功能,带领学生观察齐白石画作的细节,让学生沉浸式地思考《虾》这幅艺术作品的美术表现,谈谈自己对其美术表现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本课的教育主题提升至美术文化理解之上,将学科核心素养互相联系,构建出一堂完整的美术欣赏课。

2.强化学法传授,引导自主探究。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要教师在课上讲述欣赏方法与欣赏主题。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美术欣赏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并无益处。美术欣赏课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它与传统学科教育中特定问题有特定答案的常规形式不同,美术赏析是基于个人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幅美术作品时,会获得不同的欣赏及感悟,这正是发展学生对美术表现的理解素养的关键。基于学生的美术图像识别能力,做出个人的审美判断,再加入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才能完成对美术作品整体表现力的判断与赏析。所以,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强调在美术欣赏课中对于学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美术作品方法,再引导学生基于个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完成对作品的综合欣赏,才能实现在美术欣赏课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师主体的教育局限,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课的主体,掌握正确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表达个人观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完成对美术作品个性化的欣赏。

考虑到初中生对美术欣赏的技法积累相对有限,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精细化的鉴赏任务,并为学生推荐多种欣赏方法,让学生建立起美术欣赏的学法认知基础,方可提高后续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于作品的色彩、结构、造型、材质、空间等美术特征做正确辨识。其次,教师为学生讲解不同的美术风格表现、视角展示方式与构图技巧的分辨方法,让学生具备基础的对美术作品特征的判断力。最后,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精细化的美术鉴赏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集体讨论与交流,使用所学到的美术赏析方法,对某幅具体的美术画作或某个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鉴赏。

例如,在某节美术欣赏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完成艺术鉴赏,选择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画的内容、构图极具欣赏价值,可以满足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美术欣赏的需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对画作的欣赏角度和具体的欣赏内容,可以从作家生平、风俗画、界画的角度探究画作的现状,也可以从画面具体的人物、内容作分析,探究画作的文化内涵、美术文化价值、美术史学价值,或从社会文化角度观察画面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身份和社会背景等信息,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画作。各小组欣赏完毕后,应在课上公开展示本组的欣赏内容与鉴赏结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结果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发挥评价的促学与促教功能,将教学评价目标由原本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过渡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再调整原有的教学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评价的针对性、评价目标的有效性。教师要拓宽评价主体,丰富评价形式,保障师生可以通过合理的评价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全面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水平。

首先,调整原有的教师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及时性,给学生的课上学习表现做积极的、肯定的即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从学生给出的表层信息出发,深度分析评价结果,并应用评价结果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或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设计分层教学计划、个性化辅导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其次,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指导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让教学评价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时,教师应给予肯定评价,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名学生的答案作补充、提问或做恰当评价;在小组合作时,各组学生展示本组研究成果后,应邀请其他学生对该组学生的汇报与展示做评价、打分、补充或提问,再由该组学生对本组合作探究过程、公开展示汇报的表现做自我评价。如此,便拓宽了评价形式,打破了传统结果性评价的单一现状。最后,由教师总结整个学习及评价过程,从多个角度带领学生分析评价结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评价,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总结性的评价带动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更正确的艺术欣赏能力,为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价值观。

三、结语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美术学科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育人价值,教师要深度解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抓住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点,并将其渗透到初中美术欣赏课上。在教学时,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课的美术欣赏目标,基于学生学情及审美基础,细化欣赏目标及欣赏课的具体流程,正式开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程序。其次,甄选欣赏内容,打破教材限制,灵活整合多样性的教育资源,将美术欣赏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与生活实践当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经验。再次,调整美术教学方法,以素养培育为导向,开设美术欣赏实践活动,在欣赏课上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并强化对学法的传授力度,让学生掌握正确方法后完成自主鉴赏。最后,完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强化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创意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