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留学生偏误研究

2024-04-21 16:32王婷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

【摘 要】跟印欧语言相比,我们都说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标记的语言,但缺乏不是没有,动词重叠就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形态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近年来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本体研究十分丰富,成果颇丰,且对留学生动词重叠的偏误研究也很多,但对于偏误方面的研究仍可提出新的看法和建议。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使用归纳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习得情况,提出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关键词】动词重叠;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228—03

一、动词重叠的类型

动词重叠有不同的标准,比如何融(1962)认为动词重叠只有VV式和“V了V”式,像“笑了一笑”、“想一想”这种并不能算动词重叠,而是用动词来表示动量。李人鉴(1964)认为只有VV、V1V2式才是动词的重叠式。范芳莲(1964)认为VV、V一V、V了V、V了一V四种是动词重叠的形式。张静(1979)对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类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并对动词重叠的六种类型进行了分析:VV、V了V、V一V、V了一V、V着V着、V1V2V1V2。其中VV式、V1V2V1V2式是典型的动词重叠。常俭(1981)认为动词重叠有七种类型:VV、V了V、V一V、V了一V、V1V2V1V2、V1V2了V1V2、V1V1V2V2。本文认为动词重叠类型有AA、AAB、AABB、ABAB、A了A、A一A六种。

二、动词重叠的偏误分析

(一)动词重叠偏誤分类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都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且所有语料都为原始偏误语料,每条语料可能不止动词重叠一种偏误类型,但本文只关注动词重叠的偏误。首先,本文通过检索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句中词语重叠使用错误”一项,得到335条语料;其次,筛选有关动词重叠的有效语料,得到171条有效语料;最后,将这171条语料分为:(1)动词重叠的滥用,占72.5%;(2)动词重叠的缺失,占19.3%;(3)动词重叠形式的错误,占8.2%。其中,动词重叠的滥用分为ABAB形式的滥用、AABB形式的滥用、AA形式的滥用、A一A形式的滥用、AAB形式的滥用、A了A形式的滥用六种;动词重叠的缺失分为A一A重叠形式的缺失、ABAB重叠形式的缺失两种;动词重叠形式的错误分为AA重叠形式错误、A一A重叠形式的错误、AABB重叠形式的错误、AAB重叠形式的错误四种。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形式的滥用在所有语料中占比最多,动词重叠形式的错误占比最少。从动词重叠的类型来看,A一A类和AA类的动词重叠偏误最多,分别达到36.8%和36.3%;ABAB类次之,占18.1%;AABB类和AAB类较少,占2.3%和5.8%;A了A类最少,占0.6%。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留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式时,AA类和A一A类偏误率最高,习得最为困难,这可能是由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影响,但直接原因还是由于学生对AA、A一A类动词重叠的用法掌握的不全面、不牢固。A了A类动词重叠偏误率最少,这可能表明留学生对A了A类动词重叠掌握地较好,但不能排除是因为A了A动词重叠使用率较低,造成偏误率低。不过通过数据的体现,我们主要讨论偏误率高的偏误类型,分析造成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二)动词重叠偏误分析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动词重叠偏误进行分类,本文主要得出六种动词重叠类型,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六种动词重叠类型进行语料分析。

1.AA形式

(1)那天下午,你们带我去爸爸教学生的学校,然后让我看看校园里的花和几个动物。(看)

例1是重叠的滥用,不需要重叠,直接用“看”,应该是“然后让我看校园里的花和几个动物。”

2.ABAB形式

(1)啊,我差点忘了,恭喜恭喜爸妈!(恭喜)

例1是ABAB重叠式的滥用,应该改为“恭喜爸妈”,“恭喜恭喜”后面一般不加宾语,我们祝福他人时,都直接说“恭喜恭喜!”或者“恭喜你!”。

3.AABB形式

(1)但是,如果要求帮助杀人的人是自己的爱人或者家里人的话,我可能犹犹豫豫。(犹豫)

例1属于动词重叠的滥用,“犹豫”本身是都动词,重叠之后就变成了形容词,所以在使用时要在后面加“的”,此处不需要重叠,这句话应该改为“我可能会犹豫”。

4.A一A形式(1)不过现在想,可以理解我妈的心情,我妈知道我原来胆小,所以一直对我这样。(想一想)

例1属于动词重叠的缺失,此句的语义表示持续性的过程,所以改为想一想。不过在单个动词进行重叠时,一般都可以重叠为AA式和A一A式。

5.A了A形式

(1)比如说,第一,我常常在电视上看了看艺术家,可是我爸不喜欢那个样子有点儿不满意地说:他们是什么艺术家啊。(看)

例1属于A了A式的滥用,A了A式重叠表示的是已经发生或完成的行为和动作,本句话表示的是一个经常性的动作,只需要使用基式就好,可以改成“我常常在电视上看艺术家”。

6.AAB形式

(1)有一天,我在滨江道逛逛街,突然我的手碰到了很热的东西,“好烫!(逛街)

例1属于AAB形式的滥用,整句话的时态为“进行时”,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而“逛逛街”表示没有发生的动作,所以改为“我在滨江道逛街”。

三、偏误原因

(一)目的语泛化和学习策略的影响

AA类动词重叠应该是动词重叠中最常见的形式,在本文的统计中,AA类动词重叠的滥用占有AA类总体偏误的92%。类似“看看”“想想”这些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还是有很多留学生使用错误,在留学生看来,AA类动词重叠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将单个动词进行重叠就可使用,全然不顾使用的规则和范围。本文主要认为是学习者犯了回避和泛化的错误。学习者在学到较为简单的语法点之后,会将这些目的语语法点套用在别的语言项目上,或者在遇到更难的语法点时,学习者逃避使用更难的语法规则,随之用类似的、简单的语法点来代替,这就会造成学习者过度使用“AA”类动词重叠形式。

(二)母语负迁移

本文所提及的偏误语料大多数来自日韩留学生,兼有少量的泰国留学生的语料。日韩语中没有动词重叠现象,所以动词重叠对日韩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对他们的学习也比较困难。根据普拉克特的难度等级理论第四级,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第一语言中没有的,学习者在学习时会产生阻碍性干扰,对日韩学习者来说,他们学习动词重叠还会很困难。泰语中有少量重叠形式,印尼语中有名词重叠、动词重叠等重叠形式,根据难度等级理论的第三级,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也有,但在形式、分布、使用方面存在差异。对泰国与印尼学生来说,动词重叠对他们来说不会太陌生,他们学习汉语动词重叠要比日韩学生容易一些。

(三)文化因素

从语用方面看,范芳莲(1964)认为动词重叠在正规严肃的场合中不使用,多用于口语和文艺语体中。从语义上看,动词重叠常表示尝试、客气、委婉的语气。中国人说话不喜欢绝对,而且对他人说话比较客气礼貌,所以会经常说“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话。外国留学生在没有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时候,可能会对汉语的动词重叠摸不着头脑。

四、教学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注意对书本中涉及到动词重叠式的知识进行补充。汉语教材中大部分都是对动词重叠形式和语义的讲解,并没有根据具体语境做出适合的补充说明。当学生学习到某项新的动词重叠形式时,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解释,就算出现偏误,学生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就书本而教学,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加强对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使用场景的说明。

(2)利用语境进行教学,让留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感受动词重叠式与基式的不同点。这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留学生的偏误情况。例如“想”这个动词,老师可以设立一个向学生提问的情景,然后等待学生回答,老师问:“大家想得怎么样了?要再想一想吗?”这时老师可以以学生的口吻帮学生回答:“那就想一想吧。”通过这个情景的设立,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A一A这个动词重叠式的基本语义和使用场合,让留学生体会使用A一A这类重叠式说话者的委婉、包容、耐心的语用特点。

(3)加强文化意义的渗透。汉语动词重叠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信息,动词重叠式的使用就包含着中国文化的中庸、和谐、包容的思想特征。例如在讲解动词重叠式的“委婉义”时,应该告诉学生中国人在请求别人帮忙、给别人提出建议等场景时会使用动词重叠,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禮貌,如果不使用动词重叠,整个句子的语义就会显得十分僵硬,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没有礼貌的。教师也应该注意对外汉语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文化教学应该向语言教学服务,不能占用太多时间。

(二)对学生的建议

(1)学会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知识点。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不同的,留学生想要学好汉语,特别是这种包含着特定中国文化的语法点,都需要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理解、学习。

(2)克服回避和畏难情绪。一方面由于留学生对这些动词重叠式用法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就是学生选择回避这些较难的知识点,简化自己的学习过程。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动词重叠的偏误大部分来自亚洲国家学生,这些国家学生普遍比较内向,不善表达,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所以在之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尽量克服畏难情绪,勇于表达,在交际中锻炼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对教材的建议

提高教材编写质量。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但当前汉语教材中有关动词重叠的内容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所以必须提高教材编写质量。首先,每一次提到动词重叠的内容都必须更加详细的加以注释,但这不代表要把一些专有名词罗列在课本中,这样学生也不会理解,而是要增加一些类似于情景小对话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每一类重叠式的意义和用法。其次,在教材编排上,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充分了解各阶段学习者对动词重叠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学生容易混淆和产生错误的重叠式要增加其复现率。再次,增加有关动词重叠的课后练习的数量和种类,先行汉语教材中有关动词重叠的练习题目少且单一,这样不利于动词重叠形式的巩固,所以应该将课后练习多样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在课后复习。

四、结语

首先,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动词重叠偏误偏误的整理和分析得出A一A类和AA类的动词重叠偏误最多,A了A类最少。这样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指导性作用,让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知道哪里是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最常犯的偏误在哪,由此促进对外汉语动词重叠式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本文通过对偏误语料的分析得出了影响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原因,主要分为:目的语泛化和学习策略的影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最后,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为对外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教学添砖加瓦。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问题:偏误语料主要来自亚洲国家,缺少对欧美国家留学生动词重叠偏误的收集与分析;没有进行调查问卷,没有收集第一手的语料等等。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3]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5).

[4]范芳莲.试论所谓“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

[5]常俭.谈动词的叠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2).

[6]何融.略论汉语动词的重迭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2(1).

[7]张静.论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J].郑州大学学报,1979(3).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8—),女,汉族,安徽滁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
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研究
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的教学建议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五年专学生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器乐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概率统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