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的教育价值及传承路径的探析

2024-04-21 04:50陈燕鹏
天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承路径教育价值

[摘 要]苗族刺绣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瑰宝,是以苗族文化和图腾符号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工艺美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工艺,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意义,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在教育传承中,教师可以利用苗族刺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应重视苗族刺绣在文化传承中的教育价值,加強对其的保护与传承。学校可通过以下路径传承苗绣文化: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教育的贯通培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苗绣文化素养;建设苗绣特色校园文化,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关键词]苗族刺绣;教育价值;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007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燕鹏.苗族刺绣的教育价值及传承路径的探析[J].天工,2024(3):75-77.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文化与民族发展的紧密关系,并提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这一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激发了我国各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行动。苗族刺绣(以下简称“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表现,因独特的造型和技法,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被高度评价为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它承载了苗族妇女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2006年,贵州苗绣因巨大的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地域性限制,苗绣的知名度并不高,加上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面临一定程度的失传危机。本文从人类学和民族学角度解读苗绣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价值,并探索学校教育传承苗绣文化的路径。

一、保护和传承苗绣的必要性

(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亘古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例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年轻一代追求现代文化与生活方式,对手工艺技能的兴趣降低,导致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挑战。而苗绣的制作需要绣工具有一定的技艺和耐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绣制一件精湛的绣品,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逐渐离去,后继无人成为刺绣技艺传承面临的最大困境。由于现代机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器生产的刺绣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这种机器生产刺绣的方式具有高效、快速和精确的特点。相比之下,手工刺绣技艺逐渐被忽略,许多人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机器刺绣,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手工技艺,这也导致手工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非遗传承的难题,应深入挖掘苗绣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学习和传承苗绣技艺的机会,从而促进苗绣的传承和发展。

(二)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和传承苗绣,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还能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品,苗绣的艺术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推动苗绣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完善相关产业链,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更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要深入挖掘苗绣的经济价值,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绽放光彩,从而为苗绣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循环,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增强民族地区的竞争力。

(三)加强民族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民族认同是人们对本民族成员和文化的认知和接纳,是人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和传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导致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民族认同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为了加强民族认同,必须从民族文化认同入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苗绣作为卓越的民族民间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具体制作中,使艺人的想象力、情感与“物我同一”的境界同艺术活动之间形成契合的同构关系,传达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人类生存的情意状态和独立品格。[1]通过宣传和介绍苗绣,将其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苗绣所承载的民族记忆和智慧,从而增强对其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承担着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2]苗绣所展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韧的生命力。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二、苗绣的教育价值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3]探究苗绣的教育价值,首先要解析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挖掘其教育价值,促进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以下将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探讨苗绣的教育价值。

(一)德育价值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苗族古歌、传说和故事以刺绣形式表现出来。人们以绣布为画纸、以针线为笔墨,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把历史文化和对家乡的赞美、对亲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绣上。苗绣蕴含着深厚的道德教育价值。苗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这种工匠精神激励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苗绣的许多元素都来源于自然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也向人们传达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苗绣细致优美,色彩鲜艳浓烈,寄托着苗族人对祖先的崇拜和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愿。[4]

(二)智育价值

苗绣上的每个图案都是苗族姑娘通过深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创造出来的,其原型为花草、虫鱼等。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不仅培养了人们的艺术创造力,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然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苗绣中的图案与纹样注重对称美,色彩搭配和谐。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学生通过学习刺绣,了解苗族文化,掌握苗绣技艺,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从而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体育价值

苗绣的制作过程极其讲究,要求艺人具备较强的手部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刺绣的过程不仅是对技艺的磨炼,更是对身体和心灵的磨炼,可以使骨关节更加灵活。在绣制过程中,艺人应全神贯注于每一针、每一线,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培养耐心和细心,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苗绣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美育价值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体系中,审美价值最能体现其作为精神财富的特性。[5]通过学习苗绣,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元素。在绣制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这些元素,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苗绣上的图案往往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艺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一针一线中,每一幅苗绣作品都是他们心意的体现。在苗绣的学习与创作中,学生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更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除了欣赏表面的艺术之美,更应深入挖掘苗绣蕴含的民族审美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苗绣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更能帮助他们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

(五)劳育价值

苗绣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手工技艺。通过学习刺绣,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能,还能锻炼劳动技能。将苗绣制作融入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体验。在绣制过程中,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体验劳动的乐趣。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苗绣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苗绣文化。

三、苗绣的学校教育传承路径探析

(一)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教育的贯通培养

第一,挖掘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各方要紧密合作,结合当地实际,挖掘与整合优质的苗绣教育资源,将其纳入课程资源,并加紧编制规范统一、内容丰富,集艺术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苗绣教材。[6]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重点是为他们介绍和展示苗绣的起源与发展、图案与纹样、内涵与意义,旨在激发他们对苗绣的热爱,并对苗绣有基本的了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介绍苗绣文化外,更要教导他们学习独特的纺织技艺,使他们深刻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是使苗绣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使他们热爱并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

第二,运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通过邀请苗绣非遗传承人来校授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精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程的内容,还能进一步增加课程的特色和深度。此外,参观苗绣工作坊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苗绣的制作过程,感受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参加文化艺术展览则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苗绣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及如何与现代艺术相融合。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苗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苗绣文化素养

在我国的艺术教育中,优秀的传统刺绣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对苗绣文化的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将苗绣技艺和文化精髓传递给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和系统培训,使教师掌握苗绣的技艺和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苗绣文化,还能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至关重要。通过与高校联合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艺术素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这样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为学校的苗绣教育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才能确保苗绣文化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得到重视和发展。

(三)建设苗绣特色校园文化,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校园既是重要的教育场所,也是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一方面,要确保苗绣文化在学校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学校负责人对苗绣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为苗绣进入校园奠定基础,学校应配置绣制苗绣所需的材料,设立专门的工作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同时,购买与苗绣相关的图书资料,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苗绣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打造苗绣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可以深入挖掘苗绣的文化内涵,通过学校公众號、校园文化角、宣传栏等多种渠道传播苗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传递其蕴含的价值观念,以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苗绣文化是苗族地区独特的文化,它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情感和历史记忆。将苗绣文化引入校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在民族地区,学校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色教育资源,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四、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苗绣作为刺绣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苗族的历史记忆,是苗族人民精神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其价值,促进其在学校场域内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丁荣泉,龙湘平.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其造型艺术特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5-28.

[2]曲雪梅.区域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25-29.

[3]张红艳,卢克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蕴含的理念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36-43.

[4]龙湘平.苗族刺绣造型特征[J].装饰,2003(1):47.

[5]李红飞,李杉杉,慈福义.区域文化生态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2):157-164.

[6]李玲,潘士美,刘茜.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机制研究:以苗族刺绣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4):130-136.

猜你喜欢
传承路径教育价值
民俗文化的学校传承问题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文化的传承路径
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之道
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现代性传承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