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之美:应县木塔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

2024-04-21 02:58王艺群
天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摘 要]针对应县木塔独特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进行探究,强调了其作为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所具有的建筑成就,进一步介绍了应县木塔在文化、艺术和历史方面的贡献,探究其宗教价值以及文化融合与艺术教育作用,并分析当前应县木塔的旅游价值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应县木塔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加强对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应县木塔;古代建筑艺术;木质建筑;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000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艺群.木质之美:应县木塔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J].天工,2024(3):9-11.

应县木塔又称释迦塔,屹立于山西省应县,是我国建造年代最早的纯木质结构建筑,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作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卓越技艺,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县木塔凝结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木塔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力学和美学原理,塔身采用双层套筒式结构,每一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应县木塔在古代建筑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贡献与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本文对应县木塔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感受这座古老木质建筑的魅力,探寻它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了解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一、峻极神工:应县木塔的建筑特点

(一)基本构造与层次结构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 000立方米,重约2 600 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应县木塔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包括塔基、塔身、塔刹三个部分。塔基高约1.6米,由石料砌成;塔身共九层,高约67.3米,由内外两层木框架组成,内外框架之间有斜撑和梁枋,通过枋、梁、斗拱等构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塔刹高约9.9米,由金属制成,上有各种佛教装饰[1]。

应县木塔的层次结构非常复杂,每层都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第一层是一个巨大的门厅,高约5米,宽约9米,有两扇巨大的木门;第二层至第五层是佛殿,每层有八个佛龛,供奉着不同的佛像;第六层至第八层是藏经阁,每层有许多书架和壁龛,藏有大量的佛经和文物;第九层是一个小佛殿,高约3米,宽约5米,供奉着一尊佛像。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价值。

(二)木材种类与加工工艺

应县木塔主体建筑材料比较特殊,采用了一种名为“红松”的木材,这种木材质地坚硬,耐腐蚀,不易变形,是建造高塔的理想材料。其他材料有榆木、松木和柳木等坚硬、耐腐蚀且抗虫蛀的木材。在建造过程中,还需要对木材进行蒸煮、干燥等处理,以增强木材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建筑工艺上,应县木塔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木结构连接方式,榫卯是一种凹凸相扣的连接件,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这种结构使得应县木塔即使经历了多次地震和风暴后,仍然屹立不倒。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2]。

木塔的整体结构为双层八角形,底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其底层结构采用斗拱和悬挑工艺,斗拱是一种承重构件,可以将屋檐的重量分散到柱子上,用于支撑上层的重量,同时也具有装饰性;悬挑则是一种悬挂结构,可以将重量传递到墙体上。这种结构使得应县木塔的底层更加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二、天柱地轴:应县木塔的艺术价值

(一)雕刻主题与雕刻工艺

应县木塔的雕刻艺术以佛教为主题,雕像作品包括佛像、菩萨像、力士像、飞天像等。例如,第一层的佛像为11米的释迦牟尼佛,是全塔最大的佛像,也是我国现存室内最高的彩塑之一;第二层坛座为方形,上塑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等四尊菩萨像;第三层坛座为八角形,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塑有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四尊佛像;第四层也是方形坛座,上塑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昆仑奴,共七尊像[3]。

应县木塔的雕像制作工艺精湛,佛像的轮廓流畅自然,线条的变化和过渡非常流畅,雕像的动作、神态、服饰等細节刻画得栩栩如生,显示出高超的雕塑技巧,充分彰显了应县木塔不俗的雕刻工艺与艺术价值。

(二)色彩搭配与装饰元素

应县木塔的建筑色彩搭配以红色和灰白色为主,塔外槽为深暗红色,内槽饰以红色和灰白色,这种色彩的搭配既古朴又典雅。应县木塔的装饰元素丰富多样,木塔内部有许多雕像壁画。辽代在文化上受唐代影响较多。例如,一层的释迦牟尼佛像,色彩丰富且衣纹疏密有秩,外部线条平滑,衣纹样式是唐宋时期的华服样式。其他装饰元素还包括佛像头顶的八角形伞状藻井、门额壁板上的供养人画像等。

此外,应县木塔的牌匾也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过千年继承与修缮,不仅记录了木塔的修建、维护、重修等历史,为确定建造年代、修缮历史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大量史料,也是古建筑牌匾形式演变的实证。较为有名的牌匾包括最顶层的“峻极神工”是明成祖朱棣的御笔,“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的御笔,效仿明太祖朱棣,在御驾亲征鞑靼部得胜归来之后所题。

三、法相庄严:应县木塔的宗教意义

应县木塔是辽国皇家供奉的佛塔,内部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包括佛像、菩萨像、佛经等。

应县木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高超水平。木塔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佛教的审美观念,成为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应县木塔内部供奉着大量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在此曾发现了一批辽代刻经、写经和画像,这些古老的经书和绘画不仅在艺术上精彩绝伦,还记录了历史的进程和人们的智慧[4]。木塔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佛教历史和教义,为研究辽代文化和佛教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研究佛教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四、千古一塔:应县木塔的历史传承

(一)见证民族文化融合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契丹族的特色,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木塔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元素中,可以看到汉族的斗拱、榫卯以及契丹族的游牧文化特色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成了佛教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载体。应县木塔既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工艺美术史以及民族文化融合具有重要价值。

(二)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应县木塔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建筑技术的传承

应县木塔以其精湛的木结构工艺和独特的建筑技术成为后世建筑的典范,展示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高超水平,榫卯技术、斗拱工艺等传统技艺对后世的建筑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2.建筑风格的启发

应县木塔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契丹族的文化特色。斗拱、榫卯、飞檐等汉文化元素,大力士等游牧文化元素以及佛像、壁画等佛教文化元素,启发了后世建筑的设计和装饰,推动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多元融合发展。

3.文化传承的象征

应县木塔作为佛教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后世的宗教建筑艺术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促进了宗教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五、应县木塔的保护与传承

(一)保护与修复

1.文物保护法规文件

为了更好地保护应县木塔,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朔州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保护条例》,对释迦塔的规划、保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于2019年3月22日经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朔州市第一部实体地方性文物法规,为应县木塔这一历史文化名塔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5]。

此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于2014年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原则同意,并经优化后于2016年开展试验性施工,对木塔结构安全的维持和现状加固措施的研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维护与修复工作

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始于1933年营造学社的勘察测绘。之后在1953年,有关部门在佛宫寺设置古迹保养所。1957年,原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同意将应县木塔修缮列入下一年度修缮计划。1973年,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多位专家就应县木塔的局部倾斜加固问题进行研讨。1974年至1981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会组织实施了规模较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先后更换了楼板、楼梯、围栏,加固了二、三层大梁,加固了塔基,补塑了“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的各层塑像,并油饰了外部所有的构件[5]。

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木塔保护修缮进程启动,中国文物研究所等测绘了木塔现状全套图纸和残损现状图。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和山西省投入大量研究力量和经费,组织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十余家机构完成大量勘测图纸、研究报告及设计方案。

现阶段,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以“减缓或遏止倾斜发展”为目标,遵循“监测与研究先行,现状抢险加固”的原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保护研究项目工作,为木塔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传承与教育

1.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

应县木塔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教育价值。通过对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跨学科的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文化传承。应县木塔作为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应县木塔的建筑风格独特,设计精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塔身的斗拱、榫卯结构、雕刻装饰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认同。应县木塔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成就。通过了解应县木塔,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跨学科教育。应县木塔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建筑学、物理学、历史学、艺术学等。通过对木塔的研究和学习,可以促进跨学科的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县木塔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木塔的保护现状,推广保护木塔的相关措施,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培养公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2.旅游效益与地区发展

应县木塔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提高旅游吸引力。应县木塔作为地方的标志性景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可以增加旅游收入,增强游客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带动地方经济。大量游客的到来会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等,为地方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提升地方形象。应县木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提升地方的形象和声誉。一个拥有著名文化遗产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吸引投资和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六、结束语

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县木塔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的智慧,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与价值。文章分析了应县木塔的结构风格、技术工艺、文化价值与传承保护等,充分展示了木结构建筑的辉煌成就。应县木塔为后世带来多方面影响,不仅在建筑技术、风格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推动建筑保护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对后世建筑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作用。通过对应县木塔进行研究,汲取其艺术灵感,将其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和艺术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与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为未来的建筑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应该珍视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应县木塔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温静.意匠纵横:试论应县木塔斗的艺术价值[J].中国文化遗产,2021(1):45-54.

[2]潘春华.屹立千年的木构奇观:应县木塔[J].建筑,2021(15):70-71.

[3]王南,王卓男,郑虹玉.天地圆方 塔像合一:应县木塔室内空间与塑像群构图比例探析[J].建筑史学刊,2021,2(2):71-94.

[4]杜成辉,胡玉平.辽金文献中的应县木塔[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33(5):102-109.

[5]肖佳琦.历史建筑原真性与修复的矛盾:以应县木塔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10):107-109.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试论彝族“跳菜”的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