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与明代服饰传承研究

2024-04-21 04:53段皖宁
天工 2024年4期
关键词:明代传承

[摘 要]贵州安顺屯堡作为明代军屯制度的遗产,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屯堡服饰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明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屯堡服饰,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研究的焦点,保留了明代初期服饰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特色,使得屯堡服饰在古朴中透露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屯堡服饰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穿着习惯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通过对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深入研究,探讨其与明代服饰的传承关系,分析屯堡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尝试提出一些保护和发展屯堡服饰的建议,以期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明代;屯堡汉服;传承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6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段皖宁.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与明代服饰传承研究[J].天工,2024(4):61-63.

一、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一)屯堡服饰的起源与发展

“据《安顺府志—风俗志》记载,‘屯军堡子,皆奉武年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商嗣也。”[1]朱元璋认识到西南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因此他下令三十万大军就地驻扎,这一举措被称为“军屯”。为了稳固军心,他进一步指示将留守士兵的家属送至戍边地区,数以十万计的军人和他们的家眷在屯军之地建立了村落和家园。随后,朱元璋实施了“就宽乡”的移民政策,他命令将人口密集、土地贫瘠的中原、湖广、江南等地的大量农民、手工业者、工匠、商人、破产流民以及获刑官员和罪民迁往黔中地区,这一行动被称为“调北填南”。由此,大量的军屯、民屯和商屯纷纷出现,共同构成了安顺独特的汉族文化景观——安顺屯堡。

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安顺的屯堡人一直在默默地保护和传承这种服饰文化,为我们研究汉服提供了一些借鉴。明代,为了巩固边疆,朝廷在贵州设立了屯堡制度,大量的军人和他们的家属迁往贵州,带来了各自的服饰文化。

屯堡服饰既不同于现代的汉族服饰,又区别于周围少数民族的服饰,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知道其是明朝的汉族服饰,是从江淮地区带过来的“凤阳汉装”,而且全部由男人制作完成。明初,战士都是自己纺布织衣服,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男人做衣服的传统。然而在“凤阳汉装”的发源地——江淮地区,这种传统早已失传。“屯堡人主要聚集在贵州省安顺市,是现今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明代屯兵的后裔,其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明代遗风,特别是服饰,其中妇女服饰尤为重要。”[2]这些服饰文化在与当地民族服饰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安顺屯堡服饰。安顺屯堡服饰在保留明代服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也融入了当地的民族服饰元素。这种服装主要采用绣饰,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既有明代服饰的严谨规整,又有当地民族服饰的灵动飘逸。服饰种类繁多,包括头饰、上衣、裙子、鞋履等,每一件服饰都是工艺师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如屯堡人所说:‘头上一个要要,脑后一个泡泡,耳上两个吊吊,手上两个道道,袖上两个套套,腰上两个扫扫,脚下两个翘翘。”[3]这是对屯堡女子服饰的生动描绘。随着社会的发展,安顺屯堡服饰也在不断变化。

在现代社会,安顺屯堡服饰不仅是一种传统服饰,更是贵州地区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贵州安顺屯堡服饰是明代服饰文化与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明代服飾与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比较分析

贵州安顺屯堡汉服与明代服饰的传承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代服饰的影子,但在细节上又有所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在安顺屯堡汉服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其赋予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魅力, 因此,贵州安顺屯堡汉服不仅是对明代服饰的传承,更是一种融合了地域文化与传统的独特服饰形式,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丰富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也展示了历史文化在当代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从款式上看,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保留了明代服饰的基本结构,如屯堡男式服饰多为“短褂对襟,前襟从上到下系五到七颗盘扣,盘扣以麻线搓成绳做成。短褂长度不过腰,腰部两边有一尺开衩,袖仅掩肘,右胸前和两个下摆各有一个口袋,俗称‘三个荷包”[4],这是屯堡男式服饰的基本款式。

屯堡女式服饰则以宽大的襟口和长裙为特点,“她们身穿宽袖、大襟长衫,下穿裤子;黑色长围腰及黑色棉质宽腰带系于腰间,腰带尾端垂下长长的丝质流苏,系时打方结垂于后;脚穿刺绣精美的翘头绣花鞋”[5]。这些款式的设计既体现了屯堡人的审美观念,也与明代服饰有相似之处。

“《明史·舆服志》中记载的大袖衫就是长衫。1981 年,泰州发现的明代徐蕃夫妇墓 ,墓葬中出土了多件徐蕃妻子张盘龙的长衫以及花缎裙。”[6]从出土的明代长衫可以看出其与屯堡汉服的整体形制相同,同为圆领右衽款袖,其中花缎裙与屯堡女式服饰中的黑色长围腰形制相同。但是由于长期处于边陲地带,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安顺屯堡服饰在材质、图案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服饰上也有了改变。例如,安顺屯堡女性的服饰常常在袖口以及右衽处采用绣花、拼接等手法,体现了屯堡人民的审美情趣。其中包括领口处用黑色窄布包边,前襟处以及大袖口处同样用黑色宽布包边,黑色宽布上绣上蝴蝶纹、鸟纹、植物纹以及回字纹。

其次,在材质选择上,贵州安顺屯堡服饰多使用棉、麻等天然材料,这与明代服饰材质一脉相承。

再次,从颜色搭配上看,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色彩以黑、蓝、绿等暗色调为主,但为了满足年轻人的喜好,也出现了粉色、浅水绿等明亮色彩的服饰。

屯堡女子的绣花鞋也是屯堡服饰的一大特色,“屯堡女子绣花鞋的翘头呈锐角状,并突出于鞋底,成为整双鞋的最前沿,鞋面绣有精美的纹样,并缝有白布高筒”[7]。绣花翘头鞋又被称为“凤头鞋”或“尖头鞋”,还有一种说法是“刀片鞋”。“传说以前屯堡妇女为保护自己,将刀片藏进鞋的翘头里,鞋边处绣有万字、寿字、蝴蝶纹样等。”万字是佛教的吉祥符号,又称“吉祥喜旋”,表示吉祥万德,蕴含连绵不息、长长久久之意。绣花翘头鞋与泰州市明代刘湘夫妇合葬墓之刘湘妻子棺椁中出土的一件弓样鞋[8]在形制上类似,弓样鞋也被称为“凤头鞋”,鞋头向上翘起,呈锐角状。

总之,安顺屯堡服饰与明代服饰在材质、颜色、设计与款式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体现了明代服饰的特点,但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三)服饰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与明代服饰传承研究是一个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贵州安顺屯堡服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变迁,以独特的工艺、款式和图案,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让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传统服饰文化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服饰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传统服饰的工艺和款式逐渐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西方服饰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将传统服饰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服饰产品,让传统服饰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加强对传统服饰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传统服饰技艺人才。

二、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作为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源头上保护贵州安顺屯堡服饰,要关注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确保其质量和传统特色不受影响。此外,我们需要建立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机制,使得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其次,要在传承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现代工艺,使贵州安顺屯堡服饰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拓宽其市场空间。同时,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加大对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关注和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保障。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参与、支持和宣传,共同推动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的发展。保护和传承贵州安顺屯堡服饰这个传统手工艺,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入手,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得到传承。

(一)传承人减少与老龄化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屯堡服饰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承人的减少和老龄化,这是屯堡服饰传承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过去,屯堡服饰的传承主要依靠家族和师徒的口传心授,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承方式逐渐暴露一些问题。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认同感逐渐减弱,导致传承人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传承人的离世,许多传统服饰的制作知识和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应加强对屯堡服饰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屯堡服饰传承的兴趣;其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培训班等方式,对老年传承人和有潜力的年轻传承人进行扶持和培养,确保传承人的稳定。

(二)创新与发展: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屯堡元素

贵州安顺屯堡服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设计风格和制作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明代服饰的特点。随着现代服饰设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屯堡元素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现代服饰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融入屯堡元素,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时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设计师通过研究屯堡服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将屯堡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为现代人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一方面,设计师在设计中保留了屯堡服饰的传统特色,如绣片、蓝布、银饰等,使现代人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不忘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设计师还将屯堡服饰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如简约、舒适、实用等,使现代服饰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屯堡元素也得到了创新。例如,利用现代数码印花技术将传统绣片图案呈现在服饰上,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展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又如,通过现代剪裁技艺,将屯堡服饰的宽松版与现代服饰的修身版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时尚风格。 现代服饰设计中屯堡元素的创新与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现代时尚的追求与探索。在今后的服饰设计中,我们期待更多设计师从屯堡服饰中汲取灵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呈现出更多精美的现代服饰作品。

三、結论

贵州安顺屯堡服饰作为明代军屯制度的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屯堡服饰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服饰的特点及其在军屯制度下的演变。安顺屯堡服饰在继承明代服饰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材质、图案、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反映了屯堡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安顺屯堡服饰的传承与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了汉族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在屯堡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族传统服饰元素与当地服饰的完美结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之,对安顺屯堡服饰的研究对于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耿国彪.明朝遗民:安顺屯堡人[J].绿色中国,2006(1):64-65.

[2]李宜儒.《最后的大明服饰》导演阐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3][5][7]刘立立.安顺屯堡服饰探析[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

[4]张馨予.高原山地上的“凤阳汉装”:贵州安顺屯堡服饰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6][8]郭正军.江苏地区明代浇浆墓出土女性服饰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5):80-89.

猜你喜欢
明代传承
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