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教学回归生活

2024-04-20 08:54马永德
小学科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马永德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带领学生进入科学世界的敲门砖,其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过分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因此,让教学回归生活,能够解决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入手,在剖析现存问题的前提下对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展开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1    073-075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已经成为困扰诸多学科教师的重要问题。综合来看,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组织科学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寓于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认识生活的重要价值,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来源单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致力于“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虽然教材中也蕴含着宝贵的生活资源,但毕竟比较有限,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当下的生活中引入新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生活化教学仍然出自教材,而非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使生活化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过高,也难以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设计不够完善

当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在教学设计上不够完善。首先,教师在课前缺少对学情与课题的生活化分析,因而所选择的生活案例并不十分符合学生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其次,生活化教学的展开方式并不会因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实验课而发生转变,无法满足不同课型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案例仅作为阐述理论知识的载体出现,并不能发挥拓展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作用,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评价备受忽视

教学评价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备受忽视,到目前为止,并未建立起一套符合生活化教学特色的评价体系。

课后作业形式化问题严重。课后作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據,但其固有的形式化问题使其无法帮助教师评价学生是否形成了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的习惯。即时性评价片面化。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即时性评价仍然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并未对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行为做出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化。教师仍然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仍然只能被动地接受单方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并未顺利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对此,教师必须将生活化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全面推动生活化教学。

二、促使小学科学教学回归生活

(一)拓宽生活化教学内容

拓宽生活化教学内容,能让生活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生活资源,精选那些符合学生学情与教材内容的生活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进一步提升课题教学质量。

1.因“地”制宜,利用生活中的资源

现代教育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中,而应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安全意识都较差,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科学探索也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与社区资源,为学生开辟安全的生活化教学场地。在精选生活化教学内容时做到因“地”制宜,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就藏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这一方面能够降低资源获取难度,让生活化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常态展开,逐步实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积极思考,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者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2.因“生”施教,重组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需贴合学生学情才能实现理想效果,而在班级授课制下,班级学生人数众多,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也会存在差异。面对这一问题,在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时,教师就需坚持因“生”施教,在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从而更好地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3.因“时”而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频率也在直线上升,它也开始成为教师教研的重要议题。当下,多数学校都形成了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包括生活化教学资源,在开展相同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现成的生活化资源。然而科学发展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在以往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资源有的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基于此,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时就需因“时”而化,结合时代发展对这些现成的资源、内容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当下的教学需求,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

丰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能够让生活化教学顺利展开,真正做到让学生以生活为载体学习、理解科学知识。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生活化教学内容来源渠道的拓展,以丰富的生活化内容促进生活化教学自然展开。

(二)优化生活化教学设计

生活化教学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将生活元素加入课题中,而应立足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为这些生活元素找到最合适的去处。课前,教师都会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化教学考虑在内,进一步优化生活化教学设计,使生活化教学理念实现与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

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顺利引出议题,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充满惊喜与智慧的导入环节能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任何理论性知识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枯燥的,因而必须在授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本节课所需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比较少,但是也经历了很多趣味性十足的事情,教师就可以以小学生的视角,思考他们会对怎样的事物充满兴趣。并且由此出发,从生活中选择那些既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作为案例,放在课前讲述,顺利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迅速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其产生探究兴趣。

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产生直接经验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常规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虽也能够动手操作,但却常常局限在实验室中,只能按照教师、教材所设计的实验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实现新课标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探究实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直接经验,依靠这些经验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建构,二是自主,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自主”来说,在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发挥引导作用,而不能干预学生的实践过程。就“建构”来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从生活现象中总结、提炼出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形成知识体系,而非传统教育理念下纯粹的知识理解,应更为关注学生各项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通常,实验教学也是一个课时,但为了实现自主建构,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探究时间。为此,教师可以进行调课,将两节科学课合并起来,从而让学生深入经历从生活中认识、理解、总结科学规律的过程,真正解决传统探究实验课“虎头蛇尾”的问题。

在新知讲授中,教师应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接触的科学知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抽象性不断增强,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基于这一变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直观的生活现象为学生解释抽象的科学知识,从而让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新知讲授效果,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发展准备条件。除了由教师为学生介绍一些生活实例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初步阐述抽象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充分思考,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体现这一抽象知识的实例,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多感官经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即使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学科课时也是有限的,教师没有充足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问题,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课后时间增多。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让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因而在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活化教学并非生活元素的简单堆砌,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全局着眼,思考生活元素的最佳位置,进行完善的教学设计,以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评价

建立健全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完善生活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1.高效设计课后作业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减少对科学知识机械记忆的考察,而要将对知识的考察蕴藏在生活现象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所学科学知识解决作业中教师呈现的生活现象,这更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加强即时性评价

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性评价时,教师应多表扬那些平时细心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现象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比如,当让学生举一个符合所学知识的生活实例时,一名学生接连举出了三个实例,此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其是怎么知道的,平时是如何观察生活的,等等,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突出评价主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生活化教学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科学课堂上,有了向课外延伸的趋势。同时,科学教学方式也正在经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频繁。这些都可能使教师无法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在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必须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开展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比如,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借助教师发放的评价单对小组成员的相应行为进行评价。针对那些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开展的课外生活化教学,就需发挥学生家长的力量,邀请学生家长进行评价,以进一步丰富评价信息,从更加多元的角度认识学生。

三、结语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要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代入学生视角,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全面生活化,让生活化教学理念真正融入科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促使科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光倩.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一课为例[J].小学生(上旬),2023(12):82-84.

[2]王心怡.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的逻辑、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23(30):59-60,63.

[3]王小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3(20):68-70.

[4]王文启.有效挖掘与利用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类教学资源的途径[J].天津教育,2023(20):174-176.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探寻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