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专项训练阶段安排和负荷特征研究——以黄昌迅为例

2024-04-19 06:58曾智伟梁铁怀韦东远姚辉洲
运动精品 2024年1期
关键词:负荷量冲击专项

潘 深 曾智伟 梁铁怀 韦东远 姚辉洲

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专项训练阶段安排和负荷特征研究——以黄昌迅为例

潘 深1曾智伟2梁铁怀2韦东远3姚辉洲2

(1.桂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1;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专项训练阶段安排和负荷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专门训练阶段是以竞技状态发展理论和负荷叠加的观点为依据,通过中周期和小周期的特定内容和结构形式,合理地规划和安排专门训练。结合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辅助训练和专项训练,选择合适的训练手段,合理地调控训练负荷,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跳高运动员;训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手段

长远的规划以及科学化的训练,能不断提高大学生跳高的成绩。并且在训练各个阶段,需要系统规划,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地安排内容、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对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极为重要。因此,根据大学生跳高训练的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不断提高跳高运动员的竞技能能力。

目前,研究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训练的文献较少,有研究认为,注重赛前训练确定运动员训练参赛目标,主要采用起跑30m/100m、4步助跑摸高和半蹲等手段作为专项素质专项能力的检查评定的指标[1]。也有研究认为,赛前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心理训练、体能训练(专项力量—摆动、蹬伸)、专项技术;训练手段中,专项力量主要采用负重、跳跃(克服体重)练习[2]。还有研究认为,赛前训练安排为十周二个阶段,前五周注重对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以高强度、高负荷积蓄能量为主;后五周以提高技术为主,合理安排强度和负荷量,安排实战训练以提高专项技术能力[3]。

综述所述,有的总体安排没有细致地陈述、没有呈现相应的训练负荷;有的没有具体的定量数据、负荷安排不尽合理等。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合理调控训练负荷,通过跳高运动员特定时期(赛前训练)的总结,对训练的安排等较系统的探讨,为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专门训练阶段的安排与和负荷特点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体育系202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黄昌迅),黄昌迅在2021年广西“菲普莱杯”全区学生田径(大学组)跳高项目比赛,以2.0m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因此,将其年度(2021.09-2021.11)周期专门训练阶段训练特征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官网及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有关大学生跳高训练的文章,收集田径教练员教科书、教练员训练指南及运动训练等书籍,了解跳高相关训练负荷的安排等,为文章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 访谈法

访谈田径跳高项目专家,咨询跳高训练(内容、训练手段与方法、负荷、安排等)相关的问题,并结合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并加以总结。

1.2.3 逻辑分析法

对大学生跳高运动员专项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负荷和安排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系进行判断与推理。

1.2.4 数理统计法

收集相关数据并统计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辅助性、专项训练等频数,通过分析的数据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安排

训练过程的完整性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来保障的。训练结构是指将其组成成分(部分、方面和环节)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秩序,它们相互规律性的对比关系和总的秩序性。训练结构的特征之一是训练过程各个环节(训练课及其部分、阶段、时期、周期)的一定的秩序性,这些环节是该过程反映在时间方面规律性变化的时相或阶段[4]。

安排是指对某一时期的工作、活动有条理地做出规划、布置或就其主要内容、形式方法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简单地说,训练安排是指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规律,做出训练过程中各个环节规律性和秩序性的方案。

2.1.1 中周期内容结构

中周期是指至少由两个小周期组成的(通常由3~6个小周期组成)、某一个小周期组合的重复(按照同样的次序)或者这个组合与另一个组合的交替的训练周期。

专门训练阶段采用中周期对训练进行安排(见表1)。八周训练时间里,第一、二、五、八周采用普通型小周期类型,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练习;第三、四、六、七周采用冲击型小周期类型进行专项技术训练。

表1 中周期不同类型训练内容安排规划

该训练安排主要以运动训练基本原理为依据:

第一,中周期可以适宜地控制每一个小周期系列的叠加训练效应,保障高速度发展训练程度、防止适应过程由于不断累加的训练负荷效应而可能出现的受损伤的情况[4],因此,中周期是安排训练的必要形式。

第二,“竞技状态直接是在专门练习的过程中和由于从事这些练习而形成的,在这些练习中模拟了随后在全部细节方面重现了面临的比赛行动”[4],因此,专门训练阶段的主要训练内容是专项训练;考虑到准备期结束就参加重大比赛,所以专项训练阶段即以赛前中周期的方式进行安排[4]。

第三,赛前中周期兼顾基础型中周期与监督—训练型中周期安排的本质要求[4]。采用普通型小周期和冲击型小周期作为赛前中周期组成结构,并为此设计两种类型的小周期(普通/冲击)组合排列(冲击—冲击—普通,冲击—冲击—普通),以完成运动员八周专门训练阶段的任务。

2.1.2 小周期内容结构

按照马特维也夫的分类,小周期主要类型之一是“纯训练型小周期”,按内容和方向的特征可分为一般训练小周期和专项训练小周期,两种类型小周的多种方案中有“普通”和“冲击”小周期[4]。

在计划和实施训练中,小周期中训练课主要内容由一般身体训练(简称“身体”)、专项辅助性练习(简称“专辅”)和专项训练(完整技术训练,简称“专项”)三个主要训练内容构成(表2)。其特征是:

(1)普通小周期中,以身体训练为主(占71.4%),专项辅助练习为辅(占28.6%);冲击小周期,虽然内容比例以身体训练(50%)和专项辅助练习(25%)为主,但由于专项训练强度大、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的安排均作为引导、过渡的,因此本质上训练安排是以专项训练为主(25%)的。

(2)一般身体训练每周均有安排,贯穿整个专门训练阶段。专项辅助练习作为完善完整技术动作的补充内容,除第一周外,每周均有安排。

(3)第一至第五周,身体训练、专项辅助练习在前,专项训练在后,第六至第七周,专项训练在前,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练习在后。

训练的小周期结构基应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一般身体训练在专门训练阶段,起到发展身体素质、调节训练活动、促进神经系统恢复的多重作用。

第二,辅助性练习可以弥补完整技术训练中无法顾及而又要及时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三,专项训练是最重要的促进竞技状态形成的训练刺激,但是专项训练的强度大、对神经系统的要求高、对肌肉精细控制要求高,因此,训练安排上要做到在体力精力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专项训练,负荷量要小、负荷强度要大—对机体刺激较深较强烈才能达到目的。同时,在大负荷的专项训练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训练均为引导或过渡的性质,以保证专项训练的实施。

2.1.3 中、小周期负荷结构

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周期负荷结构特点和趋势,根据需要,本研究对负荷采用等级(从1到5分别是小、中、大、次极限—极限、超极限负荷)进行评价。考虑到平均负荷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特点,小周期采用平均负荷方式进行统计和予以表达,平均负荷值等于各累积评价值/负荷等级次数。由于“综合性评价训练负荷比较困难,因此只能用局部性的指标对其进行评定”[4],考虑到总负荷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组成,但总负荷并不是二者之间的简单相加,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总负荷的特点,本研究尝试采用(量等级+强度等级)×0.7的方式,计算总负荷等级,试图更好地对总负荷予以表达。

中周期训练安排—计划与实施—的结果表明(表3),周期均以中等负荷量和强度(中等负荷)开始,第一至第五周期间,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交叉安排,即升量降强度,反之亦然。期间负荷量均控制在大负荷以下、负荷强度则在第四周达到大负荷、接近次极限和极限负荷;第五周在加量(大负荷)的同时降低强度(中等负荷);第六、第七周,负荷曲线不是交叉、而是分别向高和低的方向发展:负荷量明显持续降低、但保持在中等水平,负荷强度明显持续上升、达到了极限、超极限水平。

统计表明(表3),普通型小周期(第一、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八周)负荷量的趋势是以大负荷为主,占90.0%,中等负荷比例较小,占10.0%。冲击小周期(第三、第四、第六和第七周)负荷量趋势是大负荷为主(占66.7%)、中等负荷为辅(占25.0%)。普通型小周期强度的趋势是中等强度为主(占87.5%),小强度比例较小(仅占12.5%);冲击小周期强度趋势是第三、第四周强度范围在中等和大强度之间,而第六和第七周强度范围从中等、大,扩展至次极限—极限/超极限强度。整个冲击小周期中,负荷强度的提升主要是专项训练所致,大负荷及其以上占比高达60%,且主要集中在第六和第七周。

综上所述,从小周期开始到结束的总负荷趋势体现出几个重要的特征:(1)训练负荷量保持在2~3等级水平之间,表现为一般身体训练负荷量处于中等和大强度、专项训练呈中等的状态;(2)训练负荷强度表现为一般身体训练处于中等水平;专项训练负荷强度根据专项训练的任务和要求,表现出逐周提高、有升有降、各等级强度,大、次/极限、甚至超极限水平;(3)总负荷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专项训练时总负荷增高,后两次专项训练总负荷最高。

表3 各训练小周期负荷统计

中小周期负荷结构,如下:

第一,为了最大限度发展某些身体能力(专项能力),必须提高机体功能可能性总的水平,这取决于运动员多方面的身体发展(一般身体训练)。多方面的身体发展所形成和完善的运动技能可以有效地促进竞技专项的完善(运动技能迁移)[4]。因此,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相互关系表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不可分割性、相互制约性、不可归一性等规律性特点。

第二,专门阶段训练对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起决定作用。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是在专门训练阶段中,经过专门练习(专门的训练内容、手段、负荷和安排)后形成的,专门练习“模拟”“预演”“再现”了比赛行动的本质要素——专门的手段(动作技术)和专门的负荷(量和强度)。因此,对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关系而言,对于训练负荷来说,比赛负荷具有导向性、方向性和制约性;对于比赛负荷而言,训练负荷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负荷动态的波浪型,最重要的是反映出训练过程中恢复过程与适应过程的阶段性和异时性,以及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相互作用[4]。

2.2 身体训练

跳高属于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目。因此,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是取得优异竞技水平的必要条件。运动员经过一年的训练,各项身体素质均有一定的提高(表4),为其专项成绩的提高打下了的基础。

表4 一般身体素质提高状况一览表

3 结论

3.1 中周期采用“冲击—冲击—普通,冲击—冲击—普通”的形式,普通周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练习,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为主,冲击周着重进行专项技术训练,负荷量呈中等态势,强度逐渐增加至次/极限水平。

3.2 小周期内容结构特征是:普通小周期以身体训练为主,专项辅助练习为辅;冲击小周期中,内容比例以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练习为主。

3.3 训练负荷量保持在2~3等级水平之间,表现为一般身体训练负荷量处于中等和大强度、专项训练呈中等的状态;训练负荷强度表现为一般身体训练处于中等水平;专项训练负荷强度表现出逐周提高、有升有降、各等级强度,大、次/极限、甚至超极限水平。

[1]花亮,王俊.对大学生跳高运动员赛前控制训练的实验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会议论文集,2005:103-106.

[2]郜志强,李晓飞.业余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J].田径,2008,14(11):21-22.

[3]陈虎.男子跳高项目赛前训练分析——以甘肃省第四届大运会为例[J].西部体育研究,2021(1/2):45-47.

[4][俄]列·巴·马特维也夫著.运动训练原理[M].姚颂平,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A Study on Special Training Stage Arrangement and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High Jumpers-- Take Huang Changxun as an Example

PAN Shen, etal.

(Guilin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Guangxi, China)

潘深(199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姚辉洲(1959—),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负荷量冲击专项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森林可燃物负荷量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