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龄儿童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2024-04-19 07:17徐佳雯
国际公关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验设计学龄儿童用户体验

徐佳雯

摘要:本文顺应体验经济到来的时代背景,立足用户体验理论,对国内外涉及产品设计方向的学龄儿童体验的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用户体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发展情况及学龄儿童的年龄段划分标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概括总结了产品设计方向针对学龄儿童用户体验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基于学龄儿童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能切实助力儿童发展,发挥相应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用户体验;学龄儿童;产品设计;体验设计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产品的追求从质量与功能逐渐转向体验与感受。目前,國内外对用户体验的相关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本文以学龄儿童为目标人群,对文献资料开展系统性回顾,梳理了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并将它们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分为理论研究、实体产品应用研究、交互产品应用研究三大类,总结研究的热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探求学龄儿童的用户体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用户体验相关概念

在汉语解释中,“体验”一词的含义有三种:一是指一个人的亲身体会;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是指考察、查核。在设计语境下更偏向于体会和感受。体验设计是从体验经济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设计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内森·谢左夫在著作 《体验设计》中这样描述:我们需要把设计看成是一个舞台,舞台有灯光、有道具、有演员,此时设计就成为道具,环境就成了灯光,演员在舞台上感受设计的体验。把体验设计理解成设计概念,这是在信息时代与体验经济形态下的提升,也是新经济形态背景下突出的一种新设计观与方法,将设计重点集中于所设计出的东西,可以让用户产生体验的黏性。

而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UE) 则更强调用户在体验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可解释为一个人对使用特定产品,系统或服务的情感和态度。20世纪90年代,设计师唐纳德首次提出 “用户体验”一词,并快速推广。在一系列用户体验的定义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2010年修订的人机交互设计国际标准中对这个术语的定义:某个人在使用了某项产品后,对产品的使用体验的回应。这体验不单是使用中产生的,也包括使用前和使用后。设计一项产品时,一定要重视用户体验,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还列出了影响用户体验的三个因素:系统、用户和使用环境。

二、学龄儿童相关概念

(一)学龄儿童的界定

根据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学龄儿童广义上指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因各国学制不同,所以各国关于学龄儿童的年龄划分也有所差别。英国规定儿童5岁入学,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朝鲜等国家规定儿童6岁入学,俄罗斯、芬兰、爱沙尼亚和波兰等国规定儿童7岁入学。中国学龄儿童是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研究仅把6、7岁至11、12岁的学生作为学龄儿童;也有研究把6、7岁至17、18岁整个普通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为学龄儿童。与此相适应,把在普通学校受教育的时期,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小学阶段为学龄初期,初中阶段为学龄中期,高中阶段为学龄晚期。

根据发展心理学,人的学龄初期为6、7岁至11、12岁;按照一般社会大众观点,7岁至12岁为学龄期。本文按照中国国情和现实因素等,将学龄儿童界定为6—12岁的小学阶段学生。

(二)学龄儿童认知特征分析

学龄期儿童处于成长中的重要时期,其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儿童的各方面特征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还可以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内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 (2—6、7岁)、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依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本文的目标群体经历的阶段是从前运算阶段的后期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前期。

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与其活动所在情境是不可分割的。他还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用以解释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协助下常常有更高表现水平这一事实,他将其定义为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麻彦坤指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聚焦于学习中的个体,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关注学习中的社会因素。[1]两位心理学家观点最明显的分歧体现为对待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看法,他们从相似的研究原点出发,承认语言在认知形成过程以及人类文化价值同化过程中的作用,但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了有关认知和言语发展的不同取向,形成心理与学习发展的不同观点。

三、关于学龄儿童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一)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相较于国内起步早,涉及领域更加广泛,研究视角也更为新颖。Zheng Wang和Hong,Dong-Sik在 《基于儿童教育和经验的玩具设计研究》一文中以产品设计的相关准则为基础,分析了韩国儿童教育玩具的经典案例,再根据用户体验模型,对韩国流行的儿童教育玩具进行了调查。作者以感官、情感、思维、行为、相关和经验为中心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对互动体验的满意度最高,通过此结论,提出了关于儿童智能玩具的互动体验设计的理论依据。Marie-Monique Schaper和Narcis Pares在研究全身互动时,发现了使用具体资源来加强用户体验的感觉运动、认知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好处。但该领域的其他学者通常关注用户思维的理解和设计,很少有人关注全身互动与身体体验的联系,更是缺少关于让儿童提高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的研究,也没有让儿童参与到设计过程中的想法。两位作者在他们的文章 《基于物理剧场实践以提高具身认知的儿童共同设计技术》中介绍了他们对新颖的协同设计技术的研究,以引发儿童的具身认知 (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强烈的联系),增强儿童的体验,并且使用Think4EmCoDe研究框架作为分析工具,用于凸显儿童参与在共同设计技术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也有学者提取具体的用户体验要素进行理论研究,如刘亚茹依据美国交互设计师詹姆斯·格瑞特的相关研究推导得出基于用户体验的学龄儿童电子产品情感化设计原则。[2]

(二)实体产品研究现状

将相关理论落实到具体产品上的研究较多,通过对文献的调研发现,这类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利用用户体验理论指导儿童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原定使用人群就是儿童。例如,张彤、石洁将用户体验理念引入到儿童护眼仪设计中,[3]剖析学龄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将他们的需求分类概括为感官需求、功能需求、行為需求以及情感需求,对应到用户体验层次中的感官体验层次、互动体验层次、情感体验层次。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讨儿童护眼仪的设计方法,在功能、外观、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第二种是从儿童用户体验的视角看待现有的非指定用户群体的产品。李三新、李雯在 《基于用户体验研究的儿童空调设计》中这样描述儿童体验设计:儿童体验设计,是建立在设计师深入理解儿童个体的生理性特征的基础之上。[4]作者意识到要将儿童的参与融入到设计中,力图使儿童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好的体验,同时由于空调市场的急剧变革和日益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为寻求空调产品设计的观念突破,根据儿童的独特需求为他们进行专属设计,从项目的前期研发到对原型样机的试用检验,再到公开销售之前的随机测试都围绕用户感受这一中心,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宗旨,并以此检验产品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韩雨欣、黄昕、叶翠仙[5]则归纳总结了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家具的需求,结合用户体验和CMF(Colour,Material,Finish) 设计理论,阐释儿童家具设计不应只局限于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中层级较低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是应当向更高层级发展,多层级并行发展。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归纳儿童使用家具的4个维度依次为感官体验维度、交互体验维度、情感体验维度和品牌体验维度,结合CMF设计理论,指出儿童家具设计的感官适度性、场景适应性和情感层次性的原则,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设计验证,为儿童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依据和思考。

(三)交互产品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移动端互联网设备的普及,用户体验的应用也从有形的实体产品拓展转移到无形的交互界面上。例如,陈春霞在 《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绘画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6]中基于用户体验理论,结合儿童认知心理,通过对儿童用户的行为特征、家长用户的关注点进行用户体验要素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绘画App产品交互界面设计以及优化设计,总结现有儿童绘画 App 交互界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提出应当遵循的设计策略,并且从用户需求分析及用户角色模型出发,制作了一款儿童绘画 App:妙手。

黄立中、杜宇、罗佳龙等[7]根据3D打印机的特性,对潜在的儿童目标用户采用产品使用体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目标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决定开发一款3D打印机,带给6—12岁儿童创造一种价值体验。这款3D打印机是用户体验在儿童科技产品领域的试用与创新,它能较好兼顾目标用户群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认知过程。

张明芳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以适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儿童成长记录产品的优缺点,结合现有较为成熟的科学技术,对儿童成长记录产品进行用户体验方向的设计。[8]通过研究儿童的体验过程与体验的要素,将成长记录产品与儿童用户体验相结合,研究儿童在使用成长记录产品中所获得的体验,对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都进行了相应设计。

四、结束语

以学龄儿童为目标群体的用户研究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向。虽然在各类产品的研发中与用户相关的研究屡见不鲜,但仍存在用户需求研究流于表面、用户体验评估方法不规范、用户需求偏离或假定伪需求等问题,也常出现产品缺乏理论指导、设计师脱离用户需求设计产品等情况。

目前,关于学龄儿童用户体验的研究多仍停留在产品设计的层面,忽视儿童作为产品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且研究大多围绕情感、心理等层面展开,较少关注到生理层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推进研究。如何提高学龄儿童产品设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并有效地解决现有问题,是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麻彦坤.皮亚杰与维果茨基:两种平行的建构主义[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21:2.

[2] 刘亚茹.基于用户体验的学龄儿童电子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8.

[3] 张彤,石洁.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护眼仪设计研究[J].设计, 2022,35(03):64-67.

[4] 李三新,李雯.基于用户体验研究的儿童空调设计[J].家用电器,2017,5(03):36-41.

[5] 韩雨欣,黄昕,叶翠仙.用户体验在儿童家具CMF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2021,42(03):58-62+95.

[6] 陈春霞.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绘画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7] 黄立中,杜宇,罗佳龙,等.基于儿童体验的3D打印机产品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43(09):146-148.

[8] 张明芳.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成长记录产品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体验设计学龄儿童用户体验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餐饮行业中的服务体验设计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