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学习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4-04-19 04:48贾昱胡明雅王念新任佳佳
大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贾昱 胡明雅 王念新 任佳佳

[摘 要]现有的高校创业教育着力于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缺乏对创业失败教育的正視和重视。创业失败作为创业活动的客观现象,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经验及学习的机会,并对其后续创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阐述创业失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从创业文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厘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这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失败学习;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1-0142-04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引导,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新创企业数量屡创新高。尽管如此,大学生创业目前正面临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创业失败后再创业率低的“三低”挑战[2]。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持续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加速推动创新创业环境从相对稳定向动态变化转变。在此背景下,创业者如何降低试错成本、有效应对创新创业失败,已成为降低创业不确定性、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更多注重探寻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核心能力,却缺乏对创业失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导致现有创业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上述“三低”现状[3]。因此,高校迫切需要探索创业失败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的认知与恢复能力,帮助大学生突破创业失败的瓶颈,健全并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推动高校创业教育事业理性健康发展。

一、创业失败与失败学习

创业失败是指偏离预期目标的持续衰败过程[4]。创业的本质是对未知结果的实验,而失败甚至是重复性失败均是创业活动的自然构成[5]。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其首要身份是学生,其次才是创业者,这一群体性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诸多先天劣势,导致其创业活动面临高风险与高失败率并存的挑战。但是,创业失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创业失败后,大学生通常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自我价值感降低、挫败感加深以及身心健康损伤等负面影响,严重的会导致持续或极端的心理失衡[6];另一方面,创业失败蕴含了大量比创业成功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被视为重要的创业学习情境。创业失败学习不仅能为创业者提供认识自我、转变观念、积累经验的机会,提升创业者再次创业成功的概率,更能为教育管理者和旁观者提供难得的学习资源。

失败学习是行为主体对失败予以正视和回应,探究失败的根源,厘清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后续行为影响的过程[7]。同样,失败学习也是一个认知、反思、联系和应用的动态过程。Minniti和Bygrave认为,创业者不仅要学习成功的创业案例,更应该吸取自身和他人的失败教训和经验[8]。然而,囿于“成功偏见”或“反失败偏见”[9],人们更关注成功创业者和最佳的创业实践,缺乏对创业失败教育的足够关注和重视[10]。与创业成功示范教育相比,创业失败教育对于缺乏创业经验且失败率居高不下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创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对创业失败存在偏见

首先,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缺乏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当前部分高校过多以创业成功为目标导向,忽视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鼓励、包容与援助,导致大学生缺乏试错精神,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动力。其次,大学生对创业失败存在显著偏见。创业失败作为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还未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正视。部分大学生远离或排斥创业失败者,甚至导致污名效应的产生,引发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创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将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视为“不务正业”。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急需建设创业失败教育课程

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而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是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脱节。创业课程主要扮演“补充或辅助”专业课程的角色,没有系统性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体系建设中。二是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规范性较差。甚至部分高校没有系统地设计创业课程,多是“拿来主义”和“形式主义”,过多地讲授创业通识基础、概念、理论和模式,缺乏对创业实践环节的有效指导。三是创业失败教育课程建设严重滞后。鲜有高校开设与创业失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失败心存恐惧,陷入一味追求创业成功的误区。

(三)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创业失败保障机制

创业实践平台“千篇一律”,大多是对创业活动主体的简单集成,缺乏专业性。一是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平台相互独立,忽视了专业教育在创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难以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二是已有平台缺乏对创业项目的科学化评估。缺少对创业者特质与创业项目属性的适切性考量,使创业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缺少针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保障机制。现有创业教育模式及政策尚未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缺乏有效的创业失败保障机制。大学生在遭受创业失败后,大多数会因资金、情绪、社会认同等问题放弃再创业,从而无法实现从创业教育、实践、学习、再创业到成功创业的良性循环和有效闭环。

三、引入失败学习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重构

(一)明确创业失败教育的关键目标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部分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凸显创业教育成果,在典型案例宣传、教育资源投入、创业政策扶持等方面,倾向于“追捧”能够快速成功创业的最佳模式,忽视创业失败的客观存在。创业作为试错的过程,失败不可避免,大学生创业者经验不足、资金有限等先天特质进一步加剧了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高校迫切需要重视创业失败教育问题,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理性平和”的创业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失败及其价值,培养坚忍勇敢的品质,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价值观。

提升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修复能力。部分大学生在遭受创业失败后很难迅速恢复,甚至会产生持续或极端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因此,高校要切实推动创业失败学习教育,主动干预并培养创业失败大学生的修复能力,避免大学生因创业失败陷入经济困境,背负过多的心理压力。同时,探索建立学生创业失败的修复和帮扶机制,通过定向跟进式的修复帮扶,带领创业失败大学生走出困境。此外,还需对创业中的大学生适时开展创业失败教育,提前培养他们应对创业困难和失败的关键能力,降低和消除创业失败对他们的影响。

营造对失败宽容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良好、宽容的创业文化氛围能够使大学生在无形中获得更强的社会认同感,增强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适应、协作以及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高校需要推动创业文化从“功利化、形式化”向“理性化、科学化”转变,尊重创业失败的客观规律。同时,改变“成者为王,败者无人问津”的创业教育观念,营造尊重创业、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创业,以包容和理性的态度接纳创业失败的大学生。

(二)健全大学生创业失败教育环节

完善创业失败学习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当积极开设创业失败教育类课程,重点讲授创业失败归因、修复和学习等核心知识。同时,在已有创新创业课程中积极融入创业失败学习内容,丰富创业失败教学情境。此外,高校还需探索建立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思维,在创业教育中发挥专业能力,尝试开设具有专业特色或行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使专业教育更具实践性、使创业教育更富专业性。通过建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失败学习教育课程构成的系统性、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夯实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大学生应对创业生命周期中不同挑战的能力。

持续建设创业失败案例库。失败学习作为典型的间接经验学习模式,其主要来源为大量鲜活的案例。高校可依托各类创业实践平台,开发并丰富创业失败案例知识库,对具有经典性、启发性的创业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解读和消化,提炼具备共性规律的创业失败教学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课程知识和目标。构建从创业失败典型案例的搜集、开发与整理,到创业失败教育知识结构的抽取、吸收、利用、评价与反馈的创业失败案例学习机制。同时,鼓励教师创新运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进入更具真实体验的创业失败情境,引导大学生吸收和掌握创业失败案例中的核心内容,提升创业失败教育的真实性、针对性与实践性。

建立专业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目前,部分高校的创业实践平台的内容主要是对创业活动主体与流程的集成,缺乏专业性。高校需在实践平台中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在线资源,全程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指导,培养创业大学生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打破专业之间的知识壁垒,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同时,还需建立连接实践平台各主体的沟通机制,保障创业大学生的需求、问题和想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解决,为他们提供与各主体交流以及主体间交互的通畅渠道。此外,基于失败学习视角,创业实践平台还应整合大学生创业咨询、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导师指导、创业帮扶与援助等关键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失败保障体系

健全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与退出机制。当前,大学生创业项目存在同质化程度高、竞争力水平低的问题。高校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项目评价体系,淘汰低质量、低价值的项目。高校还应深挖具有创新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新模式,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创业项目的转化。着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和兼具学科特色的项目,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中的优势。同时,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发掘他们的专业优势,并建立分流与退出机制,避免将大学生盲目地推向创业之路,引发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等问题。

加强创业失败学习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当构建“多元、专业、实践、关怀”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拔各学科的优秀教师担当创业导师,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企业锻炼和创业实践机会。聘任和遴选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创业精英以及优秀创业校友参与创业教育实践,着力打通理论教育与实践探索之间的壁垒。特别是聘请具有创业失败经验的成功创业者来讲授其宝贵经验与教训,能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创业者。注重创业教育心理咨询团队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教育、干预与恢复机制,给予创业失败大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引导。

建立大学生创业失败援助与保障机制。目前,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大多集中于创业早期。但是,无论是高校、政府还是社会层面,都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援助保障机制,忽视了创业失败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设立大学生创业失败援助基金,提供一定比例的创业失败援助资金,帮助他们减缓因创业失败带来的资金压力,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学习。事实上,建立有效的援助与保障机制能够创造更高的“边际效应”,通过创业失败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补齐创业过程中的短板,提升他们面对创业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坚忍、积极、乐观的优秀创业品质,提升其后续创业的成功率。

四、结语

文章针对當前创业失败教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创业文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三方面厘清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论述了开展创业失败教育的急迫性与必要性,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提出明确教育目标、健全教育环节、完善保障体系三类措施,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明雅,王念新.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 2022(2):101-108.

[2] 徐银香,张兄武. 基于创业失败学习的高校创业失败教育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5): 14-17.

[3] 唐朝永,师永志.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教育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23(2):74-78.

[4] CANNON M D, EDMONDSON A C. Failing to learn and learning to fail (intelligently): How great organizations put failure to work to innovate and improv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5, 38(3):299-319.

[5] 赵文红,孙万清,王文琼,等.创业失败学习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 26(5):95-105.

[6] 林刚,刘芳.创业失败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教育促进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6):41-49.

[7] 王飞. 失败学习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提升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17,11(6):60-66.

[8] MINNITI M, BYGRAVE W. 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5(3):5-16.

[9] MCGRATH R G. Falling forward: Real options reaso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1):13-30.

[10] 叶映华,徐小洲.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的十年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2018,39(2):68-7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