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2022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8 004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20 978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与2021 年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 268 万人,比重上升0.9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22 万人,比重上升0.7 个百分点。预计到2023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5%,到2035 年左右,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加重了我国养老服务的负担,2020 年我国老年抚养比(29.5%)首次超过少儿抚养比(28.3%)[1]。
养老服务需要多元复合型人才,养老行业发展需要专业化、职业化人才[2]。越是市场化经营程度高的养老院就越需要有经验、会管理、懂技术、高素养的高级人才。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主动适应行业对养老服务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有关程序申请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加强相应师资队伍建设,制定适宜教学计划,编写实用教材,培养行业用得上的高素质养老服务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深入探索如何完善教学模式,满足社会需求。老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如何增进老人心理健康的科学,是一门面向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衔接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3]。随着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教学团队意识到该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方式的使用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限制了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发挥。教学团队以课程为抓手,积极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创新。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老年心理学课程建设前期存在的不足,基于OBE 教育理念,从反向设计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强化知识体系联系、创新产教融合实践体系、优化多手段混合的教学方式和构建全方位可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等5 个方面进行老年心理学课程创新教学探索,为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老年心理学作为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养老服务工作的科学性,能更好地进行养老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学生评价和教学调研结果可知,学生非常认可老年心理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老年心理学可以让自己理解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心理上的一些变化,能够让自己更加耐心,更充满爱心地去关注、关爱老年人;能帮助我们这些未来的养老服务管理工作者提升专业化理论水平,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关怀和支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实际应用价值。与后续的老年社会工作、认知症护理、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社区养老服务、老年护理与保健等课程有一定的联系。”但学生也反馈了一些问题,集中在“课程中介绍的老年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很多,但是有些内容理论性太强不知道如何将其融入实际活动中”,这些评价真实而直接地指出了课程知识目标与应用能力目标相脱节的问题。课程前期侧重于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忽视了课程能力目标的定位,导致老年心理学课程无法协助学生将老年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养老服务管理能力。
老年心理学课程设置为36 个学时,课程内容要求在16 周内授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线上使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的讨论问题、拓展教学资源、相关案例等;在线下课堂组织中,主要使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辅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输出尽量多的教学信息的目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虽然相比传统教学有所创新和改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但是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时代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的力度也不够。
现有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健全。课程最终成绩由讨论发言、考勤和期末成绩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20%和50%。虽然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全过程的评价和监控,但是侧重于知识获取和掌握情况的评价,缺乏学生能力的评价指标。在讨论发言和考勤方面,教师往往按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对积极主动的学生印象深刻,判定分数高,而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关注较少,这可能导致教师评判的成绩与部分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偏差较大,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可见,目前老年心理学课程教学“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达成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完全达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设计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由美国学者William Spady 提出并实践总结的一个教育概念,指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原则[4-5]。OBE 教育理念因其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非常适应当前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需求变化,获得工程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倡导,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6]。在进行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和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关系、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的关系,从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来确保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大化[3]。
基于OBE 理念进行老年心理学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老年心理学的学习目标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相对应。基于此理念,充分分析课程特点和内容体系,确定老年心理学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最终梳理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支撑关系。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围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确定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养老服务管理知识、问题分析、研究、设计解决方案、使用现代工具、职业规范、沟通协作和个人修养”的8 条毕业要求一级指标点,明确“具备养老服务管理知识、问题分析能力、可以研究和设计解决方案”作为老年心理学课程学习成果相对应的毕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知识目标、“养老服务和管理实践”的能力目标、“尊老敬老孝老、敬畏生命和责任担当”的素质目标。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应用性非常强,依据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出老年心理学课程所需支撑的四大毕业要求,即能够掌握老年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借助行业标准和规范等资源,分析养老服务管理中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和问题,进行老年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设计解决养老服务、管理实践中老年人心理服务需求的现实问题,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课程总体目标。采用OBE 理念反向优化设计课程目标,见表1。
表1 老年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Table 1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geriatric psychology course
首先,对老年心理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教学团队通过调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日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老年心理学课程体系,分析课程主体框架;评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老年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并全面梳理其与周边课程的关联性,深入融合老年认知功能评估、社会功能评估和认知症等与老年心理学课程相关联的知识点,考虑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知识,重构课程体系。
其次,进行课程内容对应关系研究。从教材、教学大纲、问题设计等角度探讨老年心理学课程内部及其与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的界限。对相近学科专业间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进行空间上的整合设计,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课程内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例如老年社会工作、认知症护理、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社区养老服务、老年护理与保健等课程涉及老年心理健康、老年需求与情绪、老年记忆等知识内容,以体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产教融合实践体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上海市长宁区、松江区、普陀区等政府相关部门及养老服务企业、行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采用学校专业教师和实训基地带教教师“双师型”教学模式,让企业家进课堂,企业导师和课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实现“学以为赛,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老年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老年心理学课程实践内容融入整体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养老机构的参观实习、调研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运用晤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服务需求,能够运用心理测验工具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认知、情绪和需求等,从而能更好地关爱老年人、服务老年人,提升心理健康管理能力。
在具体教学方面,以产出为导向,改变单向灌输的传统讲授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在讲授新课程内容前,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关于老年人心理的一些典型案例、课件和练习等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线上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统计学习通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课前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答题成绩给予及时反馈。(2)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线下课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式学习法等,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理论教学方面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老年心理学课程涉及众多领域,教师以学生未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学方式,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首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理解概念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的情景中,基于情境提出问题,并通过使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进行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7-8]。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按照每组3~4 名组员的要求让学生自行组队,并推选组长围绕相关问题拟定项目研究主题、内容和计划。学生按组模拟养老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组织的工作场景,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并进行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成果汇报等。(3)教师设计课后的拓展学习资源。在学习通平台,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后复习资料、课后学习项目,如设计服务性学习(Service -Learning,SL)。服务性学习是以学校课业学习为基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含有服务的活动,指导学生有组织地参与并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反思[9]。教师在引导学生组队深入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活动的同时开展服务性研究项目。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活动时将老年人心理服务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等转化为服务性学习项目,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知识完成学习,从而增强对老年心理学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课程构建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可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采用“个人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多方参与相结合方式,设计评分机制。在评价内容上,确定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将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在学习通上的学习情况和线下课堂表现作为阶段性评价对象,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的学习考核中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内容。将项目式学习和社会调研等作为过程性评价内容,通过召开实践研讨、分享实践中的问题与收获、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阐述团队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二是评价主体采取多方参与制。学生在小组项目式学习、服务性学习和班级小组讨论分享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对比评判,学生对自己在每个学习阶段的表现进行阶段评分和总评分,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分,从而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内化和改进所学,实现从“理解”到“会用”到“用好”的能力提升,达到OBE 教育理念“能力最大化”的要求[10]。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考勤、小测验、课程参与、项目式学习和期末成绩进行评价,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考核[11]。
老年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尝试以OBE 教育理念为引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原则”展开教学实践创新探索,反向设计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强化知识体系联系、创新产教融合实践体系、优化多手段混合的教学方式和构建全方位可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形成“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相匹配的教学机制,进而使老年心理学课程教学更契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求、职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