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茹
摘 要:在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幼小衔接的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幼儿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小衔接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引发诸多实践问题;小学低年级教师忽视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家长存在幼小衔接认知误区,出现了过度重视和反对两种极端现象等。现实问题是改进幼小衔接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幼小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现实问题;改进策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其本质是指幼儿连续地塑造学习品质、发展社会性、养成良好习惯等的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的人生转折阶段,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直接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乃至幼儿家长都应该重视幼小衔接,采用恰当的方式落实入学准备教育、入学适应教育,为幼儿搭建起发展的桥梁,促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然而,当下的幼小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现实问题正是改进幼小衔接的依据。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幼儿家长要审视幼小衔接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携手助力幼儿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现实问题
1. 幼儿教师层面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实施入学准备教育的主体,其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入学准备教育的结果。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理解较为片面,出现了诸多实践问题。例如,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应当针对大班幼儿进行入学准备教育,而忽视了对小班、中班幼儿的入学准备教育,很少融入身心准备教育内容、生活准备教育内容、社会准备教育内容、学习准备教育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班、中班幼儿会出现缺少入学向往、厌倦运动、情绪不佳、动作不协调、生活习惯不良、生活自理能力差、安全防护意识弱、逃避劳动等问题。当幼儿在大班接受入学准备教育时,无异于拔苗助长。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剥夺他们自主体验活动的权力。为了推进入学准备教育的有效发展,他们单向地灌输入学准备教育内容。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幼儿无法建立良好的认知,甚至排斥入学准备教育,逃避入学准备教育,导致自身发展受阻,不利于顺利地进入小学。针对此现实问题,幼儿教师要在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知的前提下,秉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采用恰当的方式实施入学准备教育,助力不同阶段的幼儿获得良好发展。
2. 小学低年级教师层面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是实施入学适应教育的良好时机。而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忽视入学适应教育,直接按照小学阶段的教书育人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由于小学阶段与学前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没有接受适应教育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小学学习,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逃避小学学习。针对此现实问题,小学低年级教师要重视入学适应教育,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多样方式进行入学适应教育。
3. 幼儿家长层面的问题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的“助手”。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支持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小学低年级入学适应教育的效果。当前,部分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幼小衔接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在如此认识的影响下,他们忽视甚至抵制幼小衔接。针对此现实问题,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幼儿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知,借此得到幼儿家长的支持,携手推动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
二、幼小衔接的改进策略
1. 幼儿教师层面
(1)坚持学习,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知。
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意识,也是幼儿教师获得不断發展的途径。幼儿教师应当在终身学习意识的指导下,把握日常时机,借助教师培训、阅读、名师工作室、教师共同体等形式进行学习,不断地完善幼小衔接认知。例如,阅读是幼儿教师认知幼小衔接的直接方式。《意见》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的科学部署,为幼儿教师指明了方向。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相关文件,认真思考,了解什么是幼小衔接,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建立良好的认知。幼儿教师还可以主动参与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认真倾听、思考主讲者介绍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问题。在主讲者的帮助下,幼儿教师可以分析自己在幼小衔接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思考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幼小衔接认知水平。
(2)依托日常,融入幼儿入学准备教育。
幼小衔接要求幼儿教师要重视入学准备教育,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尤其,入学准备教育应当贯穿幼儿教育全过程,促使不同阶段的幼儿逐步成长。
第一,融入身心准备教育。身心准备教育内容包括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围绕具体内容组织相关活动,使幼儿在踊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以“喜欢运动”为例,针对小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我和猪宝宝玩游戏(拨球走)”“赶小鸭(蹲走推球)”等游戏活动;针对中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组织“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蹲走)”“小松鼠捡松果(后退走)”等游戏活动;针对大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双色爆竹(左右分队走)”“小螃蟹运西瓜(双人侧身走)”“舞龙(走跑交替)”等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则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体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遵守规则,使用不同的方式行走。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走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不断实践,幼儿不断地提升走的技能,体会走的乐趣,有利于自觉地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建立积极情感,有利于塑造健康心理。
第二,融入生活准备教育。生活准备教育内容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便于幼儿积极体验现实生活。幼儿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活准备教育。以“生活自理”为例,幼儿必须学会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小班幼儿缺乏分类整理、保管物品的经验。幼儿教师可以挑选相关的绘本,利用故事讲述法引导幼儿建立分类整理、保管物品的意识,同时学习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在生活中,幼儿教师可以演示分类整理、保管物品的方法,鼓励幼儿观察、模仿。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中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选取表现良好的幼儿,鼓励其化身为“小小整理员”,分类整理、保管各活动区的物品。同时,教师赞赏这些幼儿的良好表现,使其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对于大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观察每名幼儿在分类整理、保管物品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如此,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保管物品,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融入社会准备教育。社会准备教育内容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信、任务意识、热爱集体,便于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形成任务意识。幼儿教师要依据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其具体的成长情况,在教学中融入社会准备教育。以“任务意识”为例,幼儿要自觉、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薄弱,且完成任务的能力有限。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设置简单的任务,如让幼儿早上进入校园后先到教室门口打卡。在轻松完成此任务的同时,小班幼儿会主动遵守班级规则,若要增强中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分解班级中的各项事务,设置不同的岗位,提出岗位职责要求,鼓励中班幼儿依据自身情况挑选岗位,践行岗位职责要求。进入大班后,幼儿教师可以依据每名幼儿的优点和不足,布置合作任务,促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增强任务意识。
第四,融入学习准备教育。学习准备教育包括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有利于幼儿增强好奇心、主动性、探究能力等。幼儿教师要以日常生活、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为入手点,融入学习准备教育。以“科学区活动”为例,小班幼儿难以在生活中發现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幼儿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绘本引导学生体验情境,了解主人公发现的问题,进而发挥自主性,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使小班幼儿在激发科学探究兴趣的同时,感受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中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以校园生活为依托,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对于大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切入点,鼓励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描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小学低年级教师层面
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入学适应教育认知,找准切入点,使用恰当的方式落实入学适应教育。
第一,小学低年级教师要主动进行衔接。在幼小衔接意识的指引下,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走进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沟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及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直接与幼儿对话,可以从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幼儿如实作答。通过与幼儿教师和幼儿的沟通,小学低年级教师会精准地了解幼儿教育情况和幼儿成长情况,获取入学适应教育依据,有利于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坡度过大的问题。
第二,小学低年级教师要注重适应过渡。在主动衔接的情况下,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将一年级上学期作为适应期,确保班级环境、作息安排、教学方式等与幼儿园相衔接,使幼儿进入熟悉的环境中,积极体验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第三,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认知、能力、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指导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促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体验活动的机会。
第四,小学低年级教师要深化课程改革。在一年级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为学生搭建起适应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桥梁。例如,学生喜欢阅读绘本,并掌握了一些绘本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依据语文教学内容,选取与之相关的绘本,引导学生借助绘本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当学生能操作学具,认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后,教师可以在讲授认识数、10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时,为学生提供数学小棒,提出任务,驱动他们通过操作小棒认识数,探究算理。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提出问题,驱动学生解决问题。
3. 幼儿家长层面
幼儿家长要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知,支持幼小衔接。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专业能力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幼儿家长互动,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
例如,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为家长推送与幼小衔接有关的政策、文件等,鼓励他们阅读,帮助家长初步地建立认知。与此同时,可以依托班级微信群,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的内涵、意义、价值、做法等,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认知。还可以为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示范幼儿园、小学的办学情况,引发其对幼小衔接的重视。此外,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或小学,鼓励其与孩子一起体验多样的活动,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与教师一起制订育人方案,携手推动幼儿的发展。
三、结束语
当下,幼小衔接问题表现为幼儿教师问题、小学低年级教师问题、幼儿家长问题。要想有效推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需要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因材施教。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增强幼小衔接认知,并以日常为依托,依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使用多样的方式融入入学准备教育。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在增强幼小衔接认知的同时,注重主动衔接,适应过渡,关注个体差异。幼儿家长要在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帮助下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知,走进幼儿园、小学,大力支持幼小衔接。在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协同努力下,幼小衔接将得以推进,使幼儿获得良好发展。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问题下的幼小衔接改进策略与研究(GS[2022]GHBZ026)。
参考文献:
[1]罗婷婷. “双向衔接”视角下幼小衔接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新教育,2023(17):93-95.
[2]贾红,李琛琛. 从“伸手”到“握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3(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