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2024-04-18 16:52赵风平李晶晶孙旭霞尹立红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整合

赵风平 李晶晶 孙旭霞 尹立红

【摘   要】   分析“园艺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优势有机结合,探索适用于“园艺植物保护”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为其他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参考及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园艺植物保护;混合式教学;在线资源;整合

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Fengping, Li Jingjing, Sun Xuxia, Yin Lihong

(Langf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lear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blended teaching suitable for the course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hoping it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and teaching reform ide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Key words】     Hort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blended teaching; online resources; integrated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4)01- 0124 - 05

0     引言

混合式教学,即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趋势。[1-2]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包括线上和线下学习、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操作性强以及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3-4]优势显而易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让教师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因此,该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又保留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延展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5]

“园艺植物保护”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师教”为主,课堂上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相对较少,学生上课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6-7]因而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角度出发,顺应国家信息化改革的趋势,探索在“园艺植物保护”课堂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偏重理论教学

目前“园艺植物保护”课程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相对不足。由于课时的限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无法顺利对接相关工作。另外,园艺植物保护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涉及到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化学等多个领域。传统教学往往将这些领域各自划分出来,难以提供综合性的教育。

1.2   学生参与度低下

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学生很难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问、讨论和分享个人观点,最终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1.3   教学资源受限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资源受到限制。教材、教辅资料和实验室设备的供给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植物保护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繁杂且抽象难懂,加之先进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日益增加。面对这类抽象难懂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在线学习资源的优势。

1.4   技术滞后

园艺植物保护领域涉及到很多新兴的技术和工具,如农药喷雾器和智能监测系统、分子生物学、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传统教学均无法及时展示,教学也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1.5   考核评价形式单一

园艺植物保护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一般从考勤、作业、实训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等几方面进行考核,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时长、效果、实操水平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

2     “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提升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整合优质的网络资源,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有目的地组织课堂教学,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两者优势。

2.1   教学改革策略

2.1.1   在线学习资源的整合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受限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改革对在线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合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和模拟实验等资源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并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培养学生多维度获取本专业前沿信息的能力。在线学习资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及时更新和定制,保证教学的内容时效性和适用性。

2.1.2   课堂时间的重新安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混合式教学改革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安排。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混合式教学将更多时间用于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有更多机会提出问题、分享经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2.1.3   个性化学习和反馈机制

混合式教学改革引入了个性化学习和反馈机制,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其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1.4   实地实践和案例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强了实地实践和案例研究部分,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际项目。案例研究部分可以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植物保护问题。这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训练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保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2.2   教学单元设计与实施

2.2.1   线上教学资源整合

课前教师利用课程微信群发布昆虫形态识别这一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单,并将昆虫纲特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腹部及体壁教学视频和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等附肢附器的高清图片上传至云班课的资源中。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单及时间节点自主完成预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昆虫理论知识的预习,其间可通过云班课私聊功能进行讨论。预习后学生需进行课前小测,检测预习效果。教师通过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在线学习的次数、时长及课前小测动态,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教师利用平台的签到功能检查学生考勤,利用头脑风暴进行小组讨论,利用摇一摇检查课堂随机提问。课后教师在云班课设置单元测验、单元总结、专题汇报、学习拓展等活动,学生在线上完成复习巩固和自我检测。本教学单元设置了昆虫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药剂选择的关系和昆虫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两个小组讨论议题;设置了单元测验模块,题型为填空和选择;设置了单元总结模块,要求学生利用幕布APP对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编制思维导图;设置了学习拓展模块,内容为中国大学MOOC平台国家级精品课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昆虫學(一)》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在线上构建了完整的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反馈及师生高效互动的学习环境。

2.2.2   课堂教学设计

“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基础知识极其繁杂和抽象,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利用大量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很少。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理论知识可通过线上学习,教师只需根据线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堂教学时间可大量用于小组讨论、实验实训、专题汇报、案例研究等活动。昆虫形态识别教学单元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流程如图1。

(1)教师根据线上学习反馈效果可基本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课堂上再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检查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而调整课堂理论讲授的内容及侧重点。

(2)对于第一部分昆虫头部的学习,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头部形态特征,通过解剖昆虫实体,仔细观察昆虫各附肢附器的构造,并绘制示意图。(3)教师利用平台随机提问功能,让学生回答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的区别。

(4)引出不同口器类型的昆虫造成的危害状不同,让学生分组观察被害虫取食后的叶片,将叶片按照取食害虫口器的类型进行分类,并通过云班课头脑风暴模块总结不同口器害虫为害状的特点。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可以通过为害状判断是哪种口器的害虫进行的为害。

(5)小组讨论:昆虫口器与防治药剂的选择有哪些关系。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要根据不同口器取食的特点及药剂的作用方式选择适宜的药剂,才能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通过昆虫实体显微观察、探究式讨论、再观察、再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提高师生有效互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法、结对分享法、专题报告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教师变为“导学者”,学生变为“研学者”,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3   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园艺植物保护”课程的学习评价和考核方式,在传统的卷面考核基础上,进行了改革。结合线上学习、课堂学习和期末考试环节进行设置,构建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及评价主体多元化、综合化、动态化的全过程评价体系,采用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1)线上学习的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线上学习时长、课前小测、单元测验、单元总结、頭脑风暴、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等模块进行考核。

(2)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考勤、小组讨论、实训过程及结果、案例研究、专题报告等模块进行考核。

(3)期末的结果性考核采用综合试卷的形式进行闭卷考试。

通过全面的过程性考核,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动态监控和反馈,并将其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相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动态中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修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期末的结果性考核可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园艺技术20级(未实施混合式教学)和22级(实施混合式教学)学生单元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混合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1)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图3可以看出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班级的优秀率、良好率、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

(2)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活跃度明显提升。在重新安排课堂时间后,学生更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学生分享经验。

(3)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表示满意。学生对在线学习资源的便捷性和个性化学习给予了积极评价,如图3所示。这些数据表明,混合式教学改革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效的。

4    结语

“园艺植物保护”课程通过引入在线学习资源、重新安排课堂时间、高效的师生互动、动态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措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综合成绩,更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曹倩.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4):98-100.

[2] 张幼军,赵文辉,杨赫然.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1(30):116-119.

[3] 李强,周昌静,许伟伟,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2):34-39.

[4]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5] 苗佳敏,周向睿,南丽丽,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3(2):116-120.

[6] 王海燕,李川,王逍冬,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探讨与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3):76-80.

[7] 张冬玉,宋芳菲,林国曼,等.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2(2):101-105.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整合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