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讨论的无效形式及对策

2024-04-18 03:53林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语文课堂同学

林瑞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这个展现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学习探究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抓手。对于语文课堂讨论活动教学,很多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设计、去规划、去实施,课堂讨论形式多样,风生水起,大大促进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在部分地区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一些误区。虽说课堂讨论花样很多,但结果往往导致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最终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就语文课堂讨论的无效形式及对策聊表看法。

在语文课堂上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看上去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乱七八糟,该理解的没理解,该掌握的没掌握,学生自由有余而约束不足,课堂秩序的涣散。

刚开场就又冷场,各小组没有中心发言人,没有中坚力量,学生讨论时無所适从,或面面相觑,出现僵局;或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总在表层知识上游走。

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不思考、不倾听、不分享,为讨论而讨论。发言时看似热烈,实则就事论事,游离主题。

问题提出讨论时,有些同学就是一个心思查参考资料,大家合作把资料内容一一勾画出来,经过简单整合,一读了事。

老师为了体现课堂效果而冷落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为质疑而质疑,为讨论而讨论。只要学生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都要组织小组讨论。有时为了打发时间,顺手拿来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教师丧失了主导性,在教学中被边缘化,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的质疑、辩论,教学往往失去了方向性,更缺少启发性。

这样的课堂教学花样多,整堂气氛热热闹闹,好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喧嚣的背后,却处处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学生只是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要想让课堂讨论扎实有效,必须把它当做一项“工程”去做,重基础,重细节,抓关键,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要想让课堂讨论有序高效,功在平时。“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语文老师有好感,对语文课堂往往会保持浓厚的兴趣,对这个老师教授的学科他就愿意去学乐意去学,教学中老师组织的活动他就会积极参与。这样一来,教师平时所展现的个人魅力就至关重要。这一般得益于老师的才华和能力,让孩子有依附感的亲和力,平时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关心和体贴。所以,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深入学生,做他们的亲密朋友。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和谐,才能创建有效的课堂氛围,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这个工作也应放在平时。老师可以在学期初就带领课代表及学科积极分子,结合班级学科实际商讨组建讨论小组。讨论小组的组建要注意组间平衡和组内互补。各小组之间的人数、性别比例、能力等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培养学生平等竞争的意识。小组内部应合理搭配,轮流分工,职责明确,建立彼此相互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间“同舟共济”的氛围。各小组一旦形成,应保持基本稳定。

老师平时应培养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和要领。讨论之前,可加强对讨论小组长的指导,让他们能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结合每次学习任务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指导组员学会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强化组成员的集体荣誉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讨论素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辅导交流中,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思考谈话者的论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用概括的语言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组织充分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反驳不同的观点时要以理服人。平时也要培养学生按一定要求做好讨论记录的习惯。

老师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易度、梯度和开放性。教师提出的讨论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却步不前,极易冷场;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泛泛了之。问题的梯度也应该有一定的递增,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功能。

讨论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创设激发兴趣的讨论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的积极性。可充分肯定同学们课前所做的大量准备,用语言真切地表达出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和见解,继而在课前摸底的基础上,对那些准备充分或者观点有个性的同学,运用眼神(或课前打招呼)促其作先锋,主动发言,从而营造气氛,调动欲望,力促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审度课堂形势,发现有可能出现冷场时,可立即对前面同学的观点、论述进行分析,提出新的问题,或反问式诱导同学,找到新的讨论焦点,点醒、催化同学们继续围绕中心进一步探讨。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使同学们对讨论中的情况有一个科学、清晰的整体了解,掌握讨论的全貌,让学生自主的溶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且引发课后的进一步思考。

课堂讨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深入钻研,了解课堂讨论的组织特性,才能扎实、有效、科学地组织好语文课堂讨论,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语文课堂同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如何帮助开放教育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