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琳 刘志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学习培训现状及提升研究”(220801660274222);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精准视域下一流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TJWD23B08)
摘 要:面对新时代青年,该如何讲好新时代故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文章在精准思维视域下,提出“找准问题—理论碰撞—思政故事”3步走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即基于新时代、新青年特征,将精准思维与“组织行为学”课程专业知识点结合,设计思政故事,实现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视社会和个体成长的阶段性,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政教育目标。
关键词:精准思维;“组织行为学”课程;新时代青年;思政故事
中图分类号:F240;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4-0000-04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面对新时代青年,该如何讲好新时代故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
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多维立体式育人模式的转变过程中[2],专业课程是主阵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课程中,实现课程知识、思政元素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3],同向同行,打造全课程育人的格局[4]。但传统的课程思政存在宽泛、有效性低等问题[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对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6]。为什么我们强调精准思维?这根源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工作围绕着满足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我们的工作需要因时、因事而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高校里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握时代脉搏,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探查人才成长规律与需求,提供定制化培养方案。
基于精准思维,文章尝试提出“找准问题—理论碰撞—思政故事”3步走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并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进行设计展示。“组织行为学”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必修课,学生规模大,通常在二年级开设(四年制本科)。在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好奇心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效果明显,引入精准思维理念,优化课程思政设计,引导效果事半功倍。
二、精准思维与精准思政
“精准”意味着“精细、准确”,其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典型事例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O.林斯利(O. Lindsley)在B.F.斯金纳(B.F.Skinner)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精准教学[7],通过准确追踪学生表现,“精细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供给。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政领域的应用,指的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推动现实的生命个体成长为目标,以现实的具体问题为着力点,系统性、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程的灵魂与核心,思政课程设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亲和力”和“针对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方式和教育效果提出了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做到精准内容、精准介质、精准对象[10]、精准评价[11]。其核心理念是“针对性、主导性、融合性”[12],在“精、准”2字上下功夫,与传统灌输型、粗放型思政相区别[13],强调精准“滴灌”。在国家层面上,精准思政能够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在高校层面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施教单位,精准思维为高校及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体层面上,则有助于“推动显示的生命个体成长”[14]。
在实现精准思政的途径上,有学者从高校层面提出,高校需要从教育、服务、管理3方面精准供给和精准发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精准对接[15]。高校需要精准识别、供给、评估和管理[12],或者“精准识别、 精准分析、精准决策、精准预测、精准追踪、精准评价”[16],从而减少传统思政模式中存在内容空洞、目标错位、认知不清,导致以德育人浮于表面,缺少深耕。还有不少学者从技术角度提出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发展已经为精准教育提供了技术条件和背景。比如,黄文林基于教育大数据提出了学生画像的模型建立方法,建议精准思政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11]。
总体来说,现有精准思政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高校整体管理层面,提出实施路径以及数据分析工具。大量的高校专业课程扮演着精准思政的执行载体,但是针对这一层面的精准思政课程设计却相对比较少。通过第二课堂来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精准思政相关研究时间比较短,精细化、微观化的探索还尚需时日;第二是微观层面专业课程的多样性,现有技术或路径在该层面较难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建议。
基于此,文章参考培训管理的课程设计工具,比如ADDIE课程设计工具,以便精准思维落地到实际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去。ADDIE模型遵循着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执行(implementation)—评估(evaluation)的邏辑,与精准思政的设计逻辑一致[17-18]。文章遵循“找准问题—理论碰撞—思政故事”的步骤,结合“组织行为学”专业知识进度,设计课程思政故事。即分析前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宏观的学习条件)和新时代大学生特征(找准问题),结合“组织行为学”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理论碰撞),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思政故事),实现专业课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与挑战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化了大学生学习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行为实践,实践效果是检验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既面临着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世界复杂乱局的挑战。世界多级化趋势明显,俄乌冲突乱局,西方发达国家旧有的敌对意识、冷战思维依然盛行;全球化虽然仍是世界发展的主题,但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于意识形态设置的种种限制,逆全球化、脱节断供时时威胁着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的互融互通。
根据刘晓亮对全国10多所高校学生收集的大样本数据显示[19],当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普遍呈现积极进取,崇德向善、奋发昂扬的喜人状态,但是也受到了自觉性欠缺、网络负面侵染、非主流价值观干扰等方面的影响。课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准确识别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倾向与新方法,在与大学生的探讨论证中实现正确引导。
(二)“信息茧房”弱化了大学生社会化自我调适
个体人格的形成起源于基因,同时受到外界成长环境的影响。传统上,个体被社会化的过程更多受到面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种社会互动中,我们应校正自己的行为,调适自己与环境和谐度,与社会环境协同改变。
网络的普及和便捷破坏了传统上的社会互动,使得个体失去了部分自我校正机会。当代大学生为“网络原住民”,“网上生活”丰富多彩,或有上“瘾”倾向。利用大数据算法,网络平台及内容提供商千方百计“黏”住用户,延长用户使用时间。当我们减少了线下的社会互动,越来越多的依赖手机网络,越来越依赖大算法推送的时候,就如同被一根根黏黏的丝缠住的蚕宝宝,把自己封到了“信息茧房”中。表面上看,大学生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获取新信息,但是在算法的诱导下,这些信息的类别却变化不大,多样性越来越低,“偏颇”倾向性就会越来越被强化。
精准思政以学生为中心,丰富教育内容供给,有助于学生从3条路径突破“信息茧房”。首先,提供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内容和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去搜索之前没有搜索过的关键词,打破大数据算法推送的路径依赖性。其次,鼓励更多同学间的线下沟通与协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环境调适的机会。第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逻辑分析能力提升,推动学生实现自我的“破茧而出”。
四、“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精准思政设计实例
(一)引导学生认清人生需要,树立远大理想
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员,对于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大学生正处于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从简单的高中生活过渡到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活,如何理清迷乱与干扰,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更是每一位大学教师的教学课题与责任。
根据现有针对00后大学生理想精神状态的调查发现,0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在网络平台上塑造并展示自己形象,具有实利性[20]。尽管觉得实现自我价值很重要,但是奋斗目标是什么,仍有比例不小的大学生不清楚,人生理想的选择趋于现实性和物质主义。
考虑上述大学生理想现状,结合“组织行为学”课程的“需要理论”知识点,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的不同层次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我理想中那样的人”“理想在每一天中什么样子”。具体设计见表格1。
(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与个体成长的阶段性,敢担当
个体成长同样具有阶段性,同样需要量变连续积累、逐级质变的发展过程,时间压缩的不经济特性明显。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与叠加往往会放大甚至歪曲非典型个案,给人以普遍现象的错觉,无形中增加不必要的社会焦虑。这种焦虑也被本就敏感的大学生们捕获,根据有关调查,社会膨胀、信仰缺乏、网络依赖、社会竞争等原因使得不少大学生感到焦虑与无所适从,“空心病”现象突出。
基于此种现状,“组织行为学”课程可以结合“激励过程理论”的相关知识点(期望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和强化理论),设计思政要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合理设置未来预期,小步子前进,量变积累达到質变;同时通过抗疫数据对比介绍,增加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见贤思齐,启发自省,反思自己该如何做,激发大学生历史责任担当。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能吃苦,肯奋斗
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贷款买手机、买高档消费品、美容等引发纠纷及不良后果的案例时有发生。校园高利贷危害巨大,但是却屡禁不止,不仅是制度监管方面可能存在漏洞,更关键的是在大学生中存在滋生的土壤,其根源在于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盲目攀比,急功近利,自控能力弱。
结合“组织行为学”中的“公平理论”的知识点,引入“小鸟的故事”,请同学们来参与讨论。可以参考的引导问题有“你怎么看待这种鸟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五、结束语
面对新时代青年,该如何讲好新时代故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思政要素与专业要素“基因式”融合的契合点[21]。本研究尝试利用精准思维,提出“找准问题—理论碰撞—思政故事”3步走的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探索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第一步,找准问题,把握好新时代青年“脉搏”。在经济、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下,结合调研数据等描绘学生画像。
第二步,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的结合点,让理论碰撞出火花,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
第三步,讲好课程思政故事,让思政元素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22-10-25)[2023-07-10].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
_5721685.htm.
[2]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91.
[3]汤苗苗,董美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54.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
[5]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50.
[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EB/OL].(2022-03-01)[2023-07-10].https://www.ccps.gov.cn/xtt/202203/t20220301_153000.shtml.
[7]张静,陈思玥,高文丽.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精准教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数字教育, 2022,8(2):20.
[8]李辉,孙晓晖.精准思政:必要与可行[J].思想教育研究,2020(6):3.
[9]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10]程玉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3):22.
[11]黄文林.基于学生畫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105。
[12]丁凯,宋林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机理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6):102;103-104。
[13]徐士元.高校精准思政论[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1):87。
[14]陈慧军,平章起.论新时代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向度[J].学术论坛,2019,42(5):140。
[15]王 渊,邬海峰,严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精准思政路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145.
[16]周远.精准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与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20(8):101-103。
[17]MOLENDA M.In search of the elusive ADDIE model[J]. Performance improvement,2003,May/June:34-36.
[18] ALLEN W C.Overview and evolution of ADDIE training system[J].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2006(8):427-555.
[19]刘晓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培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104。
[20]刘成,陈晨,施小明,等.师生共同体视角下“0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特征研究[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1(11/12):84-90.
[21]祝伟,王军,张珏.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