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西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2024-04-17 01:10:24黄静婧谭雄燕左延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医学院校

黄静婧,谭雄燕,左延莉

(1.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教学部;3. 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人民健康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标。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不仅承担着救死扶伤、护佑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而且还肩负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使命[2]。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离不开医药卫生科技的发展,这包含着对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深切诉求。如何培养有崇高创新理想、顽强创新意志、科学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这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的研究成果多偏向于宏观论证和理论分析,缺乏实证论证;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但缺乏对各因素影响作用强弱及相互关系的精确探讨;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现有研究大多缺乏针对性的分析。结构方程模式(SEM)是评价理论模式与经验数据一致性的新型程序,它在目前的各个研究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3]。针对目前的研究不足,本文基于实证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为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为分析广西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一是答卷者基本信息,如性别、高校、年级、专业背景等;二是创新素质测量量表,主要从创新知识的量和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理想、创新道德、创新意志、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紧迫感、团队精神等指标测量创新素质综合能力;三是创新素质影响因素量表,主要从创新观念、创新动机、个人期望、素质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师资力量、校园文化、条件因素等指标测量创新素质影响因素。创新素质测量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结合相关创新素质文献结论及咨询医学教育领域专家的建议而最终确定,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要求答卷者根据自身符合程度进行判断。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收集共计1100份有效样本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有效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2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2.1 效度检验

2.1.1 探索性因子分析

由于广西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量表为非成熟量表,需要进行信效度检验。根据处理后的问卷数据,首先进行KMO值和Bartlett值球体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68,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38630.838,自由度为435,检验显著水平P值小于0.01,说明各变量之间并非对立,而是有共同因素,也表明该组数据相关性较高,适合做因子分析[4]。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素质基础和接受能力两个指标题项,并对剩余28个指标数据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处理[5],如表2所示,考虑到本研究实际需要,最终选取前5个旋转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解释方差达到了75.49%,说明选出的5个公因子在信息描述上基本可以概括所有指标的信息。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各因子对应的题项内容不同,需重新命名5个因子。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载矩阵可知,第1个因子在便利条件、校园文化、师资水平、利益条件、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8个指标上得分较高,解释了总方差的22.31%,主要反映医学院校外部条件情况,可命名客观因素因子;第2个因子在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6个指标上得分较高,解释了总方差的19.98%,主要反映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情况,可命名为创新能力因子;第3个因子在创新意志、自信心、好奇心、团队精神、创新道德、求知欲、紧迫感、创新理想等8个指标上得分较高,解释了总方差的16.19%,主要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相关的性格、理想等情况,可命名创新品格因子;第4个因子在创新动机、创新观念、创新期望等3个指标上得分较高,解释了总方差的9.20%,反映了医学院学生创新倾向及意愿方面的情况,可命名为主观因素因子;第5个因子在本专业知识、专业外知识、知识的质等3个指标上得分较高,解释了总方差的7.81%,反映了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可命名为创新知识因子。

2.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需要对量表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是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标准之一,若CR值在0.60以上,表示模型的内在质量理想。平均方差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是另一个重要的判别标准,它是一种收敛效度的指标[6]。一般认为,AVE要大于0.5。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各个维度的AVE值均达到了0.6以上,CR值均达到了0.8以上,综合可以说明各个维度指标均满足要求。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2.2 信度检验

运用SPSS 26.0软件,通过克隆巴赫α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因素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66,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创新知识、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等各维度因子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949、0.906、0.835、0.936、0.919,均高于0.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2.3 基于结构方程的创新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SEM建立创新素质影响因素模型,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子对创新素质的作用关系[7]。

2.3.1 研究假设

目前,在我国学者对于创新素质组成维度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创新实践、创新知识等维度[8-12],只是不同学者选取维度数量略有不同。因此,本文基于文献[13,14],选取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三个维度衡量创新素质,同时研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对创新素质的影响情况。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潜变量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潜变量主观因素对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潜变量客观因素对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潜变量创新能力是构成创新素质的重要维度,且对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潜变量创新品格是构成创新素质的重要维度,且对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6:潜变量创新知识是构成创新素质的重要维度,且对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依据上述6个假设,本文可以构建出假设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假设理论模型

2.3.2 模型检验与修正

基于本文构建的假设理论模型,使用AMOS26.0软件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路径进行绘制,同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最终模型,模型中各路径的标准化效应系数如图2所示。

图2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模型整体适配指标检验情况见表4。从模型适配检验指标检验结果来看,模型有超过一半的指标不适配,这表明我们需要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参照Modification Indices修正指标对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15,16],删除教学内容、创新道德2个观察变量,并增列部分残差项之间的共变关系后,重新在AMOS 26.0软件中运行,最终得到修正后的创新素质影响因素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修正后的创新素质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表4 模型整体适配指标检验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自由度为275,模型整体适配度的卡方自由度比值为6.792高于3,且显著性概率P值小于0.05,拒绝虚无假设。尽管这两项不符合适配标准,但是由于显著性概率值以及卡方值易受样本大小的影响,容易造成拒绝虚无假设的理论,因此若样本数较大,需要参考其他的适配度统计量[17]。根据修正模型拟合结果显示:RMSEA=0.073,RMR=0.042,RFI=0.916,CFI=0.939,PNFI=0.786,PCFI=0.794,均满足适配要求。

模型中各潜变量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到,所以假设检验的P值均小于0.01,这表明本文所有假设均成立。

表5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2.3.3 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假设检验结果及创新素质影响因素模型的路径,本文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客观因素维度对创新素质影响总效应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达到了0.74,这表明客观因素每提高1个单位,创新素质就提高0.74个单位。其影响路径包括直接影响路径:客观因素—>创新素质(0.39)和间接影响路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创新素质(0.35)。在客观因素维度中,校园文化和便利条件两个测量指标的载荷系数最大,为0.91,其次依次为利益条件、师资水平、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这表明在客观因素中,校园文化和便利条件对客观因素影响最大,而课程设置对客观因素影响最小。

主观因素维度对创新素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9,这表明主观因素每提高1个单位,创新素质就提高0.49个单位。在主观因素维度中,创新观念的载荷系数大于创新动机的载荷系数大于创新期望的载荷系数,依次为0.90、0.87、0.86,表明三者均对主观因素产生正向影响,且创新观念对主观因素影响最大。

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均是构成创新素质的重要维度,其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品格(0.96)、创新能力(0.85)、创新知识(0.73)。在创新品格维度中,创新意志载荷系数最大;在创新能力维度中,想象能力载荷系数最大;在创新知识维度中,知识的质载荷最大,这表明创新意志、想象能力、知识的质分别对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维度产生的影响最大。

3 讨论

3.1 加强客观条件建设,将校园文化与便利条件建设作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提升的核心

通过研究分析,客观因素对创新素质产生影响最大,而校园文化和便利条件是影响客观因素的核心指标。因此,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应重点把握校园文化与便利条件的建设。学校应弘扬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课程、创新教育讲座、创新成果展览、创新竞赛等活动;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保障制度和激励制度,推进“科教结合”“产教融合”,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医学+X”培养模式[18];建立新型的跨学科组织、实体的与非实体的跨学科组织并存、垂直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并举、完善跨学科教师的评聘与激励机制[19]。

3.2 重视主观因素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创新观念

研究发现,主观因素是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因素,而创新观念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医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国博弈挑战的高度,深刻认识创新的重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者和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医学生把个人的创新理想与国家伟大复兴梦想、人类健康共同体目标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自觉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例如,重庆医科大学将1956年上海医学院专家教授西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所展现的西迁精神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之一,激励医学生为祖国、人民、世界的卫生事业贡献力量[20]。

3.3 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创新意志的培养,教学中应重点剖析知识的本质

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均是构成创新素质的重要维度,而创新意志、想象能力、知识的质对创新素质产生最显著的影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教师应以指导医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契机,探索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为基础、以阶段性检查为监督机制、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21]。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知识结构的关联度、协同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的本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20:37:29
铁路车站接发列车安全性系统分析
浅析文学风格的形成
青春岁月(2015年18期)2015-10-12 12:40:05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国家投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制约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主观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