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发风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性护理对策

2024-04-17 01:11王佩佩周爱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吸烟史分级血流

张 花,王佩佩,周爱华*

(1.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山东济南250031;2.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心血管病中一类危重症,指的是因心肌持续以及重度缺血缺氧所致急性心肌坏死,患者常存在强烈、持久胸骨后方疼痛感[1]。近年来,国内每年新增加的AMI患者数量超过50万,中老年群体属于疾病高发人群,同时发病人群在逐渐年轻化[2]。伴随医学技术不断进步,AMI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3]。日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依旧是临床治疗AMI的主要方式,将心导管技术当作基础以疏通狭窄或者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缓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4]。但PCI术后有40%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状态较差,易引起不良的心血管事件,使疾病再次发作[5]。据有关研究显示[6],PCI术后的疾病再发和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心功能等多项因素有关,明确AMI患者PCI术后再发有关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对减少再发、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7]。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AMI患者PCI术后再发的各类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98例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有无再发分为再发12例,无再发8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第9版[8]中有关AMI的诊断标准;②PCI术后随访显示AMI再发;③均由相同一组医务人员开展PCI术,且顺利完成手术;④临床资料无缺失者。排除标准:①存在损伤性AMI者;②罕见病所致肺动脉硬化性AMI者;③肝、肾等其他脏器存在功能受损者;④存在沟通或认知障碍者;⑤术后未完成随访者。根据术后有无再发分为再发组12例,无再发组86例。

1.2 资料收集 患者PCI术后均随访4年,评定治愈出院后1个月内有无AMI再发现象,收集临床资料,主要包含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合并症、术前AMI心脏功能分级(Killp分级)、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变支数、血流分级、用药依从性等。

1.3 评价指标 ①吸烟:每日吸烟≥5支,同时持续时间达1年。②饮酒:每日白酒摄入量>100 g,啤酒摄入量>1000 ml,同时持续时间达1年。③Killp分级:Ⅰ级代表不存在显著心力衰竭;Ⅱ级代表左心衰,肺啰音出现在<50%的肺野中,产生奔马律或者心律失常,伴肺淤血症状;Ⅲ级代表肺啰音出现在≥50%的肺野内,也能产生急性肺水肿;Ⅳ级代表心源性休克,存在不同程度和阶段血液动力学有关障碍[9]。④病变支数:冠脉直径的狭窄程度>50%代表是病变支,只有1支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是单支病变,≥2支则是多支病变[10]。⑤血流分级:0级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不存在任何的血流;1级是存在部分血流经过,但冠状动脉远端无血流;2级是冠状动脉阻塞远端存在血流充盈现象;3级是血流能至冠状动脉远端,同时充盈和排出均正常[11]。⑥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进行评估,量表包括8个条目,满分为8分,<6分为依从性低,≥6分为依从性高[12]。

2 结果

2.1 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发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2.2 自变量有关赋值表 见表2。

表2 自变量有关赋值表

2.3 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发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均是PCI术后AMI患者再发的风险因素,OR值均>1。见表3。

表3 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PCI为AMI患者常用治疗措施,经研究证实效果满意[13]。与以往溶栓治疗相比,该项治疗措施能将阻塞冠状动脉开通,使术后的复发缺血、再次梗死以及再次闭塞概率下降,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4]。据有关研究表明,AMI患者PCI术后,其早期AMI再发概率能下降3%,同时AMI位置也是影响术后梗死再发的一项重要因素[15]。本研究发现,98例AMI患者中,12例术后出现再发,再发率是12.24%,高于孙瑜[16]研究结果,原因可能和不同研究中的样本数量、术后随访时间存在差异有关。

3.1 风险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PCI术后AMI患者再发的主要因素,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均是PCI术后AMI患者再发的风险因素,OR值均>1,由此得出下列结论。①年龄:老年患者PCI术后更易复发,考虑原因为年龄较高的患者对于疾病和手术耐受度较低,手术会给其机体带来较大损伤,术后的恢复速度较慢,再加上患者常存在各类慢性病,均增加PCI术后的再发风险。②吸烟史:存在吸烟史者,其PCI术后的再发率更高,分析原因为烟草燃烧生成的烟雾内有一氧化氮、尼古丁等成分,被机体吸入后会引起机体或者组织缺氧症状,造成冠脉痉挛和血液黏度增加,使胆固醇类物质的沉着进一步加剧,进而对冠状动脉硬化起到促进作用,使术后再发率升高[17]。③合并症:糖尿病者PCI术后的再发率较高,因为血糖持续处在较高水平,易引发血管内皮受损,伴随病程的不断延长,机体的内环境产生相应改变,包含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时心血管系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出的激素、化学物质等能影响到内环境平衡,二者之间可互相促进,使心血管系统产生器质病变。④术前Killp分级:Killp分级能较好反映出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分级越高代表心功能越差;故术前Killp分级高者,PCI术后病情更易再发。⑤术前LVEF:LVEF能较好地反映血管内的血流状态,术前LVEF≥40%说明冠状动脉存在部分或者重度阻塞,同时血管壁存在损伤,术后易产生支架中血栓,造成心肌梗死再发。⑥病变支数:一般PCI术仅能解决罪犯血管或者犯罪部位,对于其他梗死血管和位置未开展介入处理,就多支病变者来说,PCI仅能解决威胁到生命的疾病,无法将潜在的危险消除,同时阻塞血管常处在左前降支的近端和左主干闭塞,此处血管供应心肌范围较大,产生缺血后能引发前壁、后壁广泛心肌缺血缺氧,使疾病再发[18]。⑦用药依从性:PCI术顺利开展并不表示疾病已经治愈,术后仍需给予调脂、抗凝、抗炎等治疗,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佳,也会直接影响其术后恢复,增加其疾病再发率。

3.2 预防性护理对策 ①PCI术后的再发有关预警评估:结合上述危险因素自行编制出AMI患者PCI术后再发有关风险预警表,量表内涉及年龄、吸烟史、合并症、术前Killp分级、术前LVEF、病变支数、用药依从性,按照自变量赋值表进行赋值,其中合并症每合并1项疾病,则增加1分。由护士结合量表对患者开展评估,得分高,则再发风险高,需要术后加强监测。护士结合得分划分成低风险(0分)、中度风险(1~3分)及高度风险(≥4分)共3个等级,分别采取绿色、黄色和红色标记,低风险者由护士或者护师进行护理,中度风险者由≥5年的年资较高护师进行护理;高风险者由主管护师或以上进行护理。②术后案例教育加思维导图引导:护士合理选择2例或以上PCI术后再发的AMI案例,讲解案例的基本情况,如术后再发时间、再发症状、再发处理措施等,经对比首发和再发治疗花费、恢复时间及预后等,确定再发治疗的难度,加强风险防控有关意识,时间为30 min。③护士将AMI患者PCI术后再发风险防控当作1级主题,将再发心肌梗死有关风险因素以及防控护理当作2级主题,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依据案例分析有关风险因素和作用机制,并将此作为依据拟定护理方案,主要包含风险预警评估、用药及生活管理和心功能康复锻炼等,现场演示护理方法,确定护理配合有关要求,时间为30 min。

综上所述,AMI患者PCI术后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包含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等,需要临床强化有关预防性护理,通过健康指导和药物干预等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再发率。

猜你喜欢
吸烟史分级血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