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下的肺康复干预在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1兰迎春亢明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肺气肿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张 楠,兰迎春,亢明鲜

(南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南阳473000)

目前,我国临床对肺气肿以药物治疗方案为主,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来缓解气流受限,以达到控制症状的治疗目的。但因长期服药,严重破坏机体部分组织黏膜,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加剧疼痛感,致使肺功能预后康复效果不佳。现国际肺气肿研究中心将关注重心放置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疾病认知掌握度中,已成为影响机体康复的最终因素[1]。而我国常规护理干预仅重视症状改善及任务完成效果,未能侧重患者的疾病理解与掌握,从而严重降低其生命质量。因此,需采取科学、程序化的管理方案,以实现快速改善肺功能指标,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2]。互联网又称国际网络,即为网络与网络间所串联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而互联网平台下的肺康复干预即为护理人员通过将互联网与平台经由多种无线电设备等操作延伸至实物的平台之一,通过监管、远程操作等措施,给予针对性干预方案,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效率。由叶玲燕等[3]研究可知,通过将平台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可有效缩短其治疗周期。2021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我们对40例肺气肿患者实施互联网平台下的肺康复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内科学》中肺气肿临床诊断;②患者呼吸频率≤对应年龄正常值上限,即为25次/min;③患者认知及神志均正常,可自主配合康复训练。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糖酸莫米松等者;②存在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如支气管哮喘;③无法有效配合,最终导致无法完成干预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0~73(68.98±5.77)岁;病程3~10(6.23±1.45)年;疾病分类:肺泡性肺气肿25例,间质性肺气肿15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5(67.73±5.17)岁;病程3~9(6.11±1.43)年;疾病分类:肺泡性肺气肿22例,间质性肺气肿1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①体征检测:入院当日,护理人员每隔4 h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状况和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至个人档案。谨遵医嘱每4 h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②呼吸道护理:每隔3 h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帮助其选取舒适体位并定时更换,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定时进行翻身叩背,帮助其顺利排出痰液。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采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采取面对面的形式,结合相关书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肺气肿的患病因素、治疗方案、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等。针对理解度不佳患者,可由家属采取自身语言进行讲解,每次25 min,每2 d 1次。④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呼气训练(患者深吸气后,缓慢呼气,将气流逐渐呼出,每次时间<10 s,连续做10次)及床上活动(患者取仰卧位,腿屈曲,足贴床面,抬高臀部向一侧移动,再同方向移动肩部、头部、使身体呈直线)[4]。

1.2.2 观察组 实施互联网平台下的肺康复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构建平台 护理人员以开放资源为原则,尊重患者需求和医疗本质为前提,将互联网移动技术作为操作手段,构建服务数据(由本市互联网科技某公司所给予支持,微信群与公众号则与互联网科技公司无缝衔接)和互联网云平台(本院专门技术人员与信息科协同合作,构建“肺常康复”微信公众号。功能具备个人信息、知识科普及动态监视等)两部分模板构架的平台。

1.2.2.2 主要功能及运行模式 入院当日,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开展使用指导。患者将个人一般资料(患病时间、治疗经历等)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等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内,采取无线网络技术的方式。随后护理人员综合性分析患者信息,并开展线上沟通,给予针对性康复指导,包括疾病管控、加重疾病预测、自我监管、康复训练及出院后指导等。

1.2.2.3 方案实施 ①健康教育:每日9:00准时于微信公众号推送肺气肿相关知识,包括短视频、图片及文字叙述,重点讲述疾病病因病症、治疗方式、预后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每5 d 2次的频率开展健康教育会,护理人员根据推送知识,结合本院既往治疗成功案例,讲述积极配合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提升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于教育结束后,随机抽查1例患者对讲述内容进行提问,如“您所认为的治疗方法是否与此次住院治疗内容一致”,期间护理人员需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疑惑进行解答,时间为30 min左右。②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每日于病房内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根据其体征特点制订针对性干预方案,于微信公众号内推送,随后由责任护士在旁全程指导,期间患者可参考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自己单独演示。如双手辅助腹式呼吸(协助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放于腹部,用鼻深吸气使腹部隆起,用口缓慢呼气,双手按压腹部使腹部缓慢下沉,直至呼气结束,注意呼气时口呈口哨状)或吸气阻力训练(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患者一手持呼吸训练器,一手持通气连接管口含嘴端,先调节呼吸通气管至适合长度,然后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在呼气末,用口唇包住口含嘴,缓慢深吸气,使小黄球尽量保持在流速标识中,取出口含嘴,缓慢呼气,平静呼吸1次,每次10 min,5次/d)。③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将每日与患者交谈时间延长至25 min。通过问答式式交谈,鼓舞患者将自身需求及情绪变化进行表述,如询问患者“您现在想让我们为您做哪些事情”或“您感觉现阶段需要接受哪些治疗内容或方法”。交谈环境需以安静、舒适为主,途中确保不会被打扰,护理人员将患者情绪变化及需求详细记录至个人档案中,针对其实际心理状态及治疗需求,给予针对性解决措施(讲述负性情绪的来源,并告知缓解或消除方法,如聆听轻音乐等),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④动态监测:护理人员以康复分析板块对患者饮食、用药、康复训练后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监测,如肺功能、心率等(即为每日检测患者体征变化后,护理人员将数据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内)。经云端整合后,护理人员协商分析,根据其变化及时更改健康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指标:由护理人员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气促消退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活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选择一处长约30 m的走廊,每5 m处使用色彩鲜艳的条带做出标记,并标明起终点。将患者带领至起点处,测试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站在起点线附近,当患者开始出发时,开始计时。患者每次返回起点线时,在工作表中标记出折返次数,经过6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测试距离,距离越长,表明患者活动耐力越好。③肺部治疗效果: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采用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对两组进行测评,量表共分为症状表现、活动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个方面,共45个问题,分值为0~2分,分数越高表明肺部治疗效果越差。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71,合优度指数为0.842,信效度较好[5]。④生命质量: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护理人员使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对两组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5个领域、10个侧面、32个条目,其中躯体功能含基本生理技能、移动与活动能力2个侧面、8个条目,心理功能含认知、情绪、意志3个侧面、9个条目,社会功能含人际交往、社会支持与保障、社会角色3个侧面、8个条目,共性症状与副作用含共性症状、共性副作用2个侧面、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5级等级式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71,半间效度为0.855,信效度较好[6]。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6MWT数值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6MWT数值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SGR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SGR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同时间QLICP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QLICP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1 d,观察组6MWT数值高于对照组(P<0.01),气促消退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与刘静等[7]研究结果相似,即为通过对98例肺气肿患者开展同伴支持联合视频教育,可有效缩短其治疗周期。该方案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将肺气肿预后照护措施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颖照护模式平台,促进照护方案更为高效、智能地联合完成。同时互联网平台下的肺康复干预模式提升了患者的积极配合性和执行趣味性,调整患者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从而逐渐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密切监测体征变化,准确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不仅可帮助护理人员准确了解患者自身治疗需求,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同时还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基础代谢,提升其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缓解胸闷、气短及气急等症状[8-10]。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力,面对面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通过腹式呼吸及吸气阻力训练等干预措施,可使膈肌位置下移,胸腔容积相对增大,肺活量增加,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且血液因重力作用,部分转移至下半身,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负担[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1 d,观察组SGRQ、QLICP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分析其原因:融合了医疗照护内容的互联网平台效率高、操作简便且可变通性强,可完美融合医院内多种资源,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确切的照护服务,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为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奠定关键性基础[12]。护理人员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呼吸功能锻炼计划,通过精神指导和教育支持,间接性地改善其呼吸模式,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以达到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不同程度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生命质量[13]。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吸气阻力训练等,能够提升机体肌力水平,增强肌肉耐力和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对肺气肿患者实施互联网平台下的肺康复干预,以微信公众号的开展为基础,在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健康训练等干预指导下,增强其治疗配合度,从而提升生命质量。通过一系列的呼吸锻炼指导,达到了改善呼吸症状和肺功能的目的。本次研究进一步完善符合肺气肿专科特点的预后康复训练方案,为我国肺气肿预后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临床参考价值。但因本次研究受干预人数和地点限制,仅选取我院所收治患者,并不能完全代表分阶段康复干预方案对肺气肿患者预后康复的效果,望后续临床学者可针对该项不足给予改善。

猜你喜欢
肺气肿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