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四新”建设人才培养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探究

2024-04-17 07:14赵磊岩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四新教学设计人才培养

赵磊岩

摘 要:面对传统本科教学课堂的沉闷气氛,可以说教师“苦设计久矣”。设计是一种能力,只要投入精力研究就一定能取得突破和成效,同时,设计也是一门学问,了解一些设计的底层逻辑可以让教师在探索中少走弯路。在“四新”建设对教学内容创新的要求下,教学设计也需要呈现出更为有效的承载形式。基于此,选取稍有难度但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设计,进而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关键词:教学设计;认知心理;设计心理;人才培养

教育部大力倡导的“四新”建设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对培养方案和学习目标进行重新梳理,使未来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四新”建设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就是每一节课的课堂呈现形式,要能做到支撑“四新”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课堂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多数体现为教师中心式,教师主导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树立“权威”,采取命令或指令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启发和训练,缺乏对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就很难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由来已久,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数基于单一课程的个案阐释,主要以一种课堂教学设计结合一门课程的实践来展开论述,提供经验及方法,当然不乏一些研究者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求角度提出设计思路。对于教学设计深层次的心理动因探讨则较少,对课堂设计应遵循的心理学依据缺乏研究,教师是凭感觉在做设计,在学生的反馈中摸索前进。

随着“四新”建设的推进,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学过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设计心理和认知心理缺乏了解。其实,课堂教学设计也是一种设计,要遵循设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设计要对用户(学生)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做出全面的分析。学生并不一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还有多大差距,这就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认真的观察,进而做出符合实际的学情分析,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同时,课堂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大学生,又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大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反馈。因此,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从具体的优秀设计形式入手,深入分析如何运用认知心理学和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课堂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创新升级,使“教师主角”逐渐退出,将课堂上的“主角光环”交给学生,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四新”人才培养理念,可以为不同类型特点的课程提供借鉴和支撑。

一、结合学习目标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要想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上的主角必须转换为学生,设计应围绕学生获取知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教师转换为活动的设计师,课堂上以引导为主,辅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布卢姆在他的目标分类法中指出,理解的核心是表现性能力,其意味着能够智慧且有效地应用与迁移。学生如何才能充分地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呢?有些教师采取了“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师端”来说,作为课堂的“设计师”,要让“游戏化”过程中的一个行动与一个知识点的获得相关联。如果期待的结果是正向的,那么情感反应就是积极的。这要求教师对学情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在知识点与游戏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效联结。从“学生端”来说,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目标驱动型注意”,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对目标有一定的期望,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表达想法、表现能力,强化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可以很好地防止“注意瞬脱”,也就是说,当游戏设计得足够有吸引力,并且难度适当,让学生一边努力一边就能获得成就感,那么这个活动的刺激就足够强大,其他的“刺激”无法被他们检测到,也就不会出现传统课堂上学生“走神”、玩手机、睡觉等让教师头疼的情况。

中南大学法学院王红霞老师在她的商法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化身为游戏的设计者,也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设计并不断改进“游戏”,也就是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针对商法本身更新快、规则多,又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的认知层面很难触及等教学痛点,把教学内容进行“拟人”叙事的重构,将传统的教学章节改造成“商法十八话”,包括“商法白描、商姿百态、以商之名、我不是公司、公司的人格、公司的细胞、公司有机体、公司的生活、公司无战事、公司的血液、公司隐身术、公司现形记、公司进化论、公司之死、公司的葬礼、公司的再生、资临城下、无间商道”,由名称的吸引到内容的吸引,故事性+游戏性的情节已经将教学内容改造得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此形成“微剧本—微剧场”的形式,學生边演边体会,进入了实战场景,学生由此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困惑点,进而进入“商法微积分”十二关的通关过程,包括“水滴‘十穿、争分夺秒、我问故我在、‘站无不胜、一语中的、我是观察家、我要开公司、我辩故我强、我是写作狂、叫我达芬奇、我要出本书”等,这些通关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比赛中解决之前的困惑和问题,最终实现通关并取得课程分数。同时,班级进行公司化设置,根据商法规则制定课堂的“游戏规则”,保证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完美实现了活跃有趣的课堂催生出积极主动求知的学生。

二、翻转课堂叠加案例式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先导性学习,课堂上开展参与式学习,适当的知识延伸还可以实现增值学习。课堂呈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用问题带入,考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帮学生回顾主要知识点及知识的应用场景;第二阶段,引入实际案例,围绕现实中遇到的情景,加深前述知识的应用难度,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并分组讨论,互相协作提出解决方案;第三阶段,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推出的最佳解决方案,并进行组间方案互评,深入研讨每个方案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第四阶段,师生共同总结核心内容,教师则可在这个环节补充前沿科研成果,增加课程的“高阶性”内容,并由此引出更有难度的问题,拓展学生思考的宽度,体现出“四新”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操能力得到了提升。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早期选择注意”现象,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和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知觉加工—意义加工—意识觉察”,而其他未引起自己关注的信息就被自动忽略了。翻转课堂叠加案例式的教学设计,会引起学生的“后期选择注意”,因为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早期选择注意”的影响下掌握了部分知识点,课堂上再次进行要点回顾,并通过知识要点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分析—讨论—解决”。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基本会对课程的全部要点反复调入思考程序进行知觉加工和意义加工,也就会让全部信息进入意义觉察并得到识别和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行动化效应”,学生亲自参与案例的解决过程,使其学习的知识“行动化”,易于提取记忆表征,形成记忆优势。教师要学会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变化过程,更有效地进行翻转课堂设计。

三、沉浸体验叠加问题链条式课程设计

为了讲授许多课程枯燥且难以理解的知识,一些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把内容场景化、具体化甚至情节化,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发生“自生成效应”,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为避免这类课程设计偏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除了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关注能力目标的达成,将预期结果作为课堂设计的起点,形式服务于目标。

有的教师精心把知识点串成一张“藏宝图”,进行问题链条化设计,学生的任务就是“闯关打怪”,运用学过的知识不断解锁新知识、解决新难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实现新旧知识的融通。还有一些教师把课程内容剧情化,学生参演,在各类场景中体验冲突、产生困惑、提出问题。剧情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化,如:采用实战演练的剧情,改编著名的历史故事,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在日常生活最寻常的现象中让学生发现从没有关注过的问题等。同时,要让设计有悬念,剧情内容涵盖主要知识点,情节富有吸引力,问题链条清晰,前后关联性强。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周屈兰教授的燃烧学课程的设计,将燃烧学的知识点分别融入“火之文明”“密室疑云”“赤壁风火”“珠峰之巅”“赛道王者”“生日快乐”“微妙世界”等剧情中呈现,具有典型性,也充满剧情感,让学生在参与剧情的推进中,解决其中不断出现的燃烧学相关问题,同时还将理工人文知识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些文科类的课程可以引入辩论形式,学生为了辩论能取得好的效果,会事先做足功课,掌握背景资料,并主动将学过的知识和可以用来佐证的周边知识都综合运用起来。

上述三类课堂设计都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因为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具体而现实,并且课堂呈现形式的新颖性,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自主性强、参与度高,很容易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也就是学生在面对课程带来的挑战时感觉到课程虽然有难度,但是如果多投入时间、精力和思考,可以不断取得进展和成功,随着难题的解决及不断带来的正向反馈,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沉浸在探索之中,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这类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会远高于传统课堂,并且还会出现不可预期的生成性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创新性”学习拓展空间。

四、情境带入引导解决问题的课程设计

“四新”建设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避免强行植入和生硬说教,实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也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点。那么怎样将课程思政和问题意识相结合,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完成课程思政,同时又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高质量地解决问题?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运用了思政情境带入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具体情境,让课程思政氛围立体环绕并与教学目标高度融合,体现出教学设计和课程思政设计的双重效果。从设计心理学来说,“认知和情感不可分割,认知思维引导情感,情感影响认知思维,两者一起工作,能形成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就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而言,充分运用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可以最大程度实现问题意识与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

例如,提到绿色建设学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师肯定会觉得在课堂上向学生普及环保意识和工匠精神这两个思政点基本就够了。而西南交通大学宣湟老师在讲授绿色建筑学概论所展示出的课程思政设计,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共情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赋予学生设计师的角色,让他们思考在四川阿坝若尔盖地区给小学生设计一个宿舍,该地区常年平均气温为1.1℃,最低温-20℃,加之经费十分有限且没有供暖设施,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实现室内温度达到12℃的舒适度要求。围绕这样一个寒冷气候条件下如何给小学生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让他们不生冻疮,迎接气候挑战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不靠堆积材料,而是靠自己的创意,实现以低成本的方式达到保温效果,适应当地实际情况,明白节约材料和成本是一种最真实的绿色环保建筑理念。由此总结出他的设计理念“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责任——建筑师的责任,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让小孩子由生冻疮到体感温度舒适,这是学生最能体会到共情并引发社会责任感的课程思政教学点,而将这个情境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背景,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使命。整个过程中虽然教师不提绿色环保、工匠精神,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的每一步材料选择和设计思考,都使其深刻体验了绿色环保和工匠精神带来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了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学科思维培养。同时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把思政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高度交融在一起,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互协作,发挥主动创造性解决了实际问题。

山东大学周峰一老师,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知识来揭秘街边“摸珠子”游戏的骗局。通过计算,学生直观认识到这类游戏与赌博是一样的,在概率问题上受到游戏设计者的欺骗,由此教导学生不要因为贪图钱财而陷入赌局套路。这里将抽象的概率计算问题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路边情境相结合,既解释了学生常见的困惑,又起到了通过学习数学知识防止学生被骗的作用,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发生。这种情境带入式的课程思政,本身不需要太多的说教成分,通过揭示骗局的基本算法,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不能做的,不会误入歧途。

总之,课堂设计可以千差万别、充满新意,只要教师的创造力源源不断,课堂的呈现形式就会不断推陈出新。课堂设计能力可以说是教师运用创新能力带动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优质的课堂要呈现出高级的“热闹”、有效的“热闹”,学生必须动起来,从头脑到双手,从创新思维能力到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有意义学习”,让课堂成为“四新”人才培养最基本也最有力的支撑环节。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3]布里奇特·罗宾逊-瑞格勒,格雷戈里·罗宾逊-瑞格勒.认知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4]杨春梅.高校翻转课堂的有效翻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责编:应 图

猜你喜欢
四新教学设计人才培养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