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澜 夏云
教育信息化专家黎加厚教授在《现代极简教育技术》一书中提出了“极简教育技术”的理念,它并不特指某种技术,而是教师利用工具辅助教学的一种思路。极简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原则为:以人为本、至简为纲、设计导向、实干为要。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是教师培训研修的主要方式。极简教育技术的理念在本质上与校本研训的设计要求有着高度的切合性。文章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校本研训的现有痛点,以极简教育技术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校本研训进行深度融合,探寻优化校本研训活动的策略。
一、搭建互动平台,支持教师社会化学习
常规的校本研训往往只关注教师的个体学习,也会有意识地营造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但往往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展开。加之很多教师只关注自身教学的内容,导致在现场面对面的研训活动中,愿意积极展现自己想法的只是少部分性格比较活跃的教师,其他教师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现场的互动交流变成“明星教师”的舞台。如此,大部分受训教师只是研训活动的旁观者,受训教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研训效果不佳。
此时,用极简教育技术搭建一个极简互动平台,通过信息化的社会学习空间营造校本研训的“卷入式对话”,可以改变教师在研训时的“失语”状态。如笔者学校开展的暑假教师读书活动,选择运用“小打卡”微信小程序来开展。之所以选择此项小程序,源于微信小程序易用、实用,且随时可用,可记录参与活动教师的打卡天数以及评论次数;管理者在小程序中设置每天打卡提醒,有效促进了教师坚持打卡,从而养成阅读习惯;参与活动的教师可在小程序中进行主题分享以及同伴之间的观点点评,方便分享思维成果。活动前,教科室利用小程序建立读书交流平台,教师进入“学校暑假教师读书圈”,将自身在圈内的昵称改为真实姓名。同时,教师共同制订阅读打卡公约:每周发布两次打卡日志。读书打卡以个人的读书心得为主,不能简单概述图书内容或复制原文,需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字数不限,独立思考,简洁表达,不得抄袭。教师每周阅读同伴的读书打卡日志并进行评论。活动中,教师按照阅读打卡公约到小程序里发布阅读心得,并评论同伴的感悟。这个平台保证了每位教师在参与活动时的发言权,教师不仅是自说自话,更有对同伴的观点进行回应,真正实现了“卷入式对话”。
二、设计研训菜单,支持教师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习者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习者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大多数学校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然而在教师的学习活动——校本研训中,研训内容的设计往往忽略了教师群体中也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可以说,教师群体中同样存在着个体差异,统一的研训内容与整齐划一的研训方式,使得有的教师“吃不饱”,有的教师“吃不了”,有的教师“吃过了还得陪着吃”,从而使研训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很多教师对校本培训产生索然无味之感。
笔者学校以极简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原则来设计校本研训方案,既自上而下地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规划好校本研训的方向,又自下而上地了解教师的现有水平和个体特点,不断调整并形成极简研训菜单。从而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菜”,在同一次用餐时间内吃上“自助餐”,实现学校和教师双方的需求紧密对接。如在新冠疫情初期 ,突如其来的线下转线上教学让大部分教师措手不及,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比较生疏的教师,更是手忙脚乱。如何快速上手进行线上教学成为当时学校教师的一大挑战。学校教科室积极组织进行主题为“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的疫情居家期间教师线上信息技术培训,以保障学校“停课不停学”的效度。教科室推介学习内容、资源以及学习路径,利用“草料二维码”把培训内容的网页转成二维码,将其放置在教师培训菜单页面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感兴趣的内容模块,自主选择资源,扫描相应二维码观看相关微课,既省去了记录、输入网址的麻烦,又能实现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极简教育技术助力校本研训的“因材施训”,让研训方式更加的便捷化,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三、运用学习工具,支持教师泛在式学习
现今,教师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事务性工作多的现象,无法腾出专门时间进行业务学习。而不断加速的教育变革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不断更新迭代,这与教师的“繁忙”形成了矛盾,也造成校本研训无法顺利开展。引导教师进行泛在式学习是破解以上难题的一个思路。泛在式学习,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信息以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进行泛在式学习,意味着校本研训可不占用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
为方便教师在碎片化时间进行泛在式学习,笔者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以提高教师学习的灵活度,使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在分割学习内容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保障了学习兴趣,教师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也有所提升。如2022年版各学科课程标准发布后,为全面检测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教师主动研读课标,学校教科室利用“课标考典”微信小程序进行新课标学习竞赛活动。该小程序操作简易、方便快捷,且提供“专项刷题”“题型刷题”“我的错题”等板块内容。教师除了参与各级教研部門和学校教研组组织开展的新课标学习活动外,会在业余碎片化时间进入小程序的相应板块进行课标知识点“刷题”,巩固对新课标的学习掌握程度。可以说,有了这一学习工具的引入,教师可随时、随地学习新课标,也让碎片化时间充分高效地利用了起来。
四、建立学习站点,支持教师课程化学习
目前,一些学校的校本研训活动存在点状化问题,即校本研训的设计规划缺乏“长程意识”。整个学期下来,教师参与的研训活动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面,但研训后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又或者有实操但缺乏实操的评价反馈,没有相关后续活动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技能或教学行为。也有一些学校与教师在研训活动结束后缺乏对研训材料的整理与留存,使得参训后没有可回顾整理的资源,有头无尾式的研训活动无法形成“教—研—评”的闭环,造成教师研训后的专业发展成效参差不齐。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所在学校思考运用极简教育技术赋能校本研训活动,打造一站式极简学习站点,让教师能一站式地温习研训资料、提交研训任务、接受评价反馈、整理研训材料,从而将研训活动系统化、课程化。如厦门市开展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兵活动期间,学校利用UMU平台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活动。学校教科室将岗位练兵的相关文件、资料上传到平台,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发布学习任务。青年教师加入平台后,可获得培训资源,接收学习任务,并根据培训要求提交作业。导师则定期进入平台查看青年教师完成培训的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学习点评。青年教师也可相互查看作业,进行互动评议,实现取长补短。青年教师在平台上参与课程化的培训活动,经历了“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完整过程,逐渐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为教育教学技能,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育变革的高速发展期间,极简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校本研训活动的设计要求其实是高度契合的。校本研训需把对“物(技术)”的关注转移到“人”上面,把教师当作真正的学习者,立足于解决常规校本研训活动中的痛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这不仅是校本研训的创新,更是一种优化和赋能。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